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 第164章(完结)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 第164章(完结)(第1/2页)

    第164章 164(完结)段之……

    段之缙从山上下来之前,又去正殿拜过了佛祖金身,祈求一切顺利,叫纪明瑚稳妥地登基,这才下山回家。

    人年纪大了都一个样儿,全都有病有痛,王虞这些日子也很不舒坦,总是觉得胸闷气短,叫中医西医都看了,也没个结果,西医又提出放血疗法叫段之缙大为无语,最后听从中医的补气疏经,但也没什么效果。

    可能就

    是人的年岁到了。

    段之缙回到家中后先去问候了母亲,比老太太还啰嗦,叮嘱着她少吃甜食,直到王虞烦得不行叉开话题问道:“旗丫头现在有消息了吗?”

    是问怀孕的事情。

    段之缙一边削苹果,一边回道:“没呢。”

    王虞瞧他满不在乎的样子就来气:“你能不能上些心!可就这么一棵独苗,实在不行就纳妾。”

    “嗨……他们俩才成婚多长时间啊,锁儿又在国子监上学,哪有功夫要孩子?我也是二十八岁上才有了锁儿,呃……好饭不怕晚,催着人家要孩子做甚?”

    说完他又想起自家人丁稀薄的惨样儿,开玩笑道:“我和弟弟都是子嗣不丰的,小辈们生不出孩子的缘由该找到我们头上来。”

    王虞想了想很有道理,沈白蘋自然是能生育,可几十年就一棵独苗,就应该找段之缙的原因,再想想段之绪,也是只有两个孩子。

    段訚也是成亲很长时日后才生育了第一个丫头,至今仍是没有消息。

    说不得呢……可怜好姑娘砸在了段家。

    不过她又想起了一个事情:“若是一直不生育,爵位如何是好?”这一等公爵位可是世袭罔替的,不能平白因无人继承被收回去。

    “难道要从淮宁找嗣子?”

    段之缙把削干净了的苹果递给她:“哪就想这么长远了?您还是好好歇着吧。再说了实在是没招,珠珠不还有个丫头吗?我以死相求,求皇上把爵位传给她不就好了?”

    王虞以为他又在说些玩笑话,气得叫他滚,段之缙也只能灰溜溜走了,回房躺着。

    屋子里,沈白蘋在算育婴堂、绥王府的账本。

    育婴堂本来就是她的差事,绥王府却是因为小年轻刚出来过日子,绥王妃连账都算不明白,只能请外援。

    沈白蘋见他回来忙问:“绥王答应了吗?”

    “自然是答应了。”

    沈白蘋这才笑,段之缙也笑,叫她不要高兴得太早,“万一绥王不能登基,那你不是白折腾了?”

    “那有什么?若是绥王不能登基,咱们被流放也能流放到赤砂不是?”

    “啊?那倒也没错。”现在西南、东南和辽河流放的人已经太多了,赤砂成为新的流放圣地。

    沈白蘋把账本合上放好,和段之缙二人躺在床上,喃喃道:“我还从来没见过草原呢……”

    “胡说!去塞北行宫不都是草原吗?你还跟着绥王妃打兔子去了。”

    “哦哦,塞北也是……我还从没去过赤砂呢,也没看过海。等着以后外放,若去赤砂,我就跟当地的人学放羊,牧马,听说他们用奶煮茶喝,和咱们这里很不一样,也要试试。”

    “若是去了东南,我就登洋人的船看看,我还从来没上过海船呢。”

    段之缙嗤嗤地笑:“都是叫云霓勾的你,也是在京里闷的,若不然,不会想着去那些地方。”

    的确如此,自段云霓舍下孩子跟着宋征舆外放之后,便几日一封信地送回京城,说辽河的气候,植被、山水、鸟兽都让她写了个遍,和罗刹通商之后更是没完没了地写。

    写他们或蓝或绿的眼睛,洁白的皮肤,写他们胡子拉碴一点儿都不干净。

    她胆子也大,竟然叫宋征舆和罗刹人谈条件,带着她出海转了一个时辰,就这一件“小事”,足足说了四五次,写了几十张纸。

    她年少时钟爱的游记,终于变成了现实。

    不像是京里,巴掌大的地方严进严出,若没有许可连内城都不准出,一辈子像是关在鸽子笼里。

    而这一切都快要结束了。

    ……

    段訚殿试过后成功进入庶常馆学习,他殿试名次虽不如段之缙但年纪比当时的段之缙年轻太多,又是段之缙的亲侄子,很受重视,早早进了外文学堂,段之缙常来和他说话,有时给他送些东西。

    这日里正是外文学堂的季考,段之缙总理外文学堂事务,自然要监考,但考试进行到一半,吕太清竟然出现在门口。

    “段中堂,皇上召见。”

    段之缙跟着出去,半路给他塞了一个荷包问道:“公公可知是什么事情?”

    “这……这咱可不知道,不过皇上晨起时头疼,躺了好长时间才起身。”

    头疼?那该心情不好了,等会儿小心点才是。

    段之缙一进养心殿,皇帝就叫所有人退下,独留段之缙在身前坐着。

    但他一言不发,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口:“朕有个事儿拿不准主意,想着找个人问问,可思来想去,能问的就只有你。”

    段之缙心如擂鼓,已经猜到皇帝想要问什么了,果然就听皇帝问道:“你觉得若要立太子,是三皇子合适还是绥王合适?”

    段之缙离座跪下:“臣以为绥王更为合适。”

    皇帝又不说话,直到段之缙双腿跪得酸麻他才幽幽开口:“你是绥王的师傅嘛……”

    “若陛下以为臣是因此举荐皇子,那臣必然要解释一番。”

    “那你说,三皇子为何不行?”

    “臣是为新政计,皇上为改革朝政呕心沥血,非意志坚定之君不能为,究其根本是因为陛下本身便极为赞成新政,新政是陛下一手主导的。但后继之君呢?若后继之君不能继承陛下的意志,或非意志坚定,则摊丁入亩乃至开口通商,倾覆即在瞬息之间。历代想要刷新吏治而后继乏力者数不胜数,北魏文帝改革,乃至庆历新政,后来闹得天下大乱未尝没有后继无人的缘由。臣是不想陛下的心血付之东流。”

    他说的自然有道理,皇帝担心的也就是这个,但……

    “朕只怕兄弟相杀,闹出来人伦惨剧。”

    “陛下多虑了,若兄弟相杀,三皇子登基也是一样的。绥王与三皇子一母同胞,同胎所出岂会自相残杀?再者,陛下也可为三皇子留下遗诏,保他一辈子平平安安,再者有安贵妃在,绥王仁孝总不会违逆母亲。”

    皇帝支吾一声,“但是绥王的身子,他到底是有些先天不足的症状。”

    “如今天下太平,赤砂、高地、西南都安分守己,小活佛也即将启程归化黎众,四海升平无战乱,我朝之敌只有外夷人,绥王又并不需要亲自率众作战,有一个好身子不过是锦上添花。臣以为三代圣主,皆为垂拱而治,而民风淳朴、物阜民丰,行善政非需多么强健的体魄。”

    “绥王渐长,他的身体也强健起来,未有什么不足之症。再者,陛下也改为平王思量思量。臣还是那句老话,治立,承乾和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