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年代文炮灰夫妻[快穿]》 60-70(第25/31页)
千零二十一万?!
让人震惊的不是二十一,而是一千万!
要知道这是2001年!千禧年!
上一年,2000年的票房冠军是一部国外大片,一亿一千万,第二名却只有三千万。
千万档票房只有国外电影才挤得进去,像冯飞的上一部片子,上一年国庆档上映,下映时才一千五百万票房。
要知道,冯飞的人品不谈,他的电影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年轻人就吃他这套非主流,所以冯飞属于口碑不错票房也有的文艺片大导演。
《婉君》不一样,她题材老套,氛围沉重,某些情节过于扭曲人性,虽然在影片中只是隐晦地暗示并没有具体拍摄,但不论从哪方面看,她既不会受年轻人欢迎,也不大可能被中老年喜欢。
但诡异的是,票房收入一天比一天高。
白谈再次打来电话时,温苒听他的语气都飘乎乎的,“是不是影院帮咱们偷票房了?”
温苒:“……”
所以您有这种猜测,不会是握住了影院的把柄吧?
原因当然不可能是这种大乌龙,原因还要从霍骁北说起。
第69章 第69章千禧年影后12
酒香也怕巷子深,演得好拍得好不代表票房就好。
很多好的电影也并不适合在电影院这种公共场合观看,嘈杂的环境会大大降低观影体验。
然而上映一周后,高达千万的票房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个数字,即便是幕后推手霍骁北也没有料到。
广播电台买广告、杂志报纸投稿影评、线下发传单,还有抽奖送电影票。
杜凌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不敢置信地喃喃:“这才花了不到十万块钱,就、就能换回来千万票房?!”
土包子杜凌第一次体会到了营销和宣传的魅力。
温苒:“……”
温苒很冷静,她说:“千万票房和我关系也不大,我只有两万的片酬。”
但是倒贴了快八万的宣传费!
霍骁北默默给媳妇儿盛了碗汤,“投稿的影评赚了六百块钱稿费。”
温苒瞪他,你有脸说?
杜凌好心劝架,“小苒你不能这么想,你拍的电影赚钱是大好事,这说明你能担票房,你演技好又能赚钱,以后就不愁剧本了。”
温苒木着脸,“我只靠演技就不愁剧本。”
票房不票房的,现在票房都是国外大片的天下,国内电影只要不赔本就算可以了。
而且你就看吧,霍骁北这些宣传手段迟早被发现,然后被复刻。
现在国内老百姓还比较淳朴,就算是烂片吹得多了也会去看。
谁不想赚钱?
谁不想以小博大?
到时候都去比宣传和营销,风气就是这么变坏的!
温苒振振有词,听得杜凌心生惭愧,放下饭碗跑去阳台上练功了。
霍骁北:“……”
大傻子,知道温苒演技好还什么都信。
温苒完全没有把好友忽悠瘸的心虚,她就是心疼钱怎么了?
然而,前一天温苒还在强烈谴责这种行为,第二天就接到了剧组的电话,那边表示:可以为霍骁北买广告的费用报销,另外,他们也买了广告。
温苒:“……”
温苒转身,扑到霍骁北身上,吧唧亲了他一口,却道:“你为什么不多买点?”
霍骁北:“……”
他还不想被赶出家门。
剧组的经费还是很充足的,就算不充足,看到宣传成本和票房收入的强烈对比后,临时申请一笔费用也相当简单。
更不要说《婉君》是文化部拉班底拍出来,为了冲国际奖项,也是预备当门面的片子,给宣传口的兄弟单位们去个电话,当天各大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就上了宣传片。
工作日连播三天,周四电影节主办方来了通知,《婉君》入围了
最佳女主、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等几项提名。
宣传片紧急加入这则好消息后,第二天,周五的票房就往上猛窜一大截。
为国争光啊,这必须去支持!
手握财政大权的中老年率先加入观影群体。
随后的双休日,年轻人进入影院,追求时髦的她们直奔外国大片,却被一同前来的长辈家长强行拖去看《婉君》。
这时候就显出电影和电视剧最大的不同了。
电影票要花钱,票钱就是沉没成本,进了观影厅,只要片子不是烂到极点,大部分观众还是会坚持下去。
《婉君》显然用不到坚持两个字。
温苒的演技能把同学带入戏,自然也能把观众带入进去。
《婉君》拍摄时,尽管温苒最初的表演就足以诠释三个角色,但导演袁千望和编剧白谈精益求精,将温苒的潜力一遍又一遍压榨出来,最终成品可以称之为‘艺术品’。
婉君、二姨太和大太太三个角色依次出场,虽然同时都由温苒扮演,但观众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这是三个不同的角色。
性格鲜明的神态和动作将略有不同的扮相发挥到极致,沉浸在剧情里的观众,丝毫没有发现这三个角色是同一个演员。
直到,二姨太撞死,婉君成了新的二姨太。
二姨太‘借尸还魂’,看懵了一群观众,也看毛了一群观众。
什么情况?
二姨太不是死了吗?
婉君呢?
婉君难道不堪受辱也自杀了吗?
紧接着丫鬟们开始议论:“二姨太读过书,性子好,对我们下人也好,老爷也喜欢她,如果二姨太是大太太就好了。”
于是二姨太杀死了大太太,就在二姨太当初撞死的地方,大太太死不瞑目。
二姨太有肚子这个保命符,她成了新的大太太。
然而死的真的是大太太吗?
因为大太太也像二姨太一样‘借尸还魂’,继续生活在这座宅院里。
肚子七个月大的时候,丫鬟们说老爷领回来了一个女学生做姨太太,大太太听了,从绣楼上跳下去。
丫鬟们说:“大太太又走了。”
电影结束,伴随着阴森森的配乐,胆子大的鸡皮疙瘩都冒了出来,胆小的更是整个人缩到椅子上不敢动弹了。
这周最新的报纸杂志,都在谈论《婉君》这部电影。
有拿‘一人分饰三角’这一点对着温苒大夸特夸的。
有试图分析剧情和立意的。
还有在分析角色分析隐喻的。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就差被她们按秒来分析了。
出乎意料的是,两周上映结束后,第三周的工作日票房再次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