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女: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小户女》 50-60(第1/13页)

    第51章

    过了二郎中探花时的热闹,甄家食店仍是留下不少客人,味道好人都愿意来。又因宝珠常放些实惠小利,这些食客三五不时便要来瞧瞧店里有没有多出什么新吃食。

    宝珠那日在食店见了孔小娘子,回来问过二哥,看没什么事儿发生,只当这事儿过去了,没成想孔夫人静悄悄趁夜里来寻徐娘子。

    她是一个人进来的,女使车马都在外头候着,言明身份后忍不住哭,

    “只留下一句话压在桌子上,外家几个姨妈家里都找了一圈,都没见着人。”

    “人跑出去的日子,便是原先定下相看的时候,那丫头生性胆大,只怕她是偷偷跟去你家二郎任上了,实在担心出事。”孔家太太帕子都哭透了。

    徐娘子叫孔太太说的吓了一跳,看她几日几夜没睡好的模样,晓得这事儿肯定不假,只是没想到这孔家小娘子竟如此胆大,为了二郎都敢跟着跑去任上,二郎如今在西京筑堤,离汴京虽不远,可也不止一两日的脚程。

    “还请您帮着去一封信到你家二郎任上,好叫二郎留意一番,家里丢了两套小厮衣裳,马厩里头一匹马也不见了,那丫头惯爱做男子打扮,此番只带个女使出门,还请夫人你与你家二郎说明,若是见着那丫头,还请来信知会一声,我立即便遣人去将人捉回来。”

    孔家大人官至四品,孔太太也是名门望族出来的闺秀,晓得此事叫甄家为难,只是事关儿女实在急的心慌。

    “夫人且放心,我立时就去信到二郎任上,我家二郎人品端正,若真遇着你家姐儿必定会多加照应。”

    孔太太依旧是眉头紧锁,叹了口气,“这事儿实在不体面,实在不好宣扬,有劳您帮着遮掩一二。”

    即便人家不说徐娘子也不会出去乱讲,这事儿连家里人都不晓得,宝珠回来看来了生人,问了一句徐娘子也没细说,只悄悄写了一封家信叫人捎去二郎任上。

    大哥去了苏州,原先有事都是与大哥商量,现下大哥不在,只得去找阿爹。

    甄父现下在食店帮忙,宝珠分二成利给他,虽换了厨子,有些惯吃的老客能尝出菜里的差别,不过甄父到底是许多年的手艺,即便尝出差别,也只说如今菜比先前味道还要胜几分。

    甄父平日里除了在灶间打转,若有空闲还顺便编一编南北菜谱,多是些家常菜,祖传的手艺还是靠手口相传,宝珠也会做,只是她更愿意在外头经营。

    宝珠晓得甄父也想出去给人做席面,若是长久不去,原先攒下的那些老客便不找他了,时间长了到时若再想做将这路子打通就难,人家来找他不去,后面再想重新做起来,也断不会有人来请。

    现下甄父接席面也不是什么席面都接,通常还是接官席,若是出去给人做席面,那宝珠便到灶间顶一顶,菜都是配过的,她手艺也算不错,食客轻易也尝不出什么太大的差别。

    食店门脸还是太小,总共只摆得六张桌,其中两张桌凳只够两人坐,许多大菜即便味道好也不好上,菜端上来没有摆放的地儿,反倒显得不伦不类。

    宝珠与阿爹商量,这时节添些正当时得新吃食,如今店里菜单每月都是要换的,卖的不好的牌子便要撤掉,寻些其他菜重新填补上。食客每月也能吃个新鲜,自家生意也不至于因守旧而变差。

    这时节蟹倒是正好,寻常那三四两一只的大蟹,普通人家吃不起,只得买那些小些的青河蟹来吃。

    “汴京人多蒸之食其本味,大蟹鲜甜蒸食口感最佳,但青蟹蒸来反倒没那么清甜鲜嫩,不如试试原先在苏州时常做的吃法,刀斩两半糊面油炸,在以酱汁油烹,辅以年糕做配,用黄酒收汤汁,滋味甚美。”

    宝珠又想到这时节莲藕正当吃,新挖来的莲藕色白味清,孔洞里头连污泥都不见,切成片中间裹肉馅儿挂糊,下锅油炸摆上几片做一碟,吃起来味道也好呢。

    这等重油的吃食,便没有不好吃的,除了这蟹炒年糕与藕夹,再又添了一样蟹酱做赠菜,自家先试过,蟹炒年糕分做辣与不辣,自家做时这麻辣鲜香的滋味儿在街巷里经久不散。

    街头巷尾男女老少皆吸着鼻子嗅闻,待靠近甄家立即便知道这是又做新菜了,问过晓得不日店里便要上,个个都打算直接从甄家定,省的倒时又去店里大排长队。

    这两样菜的牌子很快就叫宝珠做好挂上去,供青蟹的贩子也寻好了,每日天不亮便将活蹦乱跳的蟹送来,甄家不压菜钱,每日查检过,没什么问题便当日将银钱结清,又一并定下第二日的分量。

    甄家常用高门大户吃的菜,找个价儿便宜些的代替,变化一番做成市井小食,叫普通百姓也能尝到大户人家惯吃的菜是什么滋味儿,青蟹虽没有那些大闸蟹个头大,但做成蟹炒年糕以后反更叫一众食客吃的念念不忘。

    蟹每日都卖的干净,巷子里订的人家也多,早起先订一锅到半下午直接去甄家食店取。因宝珠宝瑢今儿想吃,故而便留了一些炸好的蟹晚间回来烧。

    吃饭时徐娘子说隔壁院子快空出来了,裴大人自家买了间两进的宅子。等到时隔壁院子收拾出来,也就不再往外赁了,家里银钱够用,那院子也不必再赁出去,徐娘子打算等裴大人搬走,便将那隔断给拆了,省的家里连个待客喝茶的地方都没有。

    宝珠筷子顿了顿,“这几日倒没见着裴大人,也不知什么时候买下的宅子。”

    “他公务繁忙,遇着合适的怕赶不上热乎,上回中秋将银钱交给我叫我帮他留意着,叫若有合适的便直接帮他定下。”徐娘子感叹,“瞧着不显,小裴大人竟有些银钱呢,叫我紧着内城的屋子买……”

    后面的话宝珠听不进耳朵,晓得人要搬走,宝珠心里有些不得劲,自家也不晓得这奇怪感觉的根源在哪里,日日收工回家时都要路过裴家门口看一眼,只是一直也没见到人。

    店里这两样菜卖的好,这点不快很快被她抛诸脑后。香蟹炒年糕与藕夹只这一两个月的功夫,等天冷下来即便想卖也寻不到好食材,来吃的食客宝珠便常提醒只有这一两个月的功夫,那些吃的上头的更是日日捧场。

    有食客见店里一时半会儿没座位,又看宝珠那些街坊邻里订过取了直接拿回家,干脆有样学样也直接买了带走回家去吃。

    打包回家的人越多,其他在门口等着的食客便也觉得这是个法子,不光蟹炒年糕,捡着那些寻常爱吃的菜与蟹炒年糕一道拎着回家去。至于店里的锅碗,只交些押金等将砂锅食盒退回来,这押金便

    顺道退给他们。

    今儿铺子里歇的比寻常晚一些,甄父回去还要做饭便先一步走了,叫蒋实与宝珠一道回去,蒋实正扫地,店里帮忙的柳嫂子忙完了手里伙计,也叫她相公接回去了。

    宝珠在柜台后头盘算今日的账,余光瞥见门口有人进来。阿爹已经回去了,宝珠头也没抬,先在纸上记下算到哪里,才说今儿店已经打烊了,要吃明儿请早来。

    “先前还说若来必定好生招待,回回来只坐冷板凳不说,连一口热乎饭食都吃不上。”裴大人倚在门上,一脸倦容。

    蒋实极有眼色的放下凳子叫他先坐,等人做下宝珠这才问他吃什么。

    “今儿郑家瓦子演杂剧,那儿现下正热闹,不如去瞧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