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完结&番外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完结&番外(第2/7页)

冠礼前娶妻生子也可以,但饮酒不行。”

    他把父亲庄襄王早逝的缘由,归结为“体质本孱弱,饮酒又过度”。

    当年庄襄王在邯郸为质时,自从得了吕不韦的财物襄助,就开始暗中与赵国公卿显贵往来应酬,以借机从对方口中套取朝堂情报。

    这样一来,免不得要频频饮酒作陪。

    秦始皇忘不了父亲临终前,一再拉着他的手,虚弱地叮嘱“商君禁酒,乃是先见之明,政儿切莫贪杯纵饮”

    所以,他不但自己不爱饮酒,也不赞同李世民扶苏兄弟去效仿那些贵族子弟,才十多岁就开始饮酒纵乐。

    李世民跺脚,只能无奈地追了上去。

    这一夜,他辛辛苦苦酿出来的青梅酒,全进了秦始皇和芈夫人的腹中。

    而他和扶苏两兄弟,只能嗅着诱人的果酒清香,默默端着父亲命人端来的蜜水啜饮,眼中尽是苦涩。

    当洒满夜空的轻薄月纱,变成一轮圆月投入李世民的杯中时,他忽而心中一动,起身往父母兄长的杯中依次一看——

    每个人的杯子里,都盛满了同一轮圆月!

    他立刻欣喜朝天望月,伸手做出凭空摘月的动作,再假作把圆月一一投入了四个玉杯中,让秦始皇三人来观看。

    还别说,这番景象对在院子纳凉的农人而言,实在是司空见惯的一幕,对他们这样的贵人来说,却多少称得上有些稀奇。

    若不是有孩子折腾着,谁又会没事坐在院子里举杯望月呢?

    渐渐微醺的芈夫人见状,也顾不得往日的端庄礼仪了。

    她抢在秦始皇前头端起自己的酒杯,晃荡着杯中的月色碎影,又等它慢慢复原,惊叹道,

    “月亮果然在我们的杯中生长!”

    秦始皇也端起酒杯,注视着这枚小小的月亮,沉吟道,

    “今日之月,必是大秦当年东出之月,亦必是来日朗照我秦人子孙之月!”

    扶苏盯着杯中圆月,心中感慨万千,含笑道,

    “虽明月高悬,不独照我,但明月终究与我手足情深!”

    李世民则举起自己的玉杯,悠悠吟唱道,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常棣之华,鄂不韡韡(wěi),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今我有月,赠父赠母,兄弟与我,亦共饮一月”(1)

    在这轻缓悠长的歌声中,无一句不流露出他对家人浓浓的感激和眷恋。

    本就喝得晕乎乎的芈夫人,听着听着,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那一年,她被父亲逼着替嫁秦国时,一路连哭都不敢哭,生怕秦王见了自己这“赝品”不喜,会把她退回去,会导致父亲一怒之下杀了母亲泄愤。

    是什么时候,她那颗惴惴难安的心,才彻底安稳了下来的呢?

    是她一日之内接连为君王诞下了长子和次子,是扶苏和世民可爱稚嫩的咿呀声,是世民被封为秦国太子的那一日

    而她的孩子,是多么的孝顺啊!

    秦始皇看着院子哭泣的母子三人,眼中亦有泪光一闪而过,倏忽又消失无影,起身举杯一饮而尽。

    他仰头望着天上明月,心中溢满了无尽的温情

    自从那日,儒生提出泰山封禅的建议后,朝中大臣就屡屡上书,请求君王封禅泰山,以宣告秦国正统之位。

    秦始皇欣然允下,但并未下令立刻操持封禅一事。

    从去年开始,朝廷就派出了蒙恬前去监工,修建从咸阳前往北地云阳、九原、云中数郡的直道。

    在擅长铺桥修路的水家师徒的规划下,这数条直道将堑山堙谷,从都城以直线距离,抵达与草原接壤的边关。

    如此,边境一旦出现险情,大秦军队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前去驰援。

    与此同时,考虑到六国故地、尤其燕齐楚与咸阳遥远的距离,不便于朝廷及时监督管理州郡官吏,

    秦国又以工钱征召民夫,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通往全国三十六郡的驰道。

    加上秦国颁发新法后,田赋已从泰半,降到了十之一成——

    纵便,秦国与草原列国的茶马互市,生意暴利而兴旺,每年都有大额贸易收入进账,

    而朝廷也逐步放开了商禁,从商人们身上征收的税赋,几乎也能抵扣田赋的损失

    但秦始皇认为,朝廷如今花钱的地方太多,封禅一事也太过兴师动众,还是等道路修好后,再前往泰山吧。

    李世民得知父亲的想法后,不由再次为之欣喜:

    在他刚来大秦时,设想过千百种说服父亲施行仁义之道、为大秦这辆急速行驶的马车避开坠崖命运的办法。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在后来的日子里,秦始皇竟会一步步主动施行仁政,而自己关于施惠于民的提议,也越来越容易得到父亲的认可!

    他虽猜不透父亲突然改变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缘故,却无比振奋于这样的改变。

    君王的一念之差,就足以让天下黎民过上更好或更差的日子,而有了天下人心之所向,又有哪个逆臣乱贼,能再次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呼啦啦推倒这座固若金汤的社稷城墙?

    历代秦君想实现的心愿,到如今,真正完成了稳固根基的一步!

    接下来的几年里,除了太子大婚和太子冠礼,国家无大事。

    秦国朝堂以一种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平稳状态,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北边草原上的敌人,被秦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牵制着,就算有猛士提出,该趁着秦国休养之际重创对方,也被一日也离不开茶叶的贵族们,毫不犹豫地否决了。

    体验过不用再忍受腹痛便秘痛苦的茶叶、体验过色彩华丽而冬暖夏凉的丝绸、体验过远比陶器轻盈精美的瓷器,不管是月氏王还是匈奴贵族,都无法再回到已被他们唾弃的过去。

    为了劫掠财富来找秦人买东西,他们只好派兵奔袭远方,往西边更远的国家抢劫——

    或是拿着秦国宝贵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物品,以不可思议的高额贵价,出售给西域列国的王公贵族。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当日,诸国与秦国签订茶马互市协议的连坐约定:

    他们不但要严禁本国士卒侵扰秦国边境,还要监督草原上的其他国家和部落,不许他们对秦国发起任何意义上的攻击。

    秦国朝廷说得很清楚:

    只要草原有一国,胆敢对秦国边境发起侵扰或偷袭,到时,秦国就会立刻取消与诸国的贸易往来!

    当然没有任何一国的君王,想这般花钱受气,受制于人。

    可谁让,他们命人偷来栽种的茶树,在草原上一棵也没存活,而草原牧民妇人纺惯了羊毛的粗糙双手,也纺织不出精细光滑的丝绸。

    至于烧制瓷器,呵呵,那些愚蠢的陶工,也不知浪费了多少高价的石涅炉火!

    人有我无,偏偏他们又半点离不开对方的商品,不忍气吞声还能怎么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