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20-3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20-30(第19/23页)


    荀晔据理力争, “营中将领要反把将领干掉就行,主将一死士兵群龙无首不足为惧。再说了,吕将军麾下的并州兵散在各个大营,就算要打也不会毫无还手之力。”

    打仗打的是士气,对面将领露头就被秒,他们这边却有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吕奉先吕大将军,就算那对面比他们人多也不带怕的。

    叔祖安心,他们心里有数,办大事儿哪能一点险都不想冒?

    没有危险,真的没有危险,他都全须全尾回来了能有什么危险?

    不能骂不能骂,大喜的日子只能夸。

    荀爽放下茶杯,无视臭小子的撒娇卖乖说道,“一支冷箭可以防备,但是如果禁军万箭齐发,你能挡住几支?”

    天知道他看到那支冷箭的时候吓成了什么样子,知不知道老人家不能受惊?

    荀攸的眉头皱的更紧,“还有冷箭?”

    “意外,那是意外。”荀晔硬着头皮辩解,对上堂兄严厉的目光没忍住在心里把那个不合时宜放冷箭的家伙从黄泉路上拖出来问候。

    没事儿放什么冷箭?董卓都死了出风头有用吗?

    攸哥,孩子知道错了,可不可以不要骂QAQ~

    然而不走心的认错起不到半点用处,该挨的教训一句都少不了。

    荀晔蔫儿了吧唧的被拎走,听着堂兄口中源源不断的蹦出一句又一句能听懂却一点儿也不想听懂的话,欲哭无泪。

    念叨吧念叨吧,待会儿就给亲爹写信告状去。

    阿爹,攸哥他不讲武德呜呜呜呜呜。

    等傻小子垂头丧气的找房间休息,荀攸无声叹气,摇摇头回书房和他们家叔祖商议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他本是黄门侍郎,是宫门之内的郎官,也是天子的近侍之臣,有替天子传达诏令的资格。

    天子强势,黄门侍郎便显赫,天子羸弱,黄门侍郎便是摆设。

    之前想着事情结束就离京去蜀地看看,不料这天子亲手所写的封赏诏书却打乱了他的计划。

    司隶校尉宣璠在董卓掌权时助纣为虐,不知多少官员家眷惨死他手,董卓伏诛后光禄卿率军拿人第一个拿的就是他。

    宣璠罪该万死,然司隶校尉秩比二千石,空出来的职位却是香饽饽。

    按理说这种官职不该落到他身上,但是天子却将他升为司隶校尉,诏书拿到手里着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叔祖和明光皆封县侯已经很出格,他再出任司隶校尉未免过于惹眼。

    荀氏在朝堂上没有汝南袁氏的根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这时候大出风头未必是好事。

    暖融融的书房里,荀爽笑吟吟问道,“明光呢?觉得委屈回去哭鼻子了?”

    荀攸无奈,“并未,只是依旧不服气。”

    荀爽示意成熟稳重的侄孙在旁边坐下,“明光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次侥幸没有受伤当然不服气,将来真正吃了亏才知道长记性。”

    荀攸点点头,然后将担忧的事情说给他们家叔祖听。

    荀爽敛了笑意,“董卓刚死王允便开始揽权,天子年幼不经事,如果没有意外,京城安稳下来王司徒就会发难。”

    朝廷的威胁不只来自董卓,还有离京城不远的关东联盟。

    董卓活着的时候各路诸侯尚且不能齐心协力,如今董卓已死,关东联盟会乱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天子代天巡狩治理万民,就算朝廷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也还是天下正统,奈何董卓擅行废立给天下人开了个坏头,说不准接下来会有多少狼子野心之辈要打着推刘姓宗亲上位的旗号搅乱风雨。

    董卓是乱臣贼子,天子是董卓所立,是不是也能说他得位不正?

    大厦将倾,朝廷想镇压兵强马壮的诸侯无异于痴人说梦,接下来还有的乱。

    祖孙二人为风雨飘摇的大汉叹气,说着说着便都沉默下来。

    荀晔不知道俩人在愁什么,就算知道大概率也只会让他们闲下来多给汉室上柱香,然后因为出言不逊再被教训一顿。

    好吧好吧,他小人不计大人过,不和叔祖和堂兄计较,写信给亲爹告个状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阿爹离开时担心他在京城受欺负不习惯,他说了多少遍只能他欺负别人不能别人欺负他也无济于事,这回直接拿官职爵位来证明一定能让阿爹放心。

    就是强弩将军这名儿不太好听,给他封个讨逆将军、平难将军、鹰扬将军、荡寇将军之类的多好听,不能他守门时用的是弓就叫强弩将军。

    虽然弓弩不分家,但是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武器。

    算了,强弓将军也不好听。

    话说封赏都领了,吕奉先什么时候才能喊他一起去并州?

    城外那么多战利品等着收拾,藏着掖着不能说真的很难为人。

    还有他宝贝的踏雪乌骓,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有好马不招摇过市和没马有什么区别?

    吕布升官加爵高兴的很,张辽和高顺自觉前程似锦也是心情极好,可惜开心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仨人的好心情都结束在如何拐个世家子回并州上。

    他们主动开口去请已经够难的了,偏偏吕大将军还非要矜持,矜持来矜持去矜持到最后人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好吧。

    愁。

    董卓伏诛,王允掌权,京城迎来了短暂的安宁。

    与此同时,得到董卓已死消息的关东联盟却热闹非凡。

    整个联盟中真心讨董的没几个,平时没事儿就是聚众饮酒抒发对董卓的痛恨以及对大汉的忠心,正经事情没干多少酒倒是没少喝,都想借此机会扬名捞好处。

    假传三公檄文的桥瑁仗着自个儿资历深兵马多瞧不起同在联盟里的其他诸侯,经常在言语上打压贬低别人,凭实力孤立了所有人。

    董卓已死,讨董联盟也没必要再存在,各路盟军很快各回各家。

    也有没回家的。

    屯兵东平国的兖州刺史刘岱对桥瑁深恶痛绝,又一次被当面蔑视后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直接出兵东郡攻打桥瑁。

    没走远的陈留太守张邈和济阴太守袁叙一看东郡开战立刻也冲了上去,俩人也是经常被桥瑁挤兑的,加入战局后毫无意外也是打桥瑁。

    三家打一家,桥瑁自持兵强马壮也寡不敌众,最后只能遗憾归西。

    关东联军讨董没讨出什么成果,内讧的战力却是不俗,尚在酸枣没有离开的曹操对此深感不值,他觉得他最开始就不该和这群人混在一起。

    内讧有一就有二,指望他们有良心还不如指望京城的天子醍醐灌顶出面力挽狂澜。

    董卓气焰嚣张一手遮天,他以为盟军会是救朝廷于水火之中的不二之选,谁能想到最后盟军拉胯的连正经的仗都没怎么打,真正的诛董功臣竟然是董贼身边的义子吕奉先。

    要不是几次打听都是这个结果,他甚至以为是在做梦。

    荀司空谋划诛董时宁肯招揽臭名昭著的吕布都不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