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他为何放弃登基: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陛下他为何放弃登基》 30-40(第3/15页)

己的错,就应该老老实实道歉才对

    天气越来越热,土地上已经肉眼可见的干涸开裂,村中的人也都有些担忧,但村长单独喊了几家人来商谈了一番,回来后大家的心也都放下了一些,只是如今得省些水用了。

    越泽坐在门口乘凉,一把小蒲扇摇来摇去,却只唤得起热风,一点都不解热。

    他被天气热的有些心烦意乱,一旁的越淮则比他气定神闲许多。

    “你不热吗?”

    越泽忍不住发问,越淮睁开眼,拿过一把扇子给越泽扇风。

    “还好,我给你扇扇。”

    越泽正想说什么,就见山下踢踢踏踏的来了辆马车。

    “咦?这马车没见过。”

    越泽伸着脖子看了眼,发现不是霍骁的那辆。

    马车沿着干裂的土路上坡,直到越泽院门口停住,随后从马车里跳下一个男人,给拉车的马喂了几口水,将其栓在一旁的大树上。

    越泽起身去迎接,他认出来了那侍从,正是县令府中的。

    “越大夫。”

    县令从马车上下来,那高大男子也一同下来,将其搀扶落地。

    越泽打量了几眼,县令的身体比那时好上许多,虽然还有些虚弱,但面色红润,应当是没有大碍了。

    “县令大人。”

    越泽冲着他行礼,县令却施施然一挥手:“不必如此客气,越大夫唤我路向文便好,道路的路。”

    “路大人。”

    越泽冲他点点头,笑着说道:“可否为陆大人把个脉?”

    “自然。”

    四人进了不大的院中,越淮正倚靠在厨房边看着他们三人,路向文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一会,和蔼的冲他笑了笑。

    “淮哥,给几位大人倒杯水。”

    路向文一听这话,双手一抖,但还是压制住了,只是笑容有些僵硬。

    “劳烦越大夫了。”

    越泽纤细葱白的两指搭在几乎能看到青筋的手腕上,静心感受了一会,面色轻松不少。

    “已经没有大碍了,后面路大人还得多多休息,将身体养好。”

    “是,多谢。”

    路向文收回手,指着后面的二人给对方介绍。

    “这二位都是从京城跟着我来此的,这位是曾柳,是家中的侍从,跟着我到了此地。”

    随后他又看向那高大男子,目光有些温柔:“这位是顾家,幼时被父亲母亲买来贴身伺候我的,这次也一同过来了。”

    越泽冲着他俩点点头,转头问道:“今日路大人前来,是有别事?”

    路向文含笑点头:“越大夫聪慧,我醒来之后,听他们二人讲述了当时的事情,对越大夫口中的医书十分感兴趣。”

    原来是这样,越泽歪头想了想,使唤端着水的越淮:“你帮我把屋内的医书拿出来。”

    越淮沉默着点点头,回到房中抱出一本厚重书本。

    路向文一见到那医书眼睛都亮了,急切的询问道:“这医书都是令尊所写?”

    越泽翻开一页点点头:“是的,父亲曾经是游医,靠着一双脚走遍各地,后来遇见了母亲,不愿母亲跟着他受累,便在此地安顿下来。”

    “二位感情可真是深厚啊。”

    路向文感叹一番,有些试探性地问道:“越大夫可曾收过徒弟?令尊也只有你这一位徒弟吗?”

    话语间,越泽便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父亲他不喜教书育人,有了我之后也是为了将此医书传承下去,才勉强教授与我。”

    路向文的神情好似有些可惜,但越泽后面的话却引起了他的兴趣。

    “路大人是想借这医书去教授他人?”

    路向文重重的点头,眉间有些愁容。

    “越大夫常年久居此地,对国策可能不是很了解。”

    他细细的同越泽讲道:“在圣上的治理下,几位皇子均有出色的作为,其中有位皇子提出,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但每年科举人数依旧不理想,根本原因还是寻常百姓都没有机会进入学堂,甚至大字不识几个,这也成为了百姓与贵族之间的沟壑。”

    或许是因为身边都是自己的心腹,路向文并没有打哈哈,而是直白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边说还边不动声色的看一旁喝茶的越淮。

    “但这种沟壑就会造成不平衡,于国于家,都并非长久之计,这时,他提出了个主意,让所有百姓都能进入学堂,不限性别,没有要求。”

    越泽捧着茶眨眨眼,心中明晰了。

    “起初是在京城周边的城镇实施,虽然有部分贵族阻拦,但圣上对此十分推行,故而效果不错。”

    路向文唇角微扬:“我便是该制度的得利者。”

    “我出生自京城下方的一个小城,家中贫穷,但镇上唯一的学堂需要的费用太高,我爹娘本以为我这辈子会走他们的老路,种地种田,娶个媳妇,再生个大胖孙子。”

    “但此国策一出,我爹娘便觉得或许我不该如此,将我送进学堂,也或许是我有天分,读书对我来说并不痛苦,反而十分快乐,后来我参加了科举,得到了圣上的赏识,进入翰林院,然后被下派至此地历练。”

    越泽点点头,也是十分的敬佩:“原来如此,路大人真厉害。”

    路向文笑笑:“我此行也是带着任务来的,圣上命我考察此地情况,最好在此地也成立类似当初的学堂。”

    “所以路大人是想将此医书借去学堂?”

    “是,这些年,我发现虽然许多寻常人家都能进学堂,但并非人人都能参加科举取得好成绩好前途,更多的可能是浪费这几年的时间,回去重新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农民,这也让许多人家觉得此举有些无用,便不愿将孩子送来学堂。”

    路向文叹了一口气:“可是,这其中有许多孩子,甚至我的许多同窗,虽然他们念书较差,但其他的方面却十分优秀,比如有位同窗,成绩极差,次次都被夫子恨铁不成钢的教导,但他就是没办法好好念书。”

    “可他的身体素质非常好,上树下河,摸鱼偷鸡,这些顽皮事情可没少做。”

    路向文无奈的摇摇头:“我见他这般活泼,无意间说他可以去军营历练,发泄发泄,而不是困在这一方学堂。”

    “他居然听进去了,转日便像夫子辞了学,说自己要参军,但夫子骂他参军也得先读书,这才让他老老实实的待在课堂里。”

    路向文说得诙谐好笑,越泽听着听着也不禁有些笑意。

    “我当时没看错人,这同窗后来如愿参军,去了边疆,可惜那段时间北敌来犯,我与他也断了联系,后来再见他,便是他得了军功,在殿上领赏的时候。”

    对于这位同窗的成就,路向文十分骄傲,对此也有不少自己的感悟。

    “后来这位同窗跟着那位提出天下均学的皇子身边做事,也是前途无量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