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明生活日常》 80-90(第5/15页)
说着就把这事给定下就风风火火的走了,留下关令仪站在门口没忍住叹了口气。
自己这个大嫂处处都好,可就是总要夹枪带棒地挤兑一下杨氏,哪怕人家压根没在这儿。
杨氏,是关如琅的妻子。杨家也是京城的大户,杨氏的母亲还是世代都在钦天监为官的世家。
两人的婚事是从小就定下的娃娃亲,后来关家出事贬谪去了岭南,临走前关家老太爷是写了退婚书给杨家的。
知多年之后从岭南回来,杨家又主动找上门来,说退婚的事关家说了不算,得两家都点头才能算数。
那时候关家还没官复原职,杨家能做到这份上还有什么好说的,后来关如琅到了年纪就跟杨氏成亲了。
家里经受过大变,老太爷去世之后老太太又一直健在,兄弟两个从未想过要分家的事,冯氏和杨氏这对妯娌自然也只能一个屋檐下住着。
本来两人关系不错,冯氏性子泼辣当年冯家又帮过关家,她又是长媳,府里她当家杨氏也从未有过二话。
但住在一起几十年,又怎么可能一点矛盾都没有。
尤其冯氏泼辣能干,杨氏却是个淡雅无争的性子,两人相处起来便是什么解不开的矛盾都没有,还是都觉得跟对方说也说不到一处去,吃也吃不到一处去。
再加上冯氏一进门就连着生了两个儿子,杨氏跟关如琅成亲二十年,却直到五年前才生了个儿子。
大户人家的太太奶奶们比的可不就是这些,谁的娘家厉害,谁的嫁妆更多,谁嫁过来管家一言九鼎,谁生了儿子谁生了女儿,甚至连谁今日头上多了支金簪,也能拿来说嘴。
关家的规矩还算严,但也免不了有奴仆私底下嘀咕。时间长了,冯氏觉得自己管家最累这些年家里数她最劳苦功高,即便杨氏娘家势大,也越不过她去。
杨氏本不计较这些,她就喜欢过清净日子,每日给婆母请安过后,回到自己院子不是看书就是作画,再不然把闺中好友请到府里来玩儿,再没有比这更自在的日子。
可听多了下人们总说什么大夫人比五夫人能干,大房有两个少爷二房的五爷连着生了三个姑娘,以后怎么办还难说得很,杨氏心里又怎么可能一点儿疙瘩都没有。
送走冯氏,关令仪只在门口站了站,就瞧见不远处一个丫鬟往颐寿堂这边来,一看便是杨氏身边的丫鬟,专门等在外面就是不愿意跟冯氏碰上的。
果然,丫鬟是来请关令仪这个大姑姐去二房那边的,说是中午备了竹叶青和几道难得的野味,要请关令仪过去吃饭。
关令仪没说不去,只说先回去跟老太太说一声。庞氏一看大女儿回来一脸无奈就猜到了,“是杨氏又找你了吧,去吧去吧,她俩打擂台你只当做不知道,两边哄着就是了。”
“母亲,您瞧瞧这一大家子人,咱们家的家风够严了吧还这样。您是没见过九九,她那个性子啊我怎么敢留她在府里。”
关令仪倒不是怕谢九九吃亏,她是怕谢九九受不住这份絮叨磨叽,惹急了她不管是谁在她那里都讨不着便宜。
“只要她自己不吃亏就是个好的,也不知你操的哪门子心。”
庞氏才不管女儿担心的是什么,总之外孙一家子她是一定要接到府里来的,“真要是个有本事的,那倒还好了呢!”
第84章 第84章朱门大户
关家这些是是非非裴元知道一些但从未打听过,谢九九自然也不会主动去问。
关令仪给的两房仆人确实很能干,一户姓关,一家三代都是关家的家奴。当年关家出事他们一家是少数跟着去了岭南,在岭南过了十几年,又跟着回了京城的。
关令仪送来的关杰,他爹关大如今在大老爷关如璋院子里当管事,因着年纪大了不怎么跟着主子出门,就专门管着关家在京城周边的田庄和山头,即便是在主子们跟前也是十足的体面。
关杰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大哥关文、二哥关武都在关家任管事,关文在厨房当差,是十足的肥差。
关武从小跟着关如璋读书习字,平时跟着关如璋进出处理他身边往来交际的事情,说是奴仆其实出了门人家也要叫他一声武二爷。
老三关莹是个姑娘,在关家长到十六岁,关家给女儿在外面相中了一个书生,关大为此专门去关如璋和老太太跟前求了恩典,放了关莹的身契,出府嫁人。
都说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娶了关莹的书生着实沾了关家的光。那人考中举人以后没能考中进士,关大就直接找了关系给女婿补了一个县令的实缺。
地方有些偏,四年前关莹跟着丈夫一家去了任上就再没回来过。
但一家子对关莹找的这门亲事都觉得再好不过,为此关文关武在关如璋跟前也越发殷勤。
谁都知道他们一家的前程,全系在主子身上,主子好他们才能好,远在外地的妹子才能更好。
关杰是小儿子,从小也是被爹娘捧在手心里养大的孩子。
十二岁了还没进府当差,据说是因为十二岁的关杰晚上睡觉还有尿床的习惯,家里舍不得把他送进府里当差。
一直长到十六岁时,老太太做主把身边一个三等丫鬟珍珠配给关杰,两人成了亲关杰才在外院书房伺候,专管着茶房的活儿,轻省又体面。
但这样的差事也没什么前途,两个老爷跟前都有伺候了多年的仆人书童,即便他有两个哥哥做靠山,人家也不可能把什么好事都让给他。
这次关令仪主动找到冯氏想要两房人去伺候儿子和媳妇,冯氏便把关杰和珍珠挑了出来。
一来关杰和珍珠都是关家的家生子,对关家和京城都很了解。二来裴元日后的前程大家都看在眼里,关杰在关家当差想要出头太难,不如把他放到裴元跟前,说不定比留在关家强。
这事是冯氏把珍珠叫过去仔细说了的,关杰和珍珠也都愿意过来。还有一房是从内厨房抽调过来的,一家子老实人从不掐尖要强,这么一来关杰自然成了这两房人里能管事的。
裴元跟前能伺候的只有曹勇和高义,到了京城裴元把内院东厢收拾出来做了书房,曹勇本就是书童,现在自然而然回了
书房伺候。
门房上便是高义和关杰轮流守着,因着这次是要去关家小住,留下守家的自然是高义,跟着夫妻俩进府的便是关杰、珍珠和春儿。
马车和马都是新买的,关杰和新买回家的马还不大熟,好在这一路去关家也不着急,就不紧不慢地走着,顺道把府里两房主子们的事情,当做故事都跟谢九九说了。
“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一个能干些得了管家的好处,一个雅致些得了清闲的日子,也算是求什么得了什么,别不是你们背着人故意拿两个舅妈的事当乐子看,人家才当了真吧。”
关杰说得津津有味,谢九九也听得认真。只是好一通故事听下来,也没听出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来。
冯氏比杨氏年长十岁,又是长房长嫂,管家更是从岭南到京城就一直是她的活儿,不归她管着还能给谁。这么大个家,难道新娶进来一个媳妇就换一个管家人,那难道又是什么好事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