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之团宠小玉兔》 110-120(第8/17页)
,拱手道:“儿臣不才,在汗阿玛面前献丑了。”
康熙听罢,笑了笑并未说什么,而是起身说道:“给朕拿把长弓来。”
光坐着看儿孙们射箭,他也有些手痒痒。
苏培盛将胤禛刚才用的长弓递上,康熙斜睨了一眼,直接摆手:“换个弓力更大的来。”
胤禛:“……”
得了趁手的弓箭,康熙直接从箭筒里一次性抽出来三支羽箭搭在了弓弦上,而后开始瞄准箭靶。
弘晏瞧见这一幕,小心脏开始“扑通”跳起来。
皇玛法这是要炫技啊。
弘晏正思忖的时候,康熙的三支羽箭已然飞了出去,弘晏的视线连忙追过去,只见那三支羽箭都插在了箭靶上,其中有两支正中靶心。
弘晏立刻崇拜道:“皇玛法好厉害啊,皇玛法才是巴图鲁。”
胤禛:“……”
康熙弯了弯嘴角,将长弓直接扔给了苏培盛,却自谦道:“不行了,皇玛法老了。”
这时,胤禛拱手道:“汗阿玛箭法高超,宝刀未老,儿臣远不及矣。”
康熙抬手了抬手:“不必多礼了。”
而弘晏此时也意识到,自己的箭术不过是刚入门而已,要想在人前炫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了兴,康熙便带着众人回去了。
第二日天儿热,康熙就在屋子里考问了弘晏等人的功课。
第三日天气凉爽,康熙便考察了弘晏等人的马术。
第四日,康熙只带着胤禛和弘晏坐船游湖。
船舱里,弘晏拿着康熙前几日赏的折扇给康熙扇风。
康熙揉了揉弘晏的小脑袋。
弘晏兴奋的指给康熙看:“皇玛法,你看,好多荷花啊。”
六月的荷花开得正盛,船舱的坐椅靠着木窗,看湖上的风景是最合适不过了。
康熙点头:“嗯,确实不错。”
眼尖的弘晏又说道:“皇玛法,有莲蓬,新摘的莲蓬剥出来的莲子最好吃了。”
胤禛听了弘晏这话,便吩咐划船的小太监往莲蓬多的地方划。
弘晏笑嘿嘿的趴在船舱的座椅上,将手伸出木窗外,轻而易举的就摘了好多莲蓬。
康熙见弘晏要开始剥莲蓬,便道:“福宝,这莲蓬可是不好剥的。”
“皇玛法,我可以的。”弘晏说完这话的下一秒,就将莲蓬递给了一旁的胤禛。
他还是适合直接吃里面的莲子。
胤禛:“……”
康熙见此情景,哈哈大笑。
胤禛接过莲蓬,不多时就剥了好几粒莲子,便先将剥好的莲子递给弘晏。
弘晏接过了莲子,又将里面的莲心去了,方才投喂康熙。
康熙吃着莲子,问道:“福宝,怎么将莲心去了?”
弘晏忽闪着眼睛答道:“皇玛法,莲心是苦的啊。”
便宜阿玛还以为他不知道,想要坑他呢。
康熙很是满意:“福宝果然聪慧。”
一旁的胤禛将剥好的莲子放在了小几上面的青花瓷碟子里。
这么使唤便宜阿玛,弘晏也有些过意不去呢:“阿玛,你也吃啊。”
康熙出声夸道:“老四,看福宝多体谅你啊。”
胤禛只是陪笑。
泛舟游湖过后,祖孙三人便上了岸,又在园子里走了走,便回去了。
第五日,弘晏去找三个哥哥到园子里躲猫猫去了,而康熙只命胤禛陪他四处走走,不叫奴才们跟着。
康熙边走边说道:“老四啊,朕在你这园子里住的这几日,跟福宝他们在一起,觉得自己都年轻了不少。”
胤禛颔首:“汗阿玛春秋鼎盛,正值壮年,儿臣还担心孩子们太过吵闹,会扰了汗阿玛的雅兴。”
康熙看向胤禛,徐徐道:“朕年过六十了,你如今才是正值壮年啊。”
胤禛闻此言,立刻打千儿道:“汗阿玛万岁,儿臣是愚钝之人,蒙汗阿玛教导,得亲王俸禄,儿臣已然知足,为大清的江山基业尽些绵薄之力罢了。”
康熙低眸看着胤禛,抬了抬手:“这里又没有外人,别动不动就行礼跪下。”
胤禛遂站起身:“儿臣遵旨。”
这个话题结束,康熙笑着往前面走:“朕考校了你四个儿子的功课,综合来看,还是福宝最好。”
弘时憨直平庸,甚至有些畏缩胆怯,弘历规矩稳重,却少了孩童该有的心性,这宫里最不缺的就是规矩的孩子,至于弘昼,活泼过了头,太过顽皮,行事没个章法,但心性纯良,为人仗义。
而弘晏,有弘时、弘历和弘昼三人身上的优点,他三人没有的,弘晏也有。
这才是最难得的地方。
胤禛弯了弯嘴角:“儿臣不瞒汗阿玛,在儿臣心里,也确实最满意福宝。”
康熙有些意外。
胤禛一向是低调谦逊,今日竟能坦然夸奖自己的儿子。
不过,福宝这孩子确实讨人喜欢。
康熙迈步上了木桥,桥下溪水潺潺,清澈见底。
这时,康熙再次开了口:“老四,朕有意立福宝为世子,你以为如何?”
胤禛一愣,他没有想到康熙会忽然提起立世子的事儿:“汗阿玛,福宝才六岁,小了些,不妨再过两年?”
康熙缓缓道:“民间讲‘三岁看老’,福宝都六岁了,朕瞧着福宝这孩子错不了。”
想当年,他八岁就登基为帝,十四岁便亲政了。
胤禛颔首:“汗阿玛说的是,儿臣先代福宝谢汗阿玛恩典。”
“中秋节过后,朕便会下旨,在此之前……”康熙点到为止。
胤禛点头:“儿臣明白,儿臣自会守口如瓶。”
康熙又道:“走吧,陪朕再到前面逛逛。”
下了木桥,绕过怪石假山,胤禛缓缓开口:“汗阿玛,还有一事,儿臣想请求汗阿玛。”
康熙心情正好,笑呵呵的说道:“直说就是。”
胤禛缓缓出声:“汗阿玛,弘时今年已然十五了,过了年便该娶福晋了。”
康熙只道:“听你的意思,是有了人选了?”
胤禛娓娓道来:“回汗阿玛,是吏部尚书席达尔之女董鄂氏,董鄂氏今年十六,虽然比弘时年长一岁,但为人端庄娴静,秀外慧中,与弘时倒是相配。”
康熙在脑子里回忆了席达尔这个人后,便问道:“你既中意董鄂氏,可与席达尔提过?免得被旁人捷足先登了。”
胤禛只道:“还未禀告汗阿玛,儿臣只敢私自拿主意。”
他这个四儿子办事一向是滴水不漏的,康熙笑道:“你与席达尔递个话便是,等过了年,朕便下旨为弘时赐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