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70-80(第15/26页)

,就抓住了第一批数十人的魏国“商队”。

    在一番严密的搜查下,士卒从对方的马车座位夹层暗格中、车厢底部捆绑的布袋里、以及车里运送货物的容器里,搜出了大量水银、砒霜等剧毒之物。

    难以想象,如果这些剧毒被投入井塘中,被灌溉到正在春耕的土地里,将会给咸阳带来多大的损失和恐慌。

    秦王欣然许诺李世民,等刘季回来后,必会为他论功行赏,绝不会再带着偏见看待对方。

    四月下旬,因为彻查投毒一事耽搁了行程的秦王,终于乘着六马金车,在大队士卒的保护下踏上了前往邯郸的行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他登基后的第一趟巡游。

    朝中仍由隗状韩非等股肱大臣留守,不过,秦王特意把李斯带上了。

    等抵达赵国,一些他不便放下身段明说的话,当然要有个人来传达给当地豪强显贵们,没有人比李斯更适合。

    而且这趟出门时,一向不喜欢赶路的扶苏,也吵着非要跟世民一起去邯郸,吵得秦王心烦,只好把他也带上了。

    这样一来,他闭着眼睛都想得到,自己一路上,会被这两个孩子交替着气成什么样子,尤其是傻乎乎的扶苏——

    还有谁,能比李斯更擅长安抚君心呢?

    当然,李世民也没想到,扶苏会要求跟着他们一起去。

    毕竟,秦王此行不是去游山玩水的,而是去杀人立威的。

    以扶苏慈悲的性情,他担心对方会因为此事,对父亲生出不满或是恐惧。

    一路上,他思来想去,干脆把这件事简化成扶苏能理解的逻辑,告诉他“害死人偿命是天理之道,阿父只是想为曾外祖母讨个公道”。

    扶苏听完李世民的解释,气咻咻挥起小拳头告诉秦王,

    “阿父报仇时,孩儿和阿弟要帮你递刀!”

    秦王对扶苏这么快就能接受此事,显然感到很满意。

    但他面上分毫不显,只淡淡瞥了扶苏一眼,

    “你真以为,那些人也配寡人来亲自动手么?再者,被一刀杀死是何等的痛快,寡人不想看他们死得太快。”

    死得太快了,还怎么用他们临死前绝望的挣扎,来震慑那些围观的赵国人?

    扶苏一听,却开始犹豫起来,

    “难道,阿父是想让人用开水烫死他们吗?这也太残忍了”

    秦王没好气瞪他一眼,

    “开水?你可知柴薪有多可贵,咸阳城里一碗凉开水,就要卖到两三钱的价格,将死的罪人,还配白白浪费我秦国的柴薪不成?”

    李世民见扶苏又要犯倔跟父亲吵起来了,忙出声解围,

    “阿兄,

    是用土呀!”

    “什么,活埋吗!”扶苏猛地松开李世民的手,跳起来看向对面的父亲,

    “把人活生生埋进土里也太残忍了呀,阿父,他们都是平民,你能不能”

    “不能。”秦王心中的满意一扫而空,黑着脸冷冷审视着扶苏,

    “扶苏,你的仁善是不分黑白亲疏的吗?平民就全是好人,没有十恶不赦之徒了吗?那些赵人,害死了你的曾外祖母,也曾羞辱过寡人,这种早就该死的罪人,你竟会同情他们?”

    扶苏听着父亲这话,一下子又涌出许多愧疚,他羞愧揪着手指头,慌张无措道,

    “阿父,不是这样的,孩儿只是有些害怕”

    害怕,又有些感同身受,仿佛自己就是被活埋在土里憋死的人,那种绝望,窒息得令他差点喘不过气来。

    可理智告诉他,这是不对的,那是父亲的仇人,他怎么能同情仇人呢?

    李世民忙起身把扶苏牵回座位上,安慰道,

    “阿兄,你现在还小,等你再长大几岁,就会明白‘世间善恶皆有报’的道理了,如果他们当初不作恶,今日的恶果也不会找上他们的”

    其实,他登基后修改律法,废除了大量酷刑,也提倡慎用死刑,当然也认为,活埋是很残忍的。

    但秦国今时今日的处境,跟统一中原后的大唐截然不同,又怎么能用和平年代的标准,来要求秦王让那帮罪人死个痛快呢?这毕竟是一个乱世。

    乱世用重典,本就是自古有之。

    他见扶苏还是一脸困惑,索性不再把他当成个孩童看待,耐心从朝政角度解释了一番,

    “所以,阿父必须要用一种代价最小,又足够有威慑力的手段,先稳住我们刚收服的赵国,阿兄,你懂了吗?”

    扶苏似懂非懂想了想,点点头,

    “我懂了,现在那些仇人,不止是阿父的仇人,还是秦国的仇人,他们跟那些赵军,是一样的!”

    在军功爵位制的鼓舞下,没有一个秦国人会认为,用残忍的手段杀死敌国士卒是不仁义的。

    换句话说,哪种死法又不残忍?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又哪来的仁义可讲?

    他生活在一个没有大一统过的时代,从生下来列国就永远在打来打去,自然不可能凭空生出“秦国人和六国人其实都是一国人,何必自相残杀”的念头来。

    说完,扶苏扭扭捏捏地跟父亲道了谦,秦王的脸色总算好看了几分。

    还好有世民这孩子在,不然,扶苏迟早要把他气死!

    邯郸城中,王翦早就命人清理干净了各处,已经丝毫看不出当日尸横遍野的战斗痕迹。

    但比起秦国当初接收韩国时,韩人纷纷夹道欢迎的盛况,赵人对秦国的不满,沉默得震耳欲聋。

    那些比往日冷清数倍的商铺,和行人寥寥的街道,就如同赵人无声的控诉和恐惧,透着一股阴惨惨冷藉藉的萧索意味。

    这也正是,秦国没让李牧留在邯郸驻守的原因。

    在赵人眼中,李牧显然是叛将,他留下来,更容易节外生枝。

    当秦王的六马金车莅临此地时,无数双饱含仇恨或是惊惶的眼睛,都躲在上好门闩的屋中,透过窗棱小孔提心吊胆地张望着。

    所有人都在担心同一个问题——

    秦国灭韩时,秦王并没有亲自抵达新郑,还下诏给韩人免了几年的税赋。

    那么,对方今日前来,到底是施恩的,还是来屠城的?

    李世民一路打量着空荡荡的邯郸城,心中生出了无尽的哀悯。

    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天下百姓已经过了几百年,不知多少代人怀着遗憾死去了,而他们的子孙,依然生活在战火纷飞之中。

    如今赵国覆灭,民众自然会心生惶恐不安,甚至带着秦国的无尽怨恨。

    可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如果没有秦王的雷霆手段化七国为一国,那么,他们还要再过更久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甚至到了下一代,下下一代,也看不到战火熄灭的希望

    而他也相信,只要秦国在统一后坚持“与民休息”“施恩于民”的路线,就算这一代赵人会仇恨秦国,他们的恨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