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香江大厨[八零]》 130-140(第11/14页)

的速食面进入日本市场,湾仔现在日资百货公司聚集,已经被称为小东京,融入整个环境吗!”岳宁说。

    听见“小东京”这三个字,叶应漪头疼。

    她们的汤面上来,叶应漪喝了一口汤:“日式拉面的味道。”

    连吃碗面都是日本味道,叶应漪现在已经被“日本”两个字烦透了。

    “现在风靡日本的日式拉面,在三四十年前,是叫中华面,或者叫广东面,是源自于日本中华风物街的餐食。”岳宁舀起一口汤,汤里飘着蒜酥,“而我们认为的日式特征,比如这个蒜酥,实际上是台湾过去的味道。”

    “小丫头,你再狡辩,也无法说自己不是在以日式为卖点。”叶应漪说道。

    “可现在就是日本最辉煌的时期,日本文化输出非常厉害。”

    就在这时有两个一眼就是日本人的客人进来,店里会日语的服务生里面说:“欢迎光临!”

    叶应漪听见日语都烦,偏偏岳宁说:“这是日本经济全盛时期,日本的文化,日本的产品无孔不入,而且港城的日本游客也多。”

    叶应漪的目光看着玻璃窗外,百米开外是一家新开的日本百货公司,这已经是日资在港城的第八家百货公司,随着本港的百货公司倒下,鸿安百货现在凭着供应链优势,还能维持不亏,在港城本土百货公司里已经算是独树一帜了。只是,鸿安现在被日资百货公司包围,现在日货盛行,接下去日货以质优价廉会进一步占领市场,以经营全球百货为卖点的鸿安,恐怕会更艰难。

    叶应漪微微叹了口气,儿子说要去日本,看见小家电,顺带看看日本的百货业。

    其实日本的百货业,在港城就能知道是如何气势汹汹,如日中天了。

    大哥大姐让她心放在肚子里顺势而为,大姐说她当年一心想要造中国人的汽车,一看五六十年代日本汽车起来,新马地区根本无法形成产业,她索性就专心于船舶修理了。

    大哥的意思也是如此,传统百货上如果干不过日本人,那就专心大卖场经营。只是鸿安百货是她爷爷一手创立的,港城又是鸿安百货从上海撤出后最大的一家百货公司,这里承载了叶家几代人的心血,要放弃她多少还是不舍得。

    叶应漪抬头岳宁,小朋友也是这个意思,要顺势而为,她笑自己一把年纪还想不明白。

    岳宁不知道姨妈为什么一下子忧心忡忡,一会儿又笑了。

    岳宁听乔君贤说他妈最近很忙,这次去日本,乔君贤也想一起去看看日本百货业的情况,帮他妈一起想想办法。

    叶应漪见她的两个下属也都吃好了,她说:“行,我走了。”

    岳宁这里也差不多了,跟叶应漪一起走出店面,出了店面前面的那家日资百货公司的广场上正在表演劲歌辣舞。姨妈是出来看这家新开的百货公司?

    “姨妈,现在鸿安也被冲得很激烈吗?”

    “销售额在下降,而且日货现在成了主流,日妆、日本服饰配饰、日本家电销售量很大,老牌的英资百货公司,以经营高端产品为主,都已经抵挡得很吃力,不过他们现在有名品销售撑着,所以看上去还是很红火。鸿安的大多数货品,实际上还是走中档路线跟日资本百货,刚好正面竞争,就更难了。”叶应漪无奈地笑了笑,“不过没关系,你大姨说,要是干不过,就别硬干。顺势而为,她十几二十年前……”

    岳宁听三姨说,大姨看见日本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哪怕大姨当年的货车厂已经有了一定积累,她还是果断从造车转向船舶修理,如今经营着新加坡最大的船坞。

    两人一起往鸿安百货走,鸿安隔壁,跟鸿安打了几十年擂台的大新百货已经关门歇业了。

    “姨妈,你说英资百货的名品是指?”

    “Luxury。你知道吗?就是……”

    “高档奢侈品?对吧?”

    “对。”

    “姨妈,英资百货,面对的客户是港城的富裕人群,而日资百货则是面对港城的中等收入人群,鸿安大卖场则是面对普罗大众。对不对?”岳宁问。

    叶应漪觉得自己生怕孩子不是这个行业的,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孩子怎么还问一遍,可不像是平时思路特别清晰,一点就透的宁宁,她还是点头:“对。”

    岳宁抱住叶应漪的胳膊:“姨妈,我们去前面聊聊。”

    叶应漪让两位下属先回去,岳宁说:“慧仪姐和我都想要进军日本市场,想要吃一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汤。所以宁小厨系列,港式为基调,贴近日本人的口味。日资百货来吃掉港城传统百货的份额,咱们就不能反向把货卖给日本人。鸿安不是有全球采购六十多年的经验吗?我们不是跟全球各大厂商有很好的关系吗?我们能不能拿到各大名品的工厂尾货?”

    “尾货?”叶应漪笑起来,她就知道这个丫头不会仅仅重复问,果然有好点子等着她,“我去参观过好几家厂商,这些厂商一般会在工厂里开一家仓库店,卖这些尾货,便宜的打一折,贵的也在原价上打三折。但是,大部分都是过季,断码的产品。”

    “如果我们把鸿安转型为专门售卖各种折扣名品的商店呢?”岳宁问叶应漪。

    岳宁上辈子学商业运营的时候,就学过奥特莱斯这种运营模式,工厂折扣店这种形式早就存在了,但是真的把品牌集中起来,要到九十年代左右,真正飞速发展是九十年代中后期。

    奢侈品对刚刚富裕起来的人群来说,是极度有吸引力的东西。

    上辈子她玩珠宝,市场上有一类很高性价比的珠宝,就是日本八九十年代的珠宝,里面不乏个大品质好的货色。这些东西也从侧面反映了日本经济泡沫时期是如何疯狂。

    这么一个国家,有大量的人一下子跨入中高产阶层,对未来有无限希望的时候,怎么能克制买买买的欲望?尤其是象征着自己消费能力的奢侈品,买奢侈品变成了一种风潮。

    “而且港城自身发展,市民也有这方面需求。”岳宁看着被日资百货公司包围的鸿安,“让他们赚港人的钱,我们赚日本人的钱。这叫和气生财。”

    岳宁一语双关,叶应漪舒畅地笑起来:“是啊!港城做这一块有天然的优势,箱包围巾皮具之类的产品,日本大约征收10-20%的关税,在关税基础上,还有10%的消费税,就是钟表这些不征收关税的产品,也起码要征收10%的消费税。这些港城都没有。就算是进价一模一样的情况下,港城的价格至少比日本本土低10%-30%,中位值是20%。而且港城自身这块也有很大的需求。日本人去欧美一趟不容易,来港城很容易。”

    “关键是日资百货,他们不会守着自己的擅长的日本产品,来跟我们走这条路竞争。”岳宁对叶应漪说。

    叶应漪笑着抱住岳宁:“我不过说了一句英资百货公司的名品,你竟然给我想出了这么一条路?”

    “其实,原来我跟君贤在讨论的时候,我是想说让您考虑在服务和业态上跟日本百货公司差异化竞争。比如传统的百货公司,卖货就是卖货,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冰室、咖啡店、快餐店、小吃店也综合进商场。让客人逛累了,可以喝一杯咖啡,喝一杯冻柠茶。可您提了一句名品,就让我想到君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