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仰的神明来自华夏: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信仰的神明来自华夏》 30-40(第40/46页)



    巨大的蜘蛛迅速地在公路上移动着,遮住雨幕,周围的灯光扫过来,有人从车中抬起头,仿佛看到了绚丽的银河坍然落地,又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没人能明白,没人理解:“怪物?有怪物?真的要世界末日了吗……那个方向是去哪,那里有什么?!”

    巨蛛喷出蛛丝,缠住前方高挑的建筑,吊起自己借吹来的风跃过百米,但靠近后它发现,“建筑”并不是城市里的高塔,而是一棵百米高的柏树。

    城市,森林。

    有的地方……植物已经长得,比十六层楼高很多了。

    它与柏树擦身而过。

    当前与淮市直线距离:572公里。

    同一时间,京城五号地下基地。

    很多普通人并不知道,国家发现异常的时间节点比他们想得更早,做出的准备也更多。虽然一些基地建造出来时并不是为了这变异天灾而准备的,但当淮城撤离时,大量的京城居民也进入了基地。

    现在各大基地之间依旧可以使用卫星通讯交流,但上头也做好了丢失联系,无法沟通信息的准备。所以,在五号基地内有一个重要的职位,被称为“天目观察员”。

    更早地让所有人为了基地工作起来,也能让基地内部更加稳定。

    “天目观察员”的其中一个任务就是,用拍摄和纸笔绘画记录的方式,记下各地能够观察到的,海市蜃楼。

    有在京城直接目击到的,也有其他城市观察到的,实习人员也在认认真真地做分类。

    “第一次观察到的巨型蜘蛛,海市蜃楼画面出现在乌城上空,暂时取名‘琉璃蛛’,”有人向实习生招手,“小林,你去看视频并记录,然后转给蛛形纲专家。”

    “好的!”

    这四个多小时的路已经走了快一天,陆鸣第一次意识到两百多公里有那么远:大概是消息传出去,靠近荆仓基地的公路都被路上的车堵住了,即使水里有虫,草丛有蛇,他们也不得不选择下车步行。

    好消息是,跋涉了几公里后,在夜幕降临之前,他们可以在清理出来的一大片厂房里临时安身,明天继续赶路,再走十公里左右,就能真正抵达荆仓。

    坏消息是,陆鸣自己全身酸痛,坐下时差点以为自己要站不起来了。

    她真想死。世界异变其实早有预兆。

    林芜前段时间总在吐槽父母工作太忙,直到被接入五号基地,才发现“末日已至”并不是一个传言。

    专家发现,造成异变的元凶很可能是“雨水”,而在更早之前,人类就发现了深海中的异变,但即使发现也根本无法阻止。

    现在异变的只有动植物,但这变化早晚会波及人类。

    基地只能强调,不能吃暴露在雨水下的食物,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

    “淮城那里的情况比别的地方都要糟,”林芜很头疼,“不知道小白怎么样了……她应该会去荆仓的基地吧?”

    京城反应足够迅速,雨落下没多久,刚停电,林芜就进了五号基地。然后,她又很快成了“天目观测组”的“小林”。

    观测组在研究这种“海市蜃楼”出现的规律,蜃影中也会出现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现在:

    视频中的画面昏暗又模糊,但能隐约看到,一只蜘蛛外形的生物正在两栋高楼之间织网。而她处理过视频后,画面瞬间明亮清晰起来,也能看得出这只蜘蛛像琉璃一样,体内像是有星光流动,半透明的身体几乎在画面中间发光。

    林芜咬了下舌头:“蜘蛛也能进化得这么大?!”

    他们已经观察到了不少变异动物,大部分动物变异后其实是“畸形”的,有些脊柱会坍缩下来,有些看着骨瘦如柴——像是能量守恒,它们在雨水浇灌下进化、变大,但也必须迅速地补充足够的能量。

    专家组认为,“巨大化”反而是一种威胁度不高的变异,当前观测到的地上大体型动物大多只变大5到8倍左右,海洋环境比陆地更容易诞生极巨化的生物。但如果体型不变,速度变得极快或进化出毒素、传染新的疫病,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林芜就知道,“进化观测组”活捉过一只灰狼,是在异变发生后从动物园里出逃的,在被关了半天后,那只灰狼啃着牢门饿死了。

    只有在变异之后还能迅速补充足够能量的动物,才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体型变化的上限,成为城市丛林里的巨大怪物。

    但蜘蛛……蜘蛛?

    它吃了什么长这么大?!

    林芜眨眨眼,开始怀疑自己的视力:“它只有七条腿?不对,这不是腿吗,怎么画面里又变软了?像……触手?!”

    不仅进化得这么大,似乎还进化得更快——

    它能主动在两种形态下转变?水陆双栖?它是吃了一头章鱼还是水母?

    把被蛛丝缠起的猎物吊在蛛网中间后,视频里的蜘蛛似乎是准备将这里变成自己真正的“巢穴”,认认真真地爬上爬下,不仅把网织得更密了,还往两栋楼的底楼都糊上了网,一副要打桩筑基的样子。

    然后,林芜看到,这只古怪的蜘蛛爬进了某栋楼的一个房间里。

    几分钟后,视频结束了。

    “它甚至……它不仅会清洁自己,还准备在建筑里面躲雨?”林芜抓抓头发,“该死,没看到什么标志性建筑,不过画面里没有人的样子……”

    这只蜘蛛究竟在哪座城市呢?

    它现在又在干什么?

    但是,但是……这个夜晚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眠夜。

    关于布罗汉斯峡湾红龙海怪出现在淮江的事件以及相关视频早就层层上报,专注于研究深海生物的学者们靠着卫星通讯艰难地开完了会议,他们讨论出结果:

    通过视频可以看出,这只海怪的形象更类似于“筐蛇尾”,这是一种棘皮动物,形象如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头部。

    它显然有一个作为主体的核心,第一次出现在人类面前,被当成“红龙”龙头的部分,其实只是它触手状的腕足,而腕足上还长有腕棘,呈倒钩状捕食其他动物。

    然而这只是相似之处,红龙海怪与“筐蛇尾”的区别极大——

    “按照它在淮江表现出来的体型特征,可以推测出当我们第一次在布罗汉斯峡湾观测到它时,它的体长应该在2000米左右……但两个小时前,卫星在伯特海湾看到了这头浮出水面的‘红龙’,它的体型又变大了,体长很可能已经超过了2500米。它成长的速度太快了,这根本不合常理……”

    “还有它外显的骨骼,结构异常的瞳孔,呈现海洋生物特性的触手……”

    简直像个胡搞一通拼凑起来却能运行的奇葩软件。

    这头海怪并非龙形,但为了便于称呼,人类给它的代号依旧是“红龙”。

    “难道现在陆地上那些变异的生物就很合理吗?显然‘红龙’侧面证明了一切变化都从海底而起,我们不知道海底有什么,但海洋生物的变化远比陆地生物要大——我们得做好海洋生物某天上岸的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