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20-30(第2/27页)

呵呵道,

    “好!这小兔看起来野性未驯,生猛活泼,为师很喜欢你这礼物!”

    李世民又取出一份宅契,双手呈给荀子,

    “这是上回阿父赐给我的宅子,就在咸阳城中,不过只有三间,世民想把它也送给老师!请老师不要嫌弃,我以后一定会努力立功,挣一座更大的宅子送给老师!”

    荀子一生仕途不顺,如今赋闲游历,手头也并不宽裕,刚才他坚决拒绝了秦王赠送的大宅,可是,在咸阳没个稳定的居所哪行呢?就把这个送给老师先住着吧。

    荀子大吃一惊,立马就想推拒这宅契。

    可是,他见刚收的小小学生正满眼忐忑而期待地看着自己,那些拒绝的话,顿时就说不出口了。

    身为当世大儒,他面对过比这三间宅子更多更贵重的诱惑,都一一婉拒了。

    可是这一回,他珍而重之地接过宅契,接过了这小孩童的一片真心,

    “好,老师也努力活得更久一些,等着世民立功,挣一座更大的宅院来给我住!”

    李世民咧出小牙齿朝他开心笑了起来。

    秦

    王看着眼前师生情深的一幕,默默挪开了视线。

    虽然此事孩子提前告诉过他了,但这毕竟是世民如今仅有的三间宅子,他怎么就不先问问自己这父亲需不需要呢?

    哪怕,只是装模作样问一句也好,唉,一有老师就忘了父王!

    荀子得知李世民还得了三百亩良田的赏赐,立刻眼睛一亮,指着蔺成问他,

    “他父亲蔺仪当年离开赵国时,曾在路上救了一位老者,你猜那老者是谁?”

    李世民瞪大眼睛看他,

    “一个有用的线索都没有,我怎么猜得出来?”

    荀子哈哈大笑,

    “你的良田,不就是线索吗?”

    秦王眸光一闪,立刻开口道,

    “莫非,那老者是农家的人?”

    农家兴起于楚国,却又在乱世中早早隐退。

    他虽不喜农家的“君王与庶民同耕”学说,却很重视对方精通的农耕醯醢之道,还派人四处寻访过农家弟子,可惜无果。

    荀子笑眯眯点头,

    “不错,此人正是农家掌门许行的独子,许朴。许朴如今收了蔺仪为徒,与他一家在兰陵山中耕田种桑”

    世民对他这般好,连仅有的三间宅子都送给自己了,他这做老师的,也该顺手为学生搭条线。

    秦王一听真是农家的人,顿时就很高兴,暗暗思忖着要怎么开口邀请对方来秦国。

    李世民也很高兴。

    大唐的农耕技术,固然要比战国时代先进许多,可就算他是一个关心黎民的明君,也只懂些农耕的理论皮毛,并不懂实际的耕作细节。

    他早就想物色合适人选了,如果有农家弟子愿来秦国助力,真是一件造福苍生的大好事。

    他想了想,笑眯眯举起双手要秦王抱抱。

    秦王瞪了他一眼,还是一把将他捞了起来,李世民飞快贴在父亲耳边悄悄问,

    “阿父,我想邀请他们来咸阳帮我打理田地,你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宅子吗?”

    秦王抱着软乎乎的孩子,伸手点了点他眉心的红点。

    是谁家小孩,这么可笑?送宅子的时候只记得老师,要宅子的时候又想起来有个父王了。

    不过,小家伙倒一直跟他很有默契。

    农家一向避世,就算自己亲自去请,对方也未必肯来。既然荀子主动提出此事,小家伙又起了这个念头

    还是让他借荀子的手,把对方请来咸阳再说吧。

    秦王淡淡“嗯”一声,同意了孩子的请求。

    等李世民大大方方把这事一提,蔺成立刻就很高兴,说他很喜欢咸阳,想马上写信让家人过来。

    荀子也对李世民许下承诺:他也会写信劝蔺仪早点过来帮他打理田地的,不要担心

    秦王抱着李世民告辞出来,还没走到马车处,就听到一道激动的声音响起,

    “王上!”

    他转头循声望去,是李斯。

    李斯一脸激动,小跑着前来行礼,

    “臣李斯拜见王上!”

    自从荀子来到咸阳后,他每日一有空就会过来陪陪老师——

    当然,也是为了“偶遇”秦王和李世民。

    他的运气不算好,当年来秦国谋官时,凑巧碰上了先王病逝,彼时新君尚年幼,秦国朝堂唯吕不韦一人独大。

    为了在秦国立下根脚,他只得投入吕不韦的门下,当了一个小小的舍人。

    这几年里,他凭借才能和洞察人心的本领,一步步获得了吕不韦的信任,终于被对方举荐给了秦王。

    李斯早就看出来,秦王绝不会忍受吕不韦的摆布,所以一有机会就会对君王暗表忠心,好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现在吕不韦早已卸权归家,眼看离倒台只有一步之遥,秦王收拾吕氏党羽,是迟早的事。

    他也是吕不韦的门客,生怕秦王会因此厌弃自己,真恨不得每日都待在君王身边歌功颂德。

    只可惜在秦国,像他这样的客卿多如牛毛,无召是不得前去面君的。

    这样一来,受秦王之邀前来咸阳小住,又与二公子关系密切的老师荀子,就成了他眼中的救命稻草。

    虽然,他一次也没“偶遇”过秦王或李世民,却依然坚持天天来拜访荀子。

    他昔年不过是一个小小仓吏,自认如同厕中之鼠,而来到秦国后,他从舍人一步步做到了郎官、长史、客卿,又怎甘心登高跌重?

    万一,哪天就遇上了呢?

    没想到,今天一下就偶遇了王上和二公子!

    秦王对李斯印象很好,这是一个很有才干、做事严谨认真的人,于是他停下了脚步。

    李斯压下心中的狂喜,在行礼问候了秦王后,立刻看向对方怀中的孩子,连声夸赞起来,

    “数月不见,二公子又长高了!这眼睛亮汪汪的像一潭清澈泉水,真是让人一见难忘,一看便是福泽深厚之人啊”

    没人比他更懂得如何揣摩人心,王上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早就琢磨得一清二楚了。

    比如,王上如今初为人父,又一举得了两子,最喜欢有人夸他的孩子了,但他不喜欢有人抢着抱他的孩子

    李世民看了看眼前面容清癯、一脸慈爱的李斯,又抬头看了看秦王。

    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会夸人呐,看,秦王那疯狂上扬的嘴角!

    不过,他还是从李斯强作镇定的神色里,捕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慌。

    其实,在这种秦国新旧权力交替的重大时期,身为吕不韦门客的李斯会慌乱,倒也是人之常情。

    至少他很有分寸,只是想借探望老师的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