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小中医吃瓜日常[九零]》 80-90(第25/28页)
“唔,以后你就知道了。”
沈妙忽而想起了自己上学时的青涩时光。
虽说她不是什么班花、校花,可上学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追她的。
追她的人不少,但没有一个人她能看得上,她并不觉得自己眼光很高,只是单纯不喜欢。
于是那些男生在意识到沈妙是块“捂不热的石头”之后,纷纷没追多久就放弃了。
最长的一个人是追了她一个月?
嗯,该说不说,那一个月她过得挺好的。
那人是班里的好学生,帮她写了整整一个月的数学作业和历史作业,后来意识到沈妙只是把他当成“工具人”便放弃了。
也不知道这次陆鑫会坚持多久……
*
陆鑫说到做到,既然答应了不会影响沈妙复习考试,就真的没有拖累她。
他追求沈妙的方式很简单:早上给她带饭,中午给她带水,晚上骑车送她回家,与其说他是想当男朋友,更像是想成为一位合格的保镖。
除此之外,他还会帮沈妙抄录要记的笔记、会帮她跑腿去书店买书,好像只要能帮到沈妙一点,对他来说就是很幸福的事。
沈妙也逐渐习惯了他对自己的好。
陆鑫很有边界感,不会打着追求她的旗号去勉强她做什么,甚至当沈妙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自觉地“隐身”,等到她的情绪缓和一点后才会再凑过来哄她。
学校里不少人都注意到,陆鑫最近突然对沈妙变得很殷勤,像慈禧太后身旁的大太监一样为她鞍前马后。
不过谁都没有多想,因为陆鑫每天还是“姐姐姐姐”地叫着她,却没人留意到,他在喊“姐姐”时的眼神里,充斥着炙热又浓烈的爱意……
“最后一只了,你们班有人想养吗?”
那天下午放学,隔壁楼学护理的几个女生,抱着一只小奶狗来到了中医的几个班门口挨个询问:“要养吗?是只小母狗,已经断奶了,很好养活的。”
杏林医辅的校园里常有一只土狗游荡,它陪伴了许多批来学校复习考证的学生,大家见了它也不怕,还会主动给它投喂一些馒头和包子。
上个月初,它在垃圾房生了一窝崽子,一共五只。那几天豫市一直在下雨,原本平均气温近三十度的酷暑,一下子变成了十几度的寒秋。是学护理的和要考护士证的一群女生,把它和它的孩子们接到了教学楼里养着。
如今崽崽们都满月断奶了,不好叫它们跟着妈妈一起在学校里流浪,便各个班级询问,看看谁能带回家,给它们一口温饱。
其余几只小狗都有人养了,现在还剩下最后一只。
呜呜,呜呜……
刚断奶的小狗只有小小的一捧,浑身都是淡淡的土黄色,尾巴尖儿有一撮白毛看着可爱极了。
从小由人帮忙照顾着养大,它也不怕人,就这么老老实实地趴在女生的手里,观望着周围的人。
别的班或许会有人能养,但在中医这边怕是比较难。
因为这里有一半的人都不是本地的,而且年龄整体偏大,对于这些猫啊狗啊的没有什么耐心,所以别说是要带回家养着,就连走过来看的人都很少。
沈妙吃完饭回来时稍微看了一眼,那小狗长得确实讨人喜欢,肉嘟嘟、胖乎乎的一坨,身上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小狗香……
可惜,她也没法养。
她现在自己都还是住在秦荷家,而且就算接回到村里,等村子拆迁后怕是也没有地方安置它,所以沈妙只是简单摸了摸它,便回到位置上继续看书了。
见班里没人应声,她们就带着小狗离开去了另一个班。
那小狗实在是太可爱了,看着书上的字,沈妙满脑子都是小狗崽儿看向自己时那可怜巴巴的眼神,还有它身上的味道。
“想养?”
陆鑫看出了沈妙心里的想法,于是小声地问她道。
沈妙叹了口气,反问他道:“你能养?”
“养不了,我爸不让我养猫养狗。”
扭过头,陆鑫又说:“不过我觉得,你其实可以养一只。”
沈
妙:“我现在是住在别人家,也没办法养。”
“我跟你说,其实养狗没那么麻烦,不仅不用养在家里,甚至都不用喂饭喂水,只要你偶尔摸摸它,疼疼它就行了。”
沈妙皱了下眉,“养狗要负责任的好吧,那可是一条生命,哪有你说得那么简单。”
“有啊,真的这么容易。”
陆鑫凑得更近了,两只手扒在桌子边缘,学着小狗的样子一个劲儿忽闪着眼睛。
“姐姐可以养我这只小狗啊。不用喂、不用管,只要偶尔摸摸我、疼疼我就行了~”
沈妙:……
沈妙愈发感觉自己没有浪漫细胞,分明是一句听起来很俏皮的撒娇话,可沈妙却忍不住地脚趾抠地,恨不得抠出一座两室一厅然后把他丢进去。
见沈妙的脸红了,陆鑫索性把下巴搭在了她的手臂上,歪着头奶生奶生地道:“姐姐……啊不,主人,可以收留我,让我当你最忠诚的小狗吗?”
第90章 家丑猛猛外扬
来到十月后,复习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按照轻重缓急,杏林医辅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复习计划:
前三个月主攻书本上的知识点,复习多以医典和医书上的内容为主,目的就是要夯实基础、查缺补漏。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老师会带着主攻药理和药性,带着大家将上百种中药材一一过一遍,等到最后一个月才会紧抓实践练习。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才能将繁杂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体系。
因为复习的侧重点变了,班里的课表也跟着变了,理论课从一周的二十八节减少到了十五节,而药理课则从原本每周的十节,增加到了三十节。
相当于他们每周近乎有一大半的时间,都要跟中药柜呆在一起。
秦效坤上理论课时的讲课速度很快,一本一百多页的书,两天就带着过完了,毕竟都是最基础的知识,他只会重复易错、常考的重难点,其他只标注一下让他们下去自己复习就好。
钱徽上药理课的讲课速度极慢,有时候一种药材就能掰开揉碎了讲一节课,什么药性、毒性;怎么应用、搭配,恨不得把使用时的份量都给一一列举出来。
没办法,中医最重要的就是药材,没有哪一种药材是不重要的,所以必须要把每一种药材都牢牢掌握,才能在使用时不会出错。
老师讲得细,大家要记得东西就多。
沈妙跟着秦效坤的节奏学了三个月,脑子是能跟得上了,可手还是学不会像他们那样简写,必须要每个字的横竖撇捺都写清楚。
理论课的知识记得慢没关系,下课了对照着书继续标注就好,药理课不行。
钱徽围绕药材讲的点,往往要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