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40-50(第25/27页)

袁术对着干。

    想想袁氏兄弟二人的关系,这种事情他们也不是干不出来。

    傻小子的话听听就行,权当活跃气氛。

    此处无声胜有声。

    荀晔:???

    不是!等等!真的没有一点可能吗?

    稳重的成年人们朝“天真烂漫”的荀小将军笑笑,然后在州牧大人、也就是他们家主公的引导下继续讨论袁绍袁术争夺豫州会对他们的影响。

    袁氏出自豫州,荀氏同样出自豫州,四战之地于乱世中不得安宁,想要避祸远走他乡的宗族肯定不只荀氏一家。

    豫州盛产什么?士人。

    不敢说所有士人都高风亮节,但以他们豫州士人的质量,能够治理郡县的基层官吏大把抓。

    豫州地处中原腹地,和隔壁兖州一样多灾多难。

    黄巾肆虐至今已经将近十年,最先兴起黄巾之乱的冀州没伤到根本,豫州兖州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黑山贼兴起后冀州依旧没被伤到根本,兖州东郡被波及了一下又是伤亡惨重。

    在袁绍袁术兄弟二人明摆着拿豫州争风斗气之前,豫州百姓还能庆幸他们离太行山更远,不像兖州那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山里的贼匪盯上。

    至于现在……

    只能说,难兄难弟谁也别笑谁。

    豫州兖州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周围的山脉也没法像荆州益州那样利于防守,黄河倒是可以当成天险,但是一不小心就会连自家也淹的干干净净,想过安稳日子这俩地方都不能待。

    荆州刘表刚诛杀宗族首领立威,冀州豫州袁氏兄弟二人针锋相对,扬州偏远且气候不好,益州路远难行。如此挑挑拣拣,能供他们选择的地方就不多了。

    最重要的是,豫州士人避难会找有同乡的地方。

    州牧郡守到任后征辟家乡士人是不成文的惯例,荀氏最开始去冀州也是因为冀州牧韩馥是他们颍川同乡。

    对如今的豫州士人而言,要么北上投奔袁绍,要么南下投奔袁术,再不然就是绕过袁氏兄弟来并州。

    因为目前豫州的乱子主要由袁氏兄弟挑起,并州这时候将征辟士人的范围从颍川一郡扩大到整个豫州不算趁其不备欺负人。

    良臣择主,选择权在豫州士人手中,他们公平竞争。

    冀州和南阳人丁兴旺不担心无人可用,并州这情况全天下都知道。

    本地士人征无可征,只治理太原和上党两郡就开始捉襟见肘,接下来收复其他郡县该怎么办?

    既然袁氏兄弟二人在内斗,那豫州的士人他们就不客气的笑纳了。

    荀晔看看进入发呆状态的张辽,放空大脑也跟着发呆。

    好吧好吧,他们无脑听安排,不掺和大佬们的谋略争锋。

    唉,他就像瓣蒜,就算挤进橘子里也依旧是格格不入。

    文远兄啊文远兄,奉先兄不在的时候再没有你可怎么办哦。

    荀小将军叹气气,心有戚戚的往他们家文远兄那儿挪一挪。

    所有人都觉得治理天下只能靠世族,要将地盘掌握在手中就得掌握住本地世族,亦或者是引入亲信来打压本地人。但是他觉得想要长久稳固单靠世族肯定不行,不管是并州世族还是豫州世族都不行。

    世家豪族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一大特色就是抱团,现在是创业阶段很多问题都显不出来,将来稳定下来再看肯定要出大问题。

    就跟军中差不多,并州兵和凉州兵互相看不顺眼就会搞事。同一个老板身边有豫州集团并州集团兖州集团各个集团,他们私下里肯定也勾心斗角。

    政治,就是这么黑暗。

    历史书上那么多失败的案例都能说明世袭靠不住,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曲折前进,世袭制变成九品中正制再变成科举制足以证明科举制比世袭制更先进。

    唉,知道的太多就是愁人。

    荀晔揉揉脑袋,决定不再发愁目前还不归他愁的事情,时代的局限性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就算他说长辈们也不一定听。

    先把手头的事情办完,然后再琢磨将来。

    只要他铺垫的足够完美,将来就算长辈有意见也挡不住孤本书籍满天飞。

    所以阿飘爹啥时候来?

    始皇陛下回去查资料了吗?应该能查全乎吧?

    果然自己的事情只能自己干,靠金大腿就这点不好,一闲下来就患得患失。

    好在他的脑子也不是一点有用的都记不住,至少他知道怎么开荒。

    主要是古代种田文里有不少兵荒马乱的设定,刚回魂那几年他没事儿就未雨绸缪胡思乱想补设定,虽然补的设定和现实两模两样,但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年头打仗拼的不光是战力,更多的还是参战双方的粮食储备。

    兵丁吃饱饭才能攒足力气加油干,要是军队的粮饷供应不上,不用敌人来袭士兵就能跑的七七八八。

    二凤爹在的时候说东汉末年不光有战乱,还有水旱蝗疫各种天灾,打仗从来不是导致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更可怕的是防无可防的天灾组合拳。

    后来赵大爹过来,话里话外都是接下来会赶上小冰河时期的意思,一时间紧迫感更强了。

    阿飘爹们说每个小世界的背景都不太一样,他们的话只能参考不可尽信,但是再怎么仅供参考他们的消息也都是从史书上看来的,总比他这个电视剧看的更多的史盲可靠。

    从讨董联盟解散的那一刻起,各路诸侯拥兵自重就直接放在了明面上。

    嘴上说着匡扶汉室,实际上都可着劲儿的壮大自身。

    嗯,他们自己也一样。

    朝廷靠不住,不管是逐鹿中原还是自保都得有稳定的粮食补给,将来想干翻朝廷当家做主更得有足够的粮食来当底气。

    得民心者得天下,还有句话叫有奶就是娘,百姓肯定拥护能让他们吃饱饭的那一方。

    由此可见,好谋略也需要钱粮来打基础。

    他可不是娇滴滴的谋士,他有的是手段和力气。

    根据阿飘爹们提供的资料,他来到并州后就努力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终于写出了一份博采众长并得到家中长辈一致好评的屯田计划。

    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出现过屯田,其中最典型就是曹魏的屯田和明洪武年间的屯田。

    按照螺旋上升曲折前进理论,政策应该是越往后越完善。

    曹魏的屯田发生在建安年间,曹老板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附近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军屯以士兵屯田,士兵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民屯以百姓屯田,使用官牛者收成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府和百姓对半分。

    屯田的士兵和农民都不得随便离开屯田所在地,对兵民的束缚都称得上严苛,但是成果却非常不错。

    ——州郡列置田官,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