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生活日常: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明生活日常》 100-110(第6/16页)

    茱萸的味道比辣椒温和,原本云客来也常拿来做炖煮的菜色,但茱萸本身带着淡淡的草木香和微苦,做菜的时候不能放太多。

    这就导致了云客来眼下有挺多菜色上不了,很多调料还得搭着会馆的关系,暂且跟京城其他几家潭州、岳州老板开的饭馆拆兑。

    谢九九现在说什么也是有后台的人了,要买个调料菜蔬肯定不难。不过人家也是开门做生意的,不说怕不怕你挤兑了生意的话,总不能亏本给你。

    所以谢九九现在缺的很多东西,都是用比之前贵很多的价钱谈下来的。这么一来,云客来眼下别说赚钱,只要每个月能维持住不亏,都算谢九九有本事了。

    但即便如此,谢九九还是这么干了。就为了裴元跨马游街那日自己出个风头,没有别的任何原因。

    “我这次是不是任性了?”

    “任性就任性,本就是自家的买卖,您是东家,难不成这买卖怎么做您还不能自己说了算?”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别人或许还看不出谢九九这些日子的异样,但春儿却是都看在眼里了。

    当初在容县决定连二少爷成亲都不等,携家带口跟着姑爷来京城那日起,自家姑娘其实就把自己往后放了一步。

    这事没什么对错,如今姑爷成了状元郎,家中上上下下都跟着沾光。前天曹勇还私底下跟自己嘀咕,他现在出门居然还有人叫他勇大爷,吓得他连说话都结巴了。

    关杰一家子更是被关家众多奴仆下人艳羡眼红,在关家靠边站的家生子,被关家送了人,居然又成了状元府的管事,这样好的运道实在是没地儿说理去。

    但再好,自家姑娘也渐渐有些受不住了。春儿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她只是能清楚看见每次有人夸她命好,跟着裴元成了举人娘子、会元娘子、状元娘子时的不耐烦。

    “姑娘,您别着急。咱们从夫人那里要来的几亩地已经都开出来了,辣椒苗也找人在火房里育上了,等过了端午移栽出去,今年秋上收下来头茬,往后就不愁没得用了。”

    “京城的辣椒到底不如咱们那边的辣,怪不得潭州菜馆那边生意老这么不温不火的,还是味道不够劲儿,不是咱们家那个味儿。”

    潭州菜馆的菜都是纯正的本地调味,唯一的区别就是口味不如老家的重。上次谢九九一行人去吃得挺高兴的,但回过头一想,也能想明白他家的生意为什么起不来。

    要么你能做出老家的味道别出心裁别具一格,做成京城里的独一份。要么就多多少少得迎合京城和北地的饮食习惯,不然这般前后不靠的,哪头都讨不着好。

    “这事大头也说了,他虽然在外边学不着什么,但这些日子听说天天都跟着厨房的覃妈妈学白案和京城这边的菜色,慢是慢了些,但总归能有用的。”

    饭馆肯定还要再招一个擅长做北方菜色的厨子,以后厨房由大头负责,他可以不精但不能不懂,要不然这小小一个饭馆里的厨房还闹出一南一北两个厨子互相不服气,就真成了笑话了。

    是啊,什么事都急不得都得慢慢来,事缓则圆这四个字自己向来常挂在嘴边说,可真到了要紧的时候,原来自己也控制不住。

    “那新宅那边?”

    “就这么想搬家啊,这停云斋住得不舒服?”

    关令仪作为关家的老姑小姐,这几年一直侍奉在老太太跟前,家中本就没人敢怠慢她。

    现在裴元又中了状元,哪怕是一同借住在关家的沈霁,如今也俨然成了关继业的半个老师,整个停云斋里的奴仆下人,要说伺候得不周到,那真真是不曾有的。

    “那倒是不曾,这府里上下待咱们客气得很。知道我总要进进出出替娘子办事,还专门拨了一顶小轿给我,好让我进出省些力气。”

    可再好住,也比不过皇上御赐的状元府啊。春儿挨着谢九九坐下,“宅子赐下来,就那天咱们跟着过去看了一眼,我都没来得及看明白到底有多大就回来了。”

    裴元不止是状元郎,还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对于陛下来说这就是最好用的招牌,他必须大加封赏,赏得天下的读书人都为此眼红、趋之若鹜,自己皇权才更加稳固。

    赐给裴元的状元府位于东城,比关家离国子监和翰林院还要更近便一些。

    前后三进带外带一路西跨院的宅子,除了府后没有关家这么大的花园子和小人工湖,大小也差不了多少。按照规制,比寻常四五品的文官府邸还要更高一些。

    “那么大个宅子,光是扫地守门的下人就得安排不少。昨儿出门的时候碰上大房的大奶奶也出门吃酒,她还让我问问您想不想买人,府里今年要买几个小丫头回来,您要是要买人,她就让官牙人给留意着。”

    “买人的事暂且缓缓,咱们有事求着府里的时候就搬过来住,现在事情办完了难不成就这么拍拍屁股走了?不像话。”

    关家这样的大户人家,是不怕亲戚住在府里的。毕竟大家都有各自的院子,院门一关谁也扰不着谁。

    或许那些真正上门打秋风一住好几年不走的,金氏说这话是在暗示人家住得久了该走了,但裴元和沈霁决计不可能。自己要真现在就走,那才是把人给得罪了。

    这事就得慢慢来,状元府那边慢慢布置着,这边多陪老太太过几个节。等三请三辞之后,实在留不住了再搬过去,这才全了两家的情面。

    “那过几日我叫上曹勇和高义先过去看看,看看缺什么东西多少人,咱们好歹慢慢置办起来。”

    “这行,正好陛下连同这宅子还赐了五十亩地,到时候抽空也去城外看看。”

    五十亩地,着实不算多。唯一的好处是从皇庄里拨出来的,连同种田的几户人家和一个小小农庄也一起给了。

    这个陛下,市井里皆传他近年老迈多疑,但对于他看上的或是想要封赏优待之人,那可真是能赏得面面俱到,叫人说不出一个不好的字来。

    知道你以后要天天要往翰林院去点卯上衙,就把宅子赐在离翰林院走路也不过一刻钟的东城。那地方挨着京城的‘文脉’,真真是再好不过的清贵地方。

    赐了宅子还不够,又怕你突然得了这么大一座宅子没法维持,就又连同宅子一起赐下五十亩田产和几户佃农。

    赐下宅院那日,一起送来的还有那五十亩田地去年的产出,把粮食棉花一起折算下来,也能有个五十两上下。

    毕竟翰林院修撰一个月的俸禄也就十两银子,这点钱也就比关家少奶奶每月的例钱多二两,想要靠这个养家,那全家非得一起上街讨饭去。

    想起这个谢九九的心情又好了一丁点儿,可这样的好心情还没维持多久,就被裹着一身怒意卷进屋来的裴元给打破了。

    “怎么了这是?出什么事了。”裴元很少七情上脸,以前还在老家的时候,谢九九难免碰见难缠不讲道理的客人,有时候回家了心里都还憋着一股气,见谁呲呲谁。

    家里人对此都是能躲则躲,只有裴元会把谢九九牵着去书房坐下,他看书写文章,由着她在书房里随便干些什么。

    谢九九这个时候一般都会给裴元收拾书房,等把书房里的东西从这边摆到那边,又从那边挪到这边地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