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小户女》 第92章【正文完】(第2/3页)
到手,便四处显摆起来。
食店里头这回得盖饭主要还是想卖给开春过后来汴京城做工或是那些外地学子,又或是附近瓦子里的技人。
本身来食店比赛的也是日子过得普通的人家,宣扬的自然也是这盖饭最合适普通人,分量大又顶饱,价也不算贵,若有要加的肉荤便另添钱,若只要那下饭的素菜价格就更低了。
今年因不少大儒开精舍受学,如今几家精舍与甄家食店相隔不远,因此食店附近多了不少外地学子,既是来汴京求学,想来也没功夫想这吃饭的事儿。这汴京城过活,一日下来花费不小,甄家食店在这一片也算有些名气,这几日办这比赛又办的轰轰烈烈,才来汴京不久就听说了。
里头饭菜的价儿也不算贵,如今又多了个盖饭,有菜有肉份量也足,自然也是能吃得起的。
那些在汴京城做工的,每日都吃也舍不得,食店里这新上的盖浇饭却量大管饱,隔几日来吃一回也是好的。
这吃食比赛已结束,场子很快就撤了,食店继续开门迎四方来客,这客都吸引来了,自然要留住人,今儿进店的食客都有优惠,又另送赠饮与两碟子小菜。
有外地过来的学子见甄家食店一日三餐都有,也觉得划算,问过以后干脆直接交了银钱打算长期就在这儿吃饭了。
这盖浇饭确实便宜也划算,不单这些学子,连带着附近学馆里的先生也来给那些来上学的孩子订,每日二十来份,这订饭的生意做的如火如荼,连带着还接到了不少衙门里的单子。这活儿蒋实也没雇跑腿,而是指给店里一个小伙计了。
现如今宝珠去食店,多是搭把手,顺道想想那河东的铺面,她是想将府城一家铺面改成酒楼,留一家香料铺子尽够的,那府城也属交通要塞,每年南来北往的客商极多,城里看的过去的酒楼却没有一家,既是客商,便都是不差钱的主儿,一路上除了押的货物,吃的舒服便是最要紧的事儿。
徐娘子到底见得大商人多一些,她心里既有了打算,便去问阿娘这些商人出门在外是什么个样子。
才到家徐娘子便说甄姑母才走。如今甄董两家虽没能结成姻亲,原先兴许有些顾虑,现如今董家表兄定下亲事,来往又重新密切起来,董姑母赴宴也常喊宝瑢一起,有些跟甄家合适的人家也会来与徐娘子说一说。
上回董家表兄定亲,徐娘子与甄父都去吃酒了。
“今年官家过寿,附属藩国都遣使者来贺,届时汴京城里必定热闹非凡。”今儿甄姑母主要也是为着这事儿来的,徐娘子与宝珠一说,宝珠便大致晓得了。
这是个机会。
官家过寿辰,去年已遣了使者前往各国,自本朝开国以来,这也是第一回万国来朝,如今日子好过,边疆兵强马壮,自然也要让那些藩属国来到汴京来瞧瞧何为真正的大国。
董姑父既在光禄寺,对这些事儿自然听得也多,既有消息,自然要透露给自家人知道。这些番邦使节一同入京的盛况,往前数史书里也只载过两回,这也是盛世之景。
那些番邦一来,汴京城可不单就是那些外族人的热闹,想来不少行商也要借机来汴京做生意。
既是泱泱大国,对那些来朝贺的外族人自然也有礼遇,商人们走南闯北,本国之内大大小小的地方去过不少,但是那些番邦去的却不少,除非那专门西行的商人对这些地方才颇为熟悉。
自然,这些人赚的也多,运回来的基本都是香料,有的香料贵如黄金,若是能将这条路子走通,往后赚的银钱自然也不会少。
宝珠自然是嗅到了其中的机会,河东那酒楼一事暂且被她搁置了,只先紧着眼前这赚钱的买卖。糕饼铺子里春盒依旧做,只是那些过节要用的糕饼点心暂时停了。糕饼铺子里柳娘子挑了几样点心来问宝珠这几样能不能卖给那些番邦使者,宝珠翻着她送来的单子,选的都是经放的点心,譬如桃酥荷花酥鲜花饼此类能经久存放的吃食。
三月开始,陆陆续续便有那些小国的使者进京,不远万里到汴京来,自然是想带些土仪土产回去,那糕饼铺子里头好看又耐放的点心自然就是最好的礼,用雕过的木头礼盒装着,任谁见了都觉得气派。
官家寿辰在六月里,这些番邦使者也得在汴京待些时日。
食店里近来也多了许多外邦人,这些人常将所有菜都点一遍,不过这些吃食之中,其中要数角子最受欢迎。
徐娘子那头也想着这门生意,她那两个仓库里头原先存的多是干货米粮,自听得消息便将那些米粮都兑出去了,再留了许多丝绸瓷器,原想弄些茶引,只是这茶引难得,费尽心思也无法,只得就将那些丝绸瓷器多囤一些。
此番那些附属之国来朝拜,说不得外邦商路也要开放了,届时这些丝绸瓷器价儿必定比现在翻出几番来。
那些丝绸时日久了不一定光鲜,但这瓷器没什么要紧的,阿秀现如今在姑苏雇了工在乡下养蚕织绸,为了赚银钱也为了给大哥两口子贴补一些,便叫行商帮着运货,除了阿秀自己织的绸,还有她从那些织户手里收来的绸都一并收了。
裴砚清年初事儿也多,衙门里一年的事务得安排下去,因此这两回休沐都没家来,只递了信回来。
这几日得了闲,这才紧赶慢赶回来。
晓得他也记挂河东老家的事儿,宝珠将石地主来的信递给他一起看,
“石大伯已经到了平阳县了,他确是有些本事的,咱们原先以为那周庄头都交待清楚了,却不想他还私藏了钱帛,原是打算放他一马,叫人牙子将人带走的,石大伯只等着咱们去信好看如何处置呢?”
“既给了机会,却依旧不知悔改,便送去见官吧。”原先他还念及旧情,此事过后才晓得人为财死。
屋顶瓦片冬日里叫雪压坏了几片,这会子天暖和起来了,正好上房顶换那碎瓦,阳光和煦,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宝珠打了个哈切,在底下替他扶着梯子。夫妻两正闲话,就听外头门被拍响了。
院里开春过后种下许多
花草,又新移栽了两棵桂花树,阿满尽心尽力每日都要侍弄这些花花草草,阿满放下浇花的水壶,小跑着过去开门。
没一会儿笑容满面地来回话,
“是娘子娘家太太差人报喜信儿来了,说是娘家二嫂生了!”
一听到消息,宝珠当下便叫裴砚清从屋顶上下来,夫妻二人换了衣裳,又去仓房里头挑了布,这才一起往甄家去。
孔家太太一听得消息就赶过来了,宝珠来时孔府的轿才进院。也幸而晓得算算也就这几日,徐娘子这几日一直没出门,稳婆这几日也就在家里守着,生怕出什么岔子。
幸而一切顺利。
因大哥在苏州,当初阿秀姐生产许多事儿顾及不上,只能贴补些银钱,此番孔小娘子生产能备的都备下了,现下请的人够用,徐娘子风风火火的性子,还没生前便将所有事儿都办好了
徐娘子包了个大红封给稳婆,又欢欢喜喜将人送出门去,这两年家中万事顺遂,只盼着往后仍旧事事顺心呢。
产褥已经换过了,孔小娘子生完力竭这会儿才醒,孔家太太就坐在她身边,用热巾子替她抹脸上细密汗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