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香江大厨[八零]》 290-300(第2/16页)
大企业打交道,养出来的鹅可是要销往法国和日本市场的。”
“那……”杨勇根挠了挠头。
“想想饲料厂的样子?人家可是内地第一家合资企业,管理得多规范。”岳宁进一步提醒道。
穿过菜地,后方两排崭新的鹅舍映入眼帘,这是专门用于鹅育肥的场所。待鹅生长到特定阶段,便会被关进这里,进行每日填饲。目前,鹅舍仅启用了一间的一个角落,十几个笼子里关养着不同品种的鹅和鸭。
所谓的法国鹅肝,其实是中文译名,准确来说应是肥肝,鹅肝和鸭肝经育肥后均可使用,其中又以朗德鹅的鹅肝在市场上价格最高。这家养殖场自然引进了朗德鹅,但考虑到未来走平价路线的需求,不可能全部采用朗德鹅。为了试验不同品种的养殖效果,卢教授找来了多个品种的鹅和鸭。
岳宁仔细翻看墙上的养殖记录本,又认真查看鹅舍内的情况,只见记录详尽完整,鹅舍也打扫得干净整洁。
“卢老师反复叮嘱,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我一步都不敢马虎。”杨勇根说道,“至于那些腊肉,我确实没想到影响这么大。在咱们老家,虽说平日里难得吃上肉,但家家户户门口不都挂着几串蒜头、几串辣椒吗?”
岳宁笑了笑,说道:“您知道问题在哪儿就好。您现在可不是小杨沟的兽医兼屠夫杨勇根,也不是以前那个总被人喊‘傻根’的杨勇根了,您现在可是大富禽类养殖公司的杨总。”
“知道了。”杨勇根应道,“我中午杀了只鹅,咱去看看那鹅肝品质咋样?”
“鹅肝好不好,得尝过才知道。咱们先四处逛逛。”
从鹅舍出来,继续往前,一阵狗吠声传来。只见三只土狗正冲着岳宁大声吠叫,杨勇根赶忙出声制止。被主人一喊,三条狗立刻摇着尾巴跟了上来。前方是一片圈起来的宽阔水面,数十只鹅悠然地浮在水面上;岸边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种植着苜蓿草,不少鹅在草地上悠闲踱步、觅食。
“整体都不错,就是……”岳宁话未说完。
“我明白了,明白了!以后不仅要把养殖的实质工作做好,门面形象也得重视起来。我以后也不让春梅在办公楼门口带磊磊了。”杨勇根连忙说道。
岳宁笑着点点头:“走吧!去厨房看看。”
“前两天,厨房的阿英买了两条钳鱼回来,我们吃着都觉得味道特别好。今天我特意让她又买了两条,你厨艺好,做出来肯定更美味。”
岳宁笑道:“做饭去!”
厨房和食堂预留的空间充足,现在人员不多的情况下,内部陈设显得有些空荡荡的。
养殖场连同看门师傅在内,不过十来个人,平日里请看门老师傅的老伴来做午饭,到了晚上,等葛月芹和杨家兄妹下班回来,秀秀帮忙抱孩子,葛月芹和陆春梅一起下厨做饭。
搪瓷盆里放着两只已经宰杀好的鹅,杨勇根从冰箱里取出一个盆子,里面盛着两副肥大的鹅肝,看上去品质相当不错。另一边的大盆里养着两条钳鱼。这鱼在粤地称作钳鱼,在江浙一带叫鮰鱼,到了其他地方还有芝麻剑、江团等别称,肉质极为肥美鲜嫩。
岳宁伸手端起盛鱼的盆子,说道:“我去杀鱼。”
第292章 固始鹅块
岳宁在水槽边杀鱼,狸花猫闻着味道就来了,仰头喵喵叫。
岳宁拿了个盘子把鱼内脏全都扫进搪瓷盆里,放在厨房门口。
狸花猫冲过来拖了鱼肠就跑,在水泥地上拖出一道血迹。
陆春梅抱着磊磊过来,看见这个情形,她好笑地说:“宁宁,你还给它装个盆子,这就是脱裤子放屁了。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你端个饭碗,蹲在家门口,你自己一口,大黑一口。也没见你这么瞎讲究,怎么去了港城就这么矫情起来了?”
岳宁也觉得自己确实有点多此一举,她说:“行了,行了。给我拿块腊肉,拿只咸鸡过来。”
陆春梅把娃塞给杨勇根,转身出去拿了一块腊肉、一只咸鸡过来。
岳宁把鱼剁成块,从包里拿出一罐普宁豆酱——这是宝华楼自己酿造的豆酱,咸香中带着鲜甜,用来做钳鱼煲最合适了,她把鱼腌上了。
“鸡、鹅和腊肉一锅炖上?”
“一锅炖上。”岳宁说道。
他们西北的腊肉,用盐和香料腌制,不烟熏,真正晒足了日子的腊肉,肥肉晶莹剔透,瘦肉不柴,加上咸鸡、新鲜的鹅肉一起炖,一口汤别提多鲜香了。
陆春梅把鹅、鸡和腊肉一起下了锅,再生了火。
岳宁切菜。
“宁宁,你说阿彪找个本地姑娘好呢?还是说回去找个咱们同乡的姑娘?”陆春梅问岳宁。
“有人给阿彪介绍对象?”岳宁把笋片放进盆里。
阿彪比岳宁大一岁,乡下孩子小学读完,认识几个字就算是好的了。但是阿彪和秀秀都读了高中。
这也多亏了福根书记,福根书记回来之后,改变了上一任大队书记动不动就把岳志荣和莫维文拉出来,让群众骂他们打他们方式。他跟大家摆事实、讲道理,给大家读报纸,跟大家解释,说主席不是反对劳动人民掌握知识,而是反对那些知识分子将知识占为己有,变成他们小团体的私有物。这么一说,就说到了莫维文,说到了延续七百多年的莫氏家族。
福根书记说现在上面也没有说要关掉大学,而是说让工农兵子弟上学,就是要打破这些知识分子家族知识传代,不让无产阶级读书识字的局面。
他说完之后,让莫维文上台做深刻检讨,检讨他们家是怎么样世世代代培养读书人的。莫维文上台检讨时,下面的人唠嗑的唠嗑,纳鞋底的纳鞋底。
福根书记任务完成,莫维文也交了报告,群众受到了“教育”。真听进去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只有跟岳家父女和莫维文关系很好的杨忠义夫妻,看到莫维文私下会教岳宁读书,多多少少认为福根书记说得有道理,也让俩孩子读书。
正是因为识字,阿彪从刚开始在车间做装配工人,到现在已经是电风扇装配车间的车间主任了。
果然陆春梅满脸笑意:“是啊!张婶跟我说她的侄女,就是隔壁村的,在村小学里教语文。”
“小姑娘怎么样?”岳宁看春梅婶的表情就知道,她肯定很满意,就是要跟她炫耀一番。
陆春梅往灶膛里塞了两根木柴,到岳宁身边,拿起岳宁已经削了皮的洋芋,开始擦起了洋芋。
岳宁一直给同学们做菜,还没请他们吃过自己在西北果腹的洋芋饼饼。
陆春梅贴着岳宁说:“脸圆圆的,一团和气,也读了高中,才能在村里教书。上头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老两口跟咱们一样,都是老老实实的庄稼人。”
“明明你很满意,还拐着弯问我?心里笑开了花儿了吧?”岳宁横了她一眼,“跟我还绕弯子?”
陆春梅笑呵呵:“以前田枣花不是缠着你吗?我老是帮你,那时候有人就说我既然这么喜欢你,为什么不把你留下当儿媳妇?我心里清楚,咱们家阿彪可配不上你。咱们家那个条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