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130-136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130-136(第8/10页)

几个都不来了。”

    但林秋然都没答应。

    不想去也得去,再拿晚上吃热锅子什么的吊着,倒也坚持了一日又一日。棉鞋手套都备着,马车里也有炭盆,没生冻疮。

    寒窗苦读。

    冬日不读书,哪里算得上寒窗苦读,相较之下他上学下学用马车接送,。汤圆的日子已经很不错了。

    不然今日不去明日不去,日日都不用去。

    十月份,再加上冬月腊月三个月,天气都不算太好,天冷路滑,哪怕坐车也是冷的,日日上学很辛苦,尤其汤圆才五岁。

    不过在学过《劝学》之后,他便不再和林秋然抱怨上学艰难了。

    离二月份就还有两个多月,哪怕林秋然总说这次童试就是试试水,考不上也无妨的,汤圆依旧用功,日子越近越是用功。他不想这么多天的苦白受了,自然,也不想自己的努力白费。

    腊月二十,汤圆这个年岁的学生放了假,再大一些的学生要等二十五才放假,初六就上学了。

    汤圆则一直放到了正月十五。

    假多,但他丝毫不懈怠,回家做作业,然后催林秋然去找黄先生,他还要补课。

    林秋然问:“不玩几天了?”

    汤圆道:“上午学,下午玩呗,这么多天呢,也不能光玩。先生对我寄予厚望,我不该让先生失望的。”

    也不该让自己失望。

    林秋然点点头,很快就和黄先生说好,每日上午去上课,一直上到腊月二十八,然后从初六开始继续上,连上十日到上元节,接着书院就上学了。

    孩子自己用功,林秋然很是欣慰,多花些银子请先生而已,总比放假之后成日疯玩得好。

    但偶尔看着,林秋然还是会心疼。

    过了正月十五,汤圆才四周岁,这般年岁,林秋然不想他太累,偏偏他愿意读书。

    孙氏则是心疼坏了,去年这个时候,汤圆还日日在湖里溜冰呢,今年半天去上课,下午偶尔还会抚琴。

    他自然还是贪玩,这么大的年岁天性如此,不过汤圆常说,“玩就痛快玩,学就好好学。”

    还有一半时间玩呢,他玩得也挺痛快的,希望祖母不要拿一种看可怜人的眼神看他。

    林秋然是慢慢看着他从汤圆变成了萧敛。

    除夕一家人一块儿过的,看老家管事写信来,自从把萧大石接回去后,老宅又来了人,萧大石没有理会,不过萧大石身上没钱,不知有钱了会是怎样。

    汤圆这几日没学,都过年了,自然要轻松几日。但年后他就收心了,林秋然时常担心,更怕他这般用功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二月中旬,是童试的第一场,叫县试,来考试的都是比汤圆大两三岁的。

    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

    年岁更大一些的也有, 不过很少。

    汤圆这个年纪的考生也少,听他说松山书院总共六人,再算上京城别的书院, 应该是没多少。不过他个头随了萧寻, 加上自小吃得不错, 个子比同龄人高, 站在人群中时并不显。

    今年县试总共考五场,林秋然对这事很上心, 了解颇深。

    从第一场到末场,每场考试名次隔数日揭晓一次, 也就是说第一场考过了才能考第二场, 不过据她了解,第一场考得还是比较容易的,文字通顺者即可录取。

    林秋然还打听到, 考棚坐北朝南, 入场前考生要被搜查全身,以防夹带小抄。

    汤圆考试的东西是林秋然打点的,衣服、考试的笔墨上都没有字。

    考试的人多,黎明前由官员点名, 考生带着考篮入考场, 里面装着文具食物,食物亦是林秋然准备的,有肉干卤鸡蛋肉烧饼……都是顶饿不易坏的东西。

    昨日林秋然就嘱咐了汤圆, 考试的时候,卷有红线横直道格,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字,还会发几张草纸, 用于起草。不管是卷子还是草稿上都要写楷书,字迹千万工整,答案不能越过红线。

    卷子草稿还不能写乱七八糟的标记,以免有作弊之嫌。考试之前还得让黄先生作保,上查三代,不能为娼优皂吏子孙。萧寻如今为官,这些尚且省事。

    但是要求条条框框,还有不少小的不起眼的,林秋然事先都告诉汤圆了。

    下马车前她又嘱咐一遍,考试要文正草全,文字必填相符,还不能犯了庙讳御名及圣人名讳,第一场考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

    林秋然嘱咐完,拍了拍汤圆的肩膀,“不必紧张,尽力而为,有什么事找考官。别害怕,爹娘在外面等着你。”

    孙氏也来了,早春晨起寒凉,她穿得厚实,一支白玉簪子把头发整齐挽起,她眼中有心疼也有焦急,“晚上回家做你喜欢吃的,没事儿哈,家里啥都有,也不缺啥,没事。”

    汤圆点了点头,让林秋然和孙氏赶紧回去,“娘,你们不必在考场门口等着,我进去是考试,你们该做什么做什么,等着光急却帮不上什么的,也无趣,该做什么做什么,买东西看戏去吧,不必担忧。”

    怎能不担忧,孙氏和林秋然往前送了两步,眼看着就到考棚了,汤圆忍不住叹了口气,“祖母娘,你们回吧,祖母你不必紧张,你这都同手同脚了。考试的是我又不是你,我都没事,怎么你还紧张上了。”

    孙氏无奈扯扯嘴角,她能不紧张吗?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还这么小就去考试。

    别的几岁大至少知事能照顾自己,汤圆这才六岁。

    林秋然道:“别管你祖母了,你快进去吧,我带你祖母去街上转转买些东西,等你晚上回来我们出去吃。”

    汤圆点点头,迈着轻快的步伐就进考场了,人影逐渐和一群孩童重叠,最后消失在考棚门口。

    林秋然想了想,没有忘带的东西,就带着孙氏回府了。

    孙氏腿有些软,“我这不不求他考得多好,平平安安出来就行了。”

    林秋然笑了笑,“娘,他又不是去打仗,您不必担心。我给你请了个戏班子,看看戏,今天很快就过去了。”

    担心反而过得慢。

    孙氏哪儿还有心思看戏,可林秋然都请了,钱不能白花了。

    这一日对孙氏来说太过漫长,回去天才慢慢亮了,可见他们出来得有多早。起早贪黑的,跟以前喂鸡似的。考个试,又要检查又要做嘛的,也不容易。

    林秋然庆幸早和孙氏说了不能娇惯孩子,做什么都辛苦,可读书赶考指定比当初家里摆摊,那么早起来买肉做菜容易,若是现在不读书,没准儿日后就去摆摊了。

    不能总指望长辈,他还是得有立足的本事。

    林秋然宽慰了孙氏几句就忙去了,二月份春种,庄子的收成现在占家里进项大半呢。

    她该做的就是把人送进去,后面还有好几场考试呢。考完县试,还有府试,日后还有别的考试,每场都考许久,不能一直守着。

    她舒了口气,希望今年题目汤圆都会,不马虎,就算有不会的都能蒙对,老天眷顾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