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信仰的神明来自华夏》 70-80(第18/46页)
的眼,神态轻灵得像一只猫,这就是知惠的母亲,德姬。
她用柔软的语气开朗地说:“知惠,妈妈来接你了,我们回去睡觉吧。”
“阿玛尼!”知惠扑进母亲怀里。
德姬抱起女儿,迈着步子回去,知惠趴在母亲肩头对郎烛、露娜招手。
露娜也压低声音:“有空就找你玩哦。”
知惠弯弯眼睛:“好啊。”
德姬:“什么好?知惠,你在说梦话吗?”
这样一来,郎烛认识的能和他通感的宝宝就有四个了,目前来看,露娜能连接知惠,说明除了郎烛以外,其他人也可以进行通感。
但到目前为止,格里沙和菲尔都没有联系,郎烛决定告诉他们其他三人的存在,教他们尝试呼唤其他人,让小孩多交个朋友,这样大家都可以经常跨国游学外语了。
跟着他困在小四合院里,还是太逼仄了。
郎烛靠着汤婆子睡得身上发热,第二天起来一身都是汗,他知道这是夏天即将到来的征兆。
侯简在院中挥舞长棍,那木棍在她手中如一条毒龙,刁钻狠辣,若她对面站着人,且正好挨上几棍,郎善彦也不能保证救得回来。
郎善彦对儿子的所思所想浑然不觉,他去外头逛了一圈,回来时提了早饭:“来,羊肉白菜馅的包子,来尝尝。”
他没带豆汁回来,但身上的豆汁味相当浓郁。
见儿子围着自己嗅,郎善彦哭笑不得:“你鼻子也太灵了,这也能闻出来?”
郎烛说:“是你味道太重了。”
郎善彦:“哪个北京老爷们不是这味儿啊?合着喝豆汁的人都味儿重,就你一身清香!”
郎烛说:“我身上没味儿。”看戏前要先吃饱肚子,郎善彦带他在外边酒楼点了道木樨肉,一道炒白菜,吃完就去喜乐茶楼。
京里有八家看戏的地方,都在外城,但旁人一般叫茶楼或茶园。
喜乐茶楼门口早已挂了满座牌,显示票没了,郎善彦也不急,因为他的票是昨儿就买好的,亮出来,伙计便立刻引他上座。
“这次压轴的是津城来的柳如珑柳老板,唱得好,眼儿媚,脸儿俏。”
郎烛跟着父亲走路时,耳边是票友兴奋的讨论,他们说着柳老板的俊俏,说他比之前的月红招更柔媚可爱。
郎善彦一顿:“没粉戏看吧?”
伙计瞟一眼郎烛,连忙说:“没有,都是正经戏!压大轴的人您更是武生里的头一号人物,金子来金老板!唱的可是《夜奔》,绝对的硬功夫!”
在戏曲行业有一句“男怕夜奔女怕思凡”,指的就是这两出戏对技艺要求极高,是个人戏,没任何配角配合不说,演员还要边唱边跳,若是功夫练不到家,肯定要演砸锅!
郎善彦说:“我以前没听说过这号人啊,京城头号武生那不是朱小筠嘛?”
伙计笑道:“金子来在津城可是火得快烧房子了,不然咱们也不能请他们进京啊?老板本来也看不上这皇城外的角儿,可他的《夜奔》唱得太好啦!”
他这么一说,郎善彦也来了兴致,一撩衣摆坐下,正要回头喊儿子:“寅寅,今儿有好戏看嘿,寅寅?”
等会儿,他儿子呢?刚才还跟后边的、戴红色小瓜皮帽、喜气洋洋的儿子呢?
大脑内有关通感的弦再次轻轻颤抖时,郎烛立刻感受到对面的情绪,那不是格里沙、菲尼克斯和露娜想要与他见面时的期待和兴奋,而是难过,很浓郁的难过。
而且那三个孩子的弦都不一样,格里沙的弦就像他舅舅挂在腰上的刀,外边裹着皮革做的鞘,摸起来很柔软,内里锋利坚硬。
菲尼克斯的弦像橡树,总是有着向上生长的力量,却又携带一丝阳光留给树叶的残温。
露娜的弦则像奔流不息的长河,充满活力。
而新感受到的这根弦,像是桔梗花,微苦,花枝纤细,却有着扎实的根系,带着清韧的生命力。
郎烛看着一个女孩,她穿着朝族裙装,头发在脑后扎成一根辫子,靠着一棵樱树,低声唱着朝语歌谣。
她看起来很脏,像是在灰尘里打了许多个滚,脸上有两道泪水冲刷出来的痕迹,脸上带着淤青,周身躺着石子,应该是被石子砸过。
看到郎烛的时候,小女孩一惊,歌声停止,她问:“你是谁?”
郎烛回道:“我是郎烛,你可以叫我寅寅,你是谁?”
女孩回道:“我是知惠,南知惠。”
远处传来女人温柔的呼唤。
“知惠,要回家了。”
知惠立刻爬起来,向着母亲跑去,嘴里呼唤着:“eo meo ni,我在这。”
郎烛站在樱树下看着她跑远,连接断线,才转头去找郎善彦,结果有生以来第一次被郎大夫按腿上抽了屁股。
郎善彦满脸焦急:“你怎么不紧紧跟着阿玛呢?不知道外头吃人的拐子多么?再这样下次就不带你出门了!”
郎烛心说,别看郎大夫巴掌抬那么高,真挥下来轻飘飘的,还不如张掌柜家的猫师傅力气大,雷声大雨点小的,威慑力简直是负数。
但他嘴上应得很好:“知道啦。”他最讨厌拐子了,这方面可谨慎了。
郎善彦就把孩子放下了,接着问了一句:“打疼了不?”
郎烛:“不是很疼,阿玛你别担心。”京郊的水痘没控制住,郎善彦就回不了家,郎烛也岀不了门,但他一点也不无聊。
因为他是一个每天都要去高加索山脉、美国费城免费旅游的三岁幼儿!
郎烛午休的时间,也就是中午12点到14点,格里沙都会过来找他玩。
高加索山脉和中国的时差是4小时,所以也可以理解成——格里沙在早上8点到10点间会呼叫郎烛一次。
跟着格里沙,郎烛尝试了很多新鲜有趣的事情。
谢尔盖舅舅是那种会攒钱买普希金诗集,坐在家里如痴如醉品味文字的人,但他的教育方式与柔软的书页不同,超硬核。
他教格里沙如何点壁炉、劈柴、用羊毛织围巾、使用猎|枪,布置陷阱,辨识山野间的野果、菌菇,骑着马带着格里沙远远看棕熊如何捕猎,怎么点篝火然后灭掉,防止森林火灾。
波波(高加索牧羊犬)放羊时和一匹落单的狼打了一架,它赢了,狼皮被谢尔盖舅舅扒下来鞣制,奥尔加女士裁剪缝纫,格里沙3岁生日时收到的狼皮大衣就是这么来的。
两人的通感时间近期延长到了15分钟,郎烛和格里沙玩久了,开始能听懂一些俄语的日常用语,说还是不利索,郎烛发不出弹舌音。
格里沙则从郎烛这里学走了炸麻花的技巧,他央求母亲做给他吃,但他们吃麻花时还嫌不够甜,要沾蜂蜜吃,郎烛蹭了一下格里沙的味觉,被齁倒了。
但奥尔加女士认为这么吃很美味,她正在考虑要不要再去山下补给时,摆个摊子卖麻花。
夜晚19点到20点,郎烛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