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小中医吃瓜日常[九零]》 70-80(第15/27页)
是师从名师,每个人瞧着都是有些真本事在身上的。
咚!
队伍好不容易往前挪了几米,忽然就有人因为不堪暑气,一头栽倒在了地上。
“快来人帮忙。”
“水?有凉水吗?”
“先把人抬到荫凉的地方去。”
大家都是学医的,医者仁心,看到有人摔倒,每个人都下意识地冲了过去。
晕倒的是个来陪着丈夫报名的女人,她身上的那件棕红色的衣裳几乎被汗湿透了,一大早就被太阳暴晒,此时她的脸色已经惨白,嘴唇也有些皴裂。
将她扶到楼道附近的荫凉处,大家帮着接来了凉水给她降温,有的则干脆脱下了身上的衣服来给她扇凉祛暑。
“谢谢,谢谢你们。”
男人真诚地向大家鞠躬道谢。
“没事没事,不用这么客气。”那人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支藿香正气,“给她喝一支。”
“谢谢了,不过她现在怀孕了,喝不了。”搂着女人的肩膀,男人婉拒了他的好意。
又是扇风、又是用凉水敷额头,女人很快就缓过来了,只是脸色还是难看。
“快给她掐个脉吧,看看肚子里的孩子有没有事。”有人提议道。
男人把手搭在她的寸关尺处,仔细地摸着脉搏,可沈妙瞧着他的手法和神情……唔,应该是刚要出师就来考试了吧,指头瞧着生涩得很呢。
果然,男人摸了半天也只能摸出个脉象还好,说不出更多的细节。
在场大多都是男大夫,虽说治病不分性别,可也不好上来就申请替人家媳妇诊断,好在这里也有女大夫,于是几个姑婶便主动过去帮着把了把脉。
沈妙和她们一起摸了摸脉,大家的结论都差不多:刚怀孕不久,再加上有点营养不良,所以胎气有点不太稳。
“回去多吃点肉补补营养,瞧她瘦的。”
“是啊,刚怀孕就别让她太累了,这么热的天,应该在家好好休息。”
“还好孩子没啥事,你不也是大夫嘛,回去给抓个温补的药方好好补补就行。”
“啊,这……”男人有些为难,“我学的是骨科,不是妇科,药方的话……”
“算了算了,还是我给你写个吧。”
沈妙平常没少接触孕妇,不敢说自己有多精通吧,起码在开个保胎养胎的药方没什么问题。
说完,她就主动从口袋里拿出纸和笔,给他写了个十三太保的方子,随后又拿给周围的其他大夫们看了一遍。
“嗯,这个方子可以。”
“没问题,回去照着这个妹妹写的方子抓着吃就中。”
男人接过后,感激地向她鞠了一躬道谢:“谢谢啊,真是谢谢了!”
在外面又排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临近中午十二点,才终于快要轮到沈妙。
过两天就要开班了,成绩出来后马上要制定下一期的教学任务,所以几位负责日常教学的老师们也陆续来到学校,准备一起吃个饭然后开会。
最先来的是一位年龄看着有五十多岁的男人,左手拎着一只布袋,右手握着一只当做水杯的罐头瓶,穿得休闲,可模样却看着很是严肃,生人勿进的气场让人不禁地想给他让路。
许多排队的人都是他的学生,有些人一次没有考过,有些人两次没有考过,有些则考了三四次,目光略过那些熟悉的面孔,他既不怒、也不气,就像是完全不认识他们一样。
就算有人主动同他打招呼,问一声“老师好”,他也只是干巴巴地扯一下唇角来回应。
都说严师出高徒,可哪个学生会想碰到严厉的老师呢?
反正沈妙不想。
“刚才那个是不是小秦啊?”沈万山碰了碰沈山生的胳膊,问道。
“哪个?”
“刚才来教学楼的那个,”那名老师已经走进教学楼了,沈万山只好口头跟他描述着,“穿灰白道道衬衫的,手里拿个玻璃瓶的。”
沈山生摇摇头,“没注意。”
马上就快到沈妙了,他的注意力都在排队上,哪里会在意楼下的人?
“小秦是谁啊?”王冬梅地向沈山生问道。
沈山生懵了,“姓秦的人不少,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啊……”
“小秦嘛,哎呀,就是那个小秦,”名字都到嘴边了,可沈万山就是说不出来,“就就就,就当年来找我学医的那个,你的那个初中同学嘛!”
“秦?学医?”
仔细想了一下,沈山生这才从记忆里找出了他的名字:“秦效坤?”
“对对对,就是秦效坤!”
秦效坤是沈山生的初中同学,虽然是城市户口,但家庭情况不太好,爷爷常年药不离口、姥姥也有哮喘。
他从小就励志成为一名大夫,当年听说沈家世代行医,十里八村都很有名,求了沈万山好几次,希望能够拜他为师学习医术。
可惜沈万山拒绝了。
不得不说,比起沈山生这个榆木脑袋,秦效坤在医学方面的天赋很高。
每次沈万山让沈山生背药材、读药性,他反反复复好几次都记不住,但是秦效坤却能记得很快,哪怕只是偶尔旁听几句,也能琢磨出门道来。
眼看着自己的儿子继承不了家业,沈万山当时差点就心软要收他为徒,可最后……
沈家的医术只能流传给沈家的血脉,这是祖宗一直传下来的规矩。
毕竟有很多药方都是独门秘传,不能外传,所以哪怕他一片诚心,有次甚至还在沈家的院子外面跪了整整一天,沈万山也不为所动,坚决守着家里的规矩。
后来沈山生初中毕业去了别的高中,就没有再见过他了。
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秦效坤竟然真的坚持走着学医的这条路,并且还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花路。
上天不负苦心人,可喜可贺!
下下一个报名的该轮到沈妙了,就在这时候,秦效坤来到了楼上,两手背在身后,在一众的报名学生中反复巡视着。
“秦效坤?”沈山生叫了他一声。
循着声音来到报名处的门口,秦效坤仔细看了他一眼,“山生,沈山生?!”
“对对对,是我!”
“咱们得有几十年没见了吧?”
沈山生点点头,“差不多快四十年了。”
“听说你当上村长了?可以啊!”
“害,也还好吧,你呢?现在当起老师了?”
“还是大夫,就是闲了来给考生们上上课。”
当年没能拜入沈万山的门下,并没有打击到秦效坤学医的积极性。相反的,他甚至更加坚定了要努力学习医术的决心。
一开始他是看书自学,后来是跟着老师系统地学习,再后来则是通过老师认识了更多的老师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