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50-60(第6/24页)

曹操瞥了曹仁一眼,把手里的信件递给夏侯渊,“妙才看看。”

    曹仁摸摸鼻子,老老实实不敢说话。

    其他人还没到,他们兄弟之间说话也没那么多顾忌。

    夏侯渊一目十行扫完,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袁本初分明是在强人所难。”

    “但是我们不得不帮。”曹操刚才生过闷气,现在已经能冷静下来说话,“等周子明率军出击,我与仁明带两千兵马前去相助,你等全部留下看家。”

    周昂周子明,就是袁绍新任命的豫州刺史,也是他麾下仅有的谋士周喁之兄。

    酸枣联盟散了之后他去扬州募兵,当时帮他募兵的扬州刺史张温和丹阳太守周昕都是看在袁绍的面子上才出手相助,周喁便是那时候来到他身边。

    周家兄弟三人,丹阳太守周昕周大明是大哥,二哥周昂周子明跟在袁绍身边,然后就是三弟周喁周仁明。

    曹家兄弟夏侯家兄弟都是带兵的好手,他曹孟德身边不缺能带兵的武将,就缺能商量事儿的文化人,周仁明随他北上简直是雪中送炭帮了大忙。

    虽然当时招募的四千兵马最后跑的只剩下五百,但是要不是有周仁明在,他连剩下那五百也保不住。

    就算没有周家兄弟,他也不能再次拒绝袁绍的安排。

    东郡地处冀州兖州交接处,境内遍布黄河渡口,治所濮阳城在黄河南岸,一旦强敌入侵将守无可守,相对而言位于黄河北岸的东武阳更加安全。

    东武阳离冀州更近,且城南仓津亭是控扼南北交通的津要,既能防止外敌经此进犯冀州也方便冀州派兵支援。

    他东郡太守之位乃袁绍所表,在外人眼中他就是袁绍的人,东郡治所都让他从濮阳搬到了东武阳还能说和冀州没有关系?

    天下人的眼睛都不瞎。

    不行,得尽快征召东郡士人来充实手下。

    曹操看着脚步匆匆赶过来的周喁,眸光深沉。

    ……

    骄阳似火,正是出门都能晒晕过去的时候,豫州刺史孙坚的屯兵之地阳城却忽然城门大开。

    带兵助周昂攻打颍川的曹操眨眨眼睛,以为自己被正午的日头晒的花了眼。然而眨眨眼睛再看,原本半开的城门确确实实开的更大了。

    周昂握紧缰绳,大手一挥率众进城。

    第54章 牛牛挑大梁

    *

    颍川郡治下十七个县, 就算近些年因为战乱流逝不少人口,目前官署登记在册的户数也有二十六万之多。

    而荀氏去并州之前,整个并州的户数加起来都不到十万。

    荀晔这几天跟着郭嘉把该拜访的世交拜访过来一遍儿, 对颍川各县的情况也了解的差不多了。

    难怪当初搬家的时候地方官员看到他们带走那么多人也不管不问,那点儿人口对他们来说就是毛毛雨他们当然不介意。

    既然之前不在意,那这次多带点士人去并州应该也没人在意。

    可惜这年头交通太不方便只能在颍川一郡努力, 要是能日行千里缩地成寸, 他非得把豫州地界儿有名有姓的世家大族都忽悠过来一遍儿不可。

    就算他劝说招揽的水平在那些老狐狸眼中直白的和明说没有区别也没关系, 现在是豫州世家急着要台阶, 愿意去就接受不愿意去就拒绝, 反正他没空守着一家天天劝。

    咋?没有诸葛亮的本事还想让他三顾茅庐?

    那等着吧, 梦里一切都有。

    荀小将军争分夺秒废寝忘食,白天和颍川士人画大饼晚上找阿飘爹抄资料,忙的那叫一个天昏地暗。

    得亏他年轻熬得起,换成他们家奉孝叔怕是刚开始就累趴下了。

    就在他安排的差不多了准备开启“豫士并调”时, 变故突发。

    袁绍任命的豫州刺史周昂带着东郡太守曹操趁现任豫州刺史孙坚去南阳找袁术议事的功夫联合阳城世族偷家,先是不费一兵一卒占了阳城, 然后连招呼都不打就朝颍川其他城池下手。

    从阳城到颍阴也就两百里的路程, 快马加鞭一天能跑个来回,就这么点儿时间愣是让他们连下三城。

    阳城在颍川东北角,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西南而下发起进攻,吓的阳翟令连衣裳都来不及换就快马加鞭赶到颍阴报信,生怕晚一会儿连阳翟也没了。

    他是阳翟县令不假, 问题是城里的世家大族通敌之前不会和他打招呼, 他不知道阳翟会不会和已经被拿下的三座城池一样主动打开城门迎新刺史进城。

    孙文台屯兵阳城是因为阳城离洛阳近, 颍川郡的治所可不在阳城而是在阳翟。

    阳翟就在阳城西南,中间连一座可以缓冲的城池都没有, 又是颍川郡的治所,怎么看都躲不过去。

    苍天啊,你们袁氏兄弟俩争家产可以私下里决斗,活下来的那个就是名正言顺的袁氏继承人,何必牵扯到那么多人?

    他们颍川人杰地灵贤才辈出还有错了?有本事先去打汝南啊!

    阳翟令悲愤不已,解释完情况后就蹲在墙角当蘑菇。如果袁绍袁术在旁边,毫不怀疑他能扑上去和那兄弟俩肉搏。

    郭嘉的脸色也不好看,他知道乱世中多找几条后路没错,也知道袁术因为招揽黄巾贼的事情不受豫州世家待见,但是前脚说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后脚就迎袁绍的人进城是什么意思?

    不是说答应了之后不能反悔,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就算到并州接受官职后觉得不满意也随时可以离开,主要是现在这场面闹的实在难看。

    但凡没有提前约定好要离开,或者阳城不曾主动打开城门迎周昂进城,他们都没有资格说城里世家什么,偏偏现在是那些家伙说了要去并州私下里却又和袁绍达成合作。

    怎么着?一人不事二主的道理不明白?

    别说什么为了减少伤亡才开城门,正常人看到有陌生军队兵临城下都是先谈判再做选择,二话不说就立刻开城门的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城里有内鬼。

    李二陛下重重点头,“郭嘉说的对。”

    荀晔知道周昂能发展这么快城中世族功不可没,他不明白的是曹操刚当上东郡太守没多久为什么要掺和进豫州的事情来。

    兖州的世家大族不比豫州少,想在那儿站稳脚跟不容易,总不能单纯为了给袁绍撑场子吧?

    不理解。

    但是现在周昂已经以阳城为根据地蚕食颍川,孙坚收到消息后肯定会立刻回防,两军开战容易误伤无辜,现在离开已经变得有风险,且越拖延风险越大。

    等到孙坚和周昂封锁颍川各处要道,到时候想走都走不成。

    问题来了,颍川其他城池有多少人私下和袁绍有联系?就算立刻离开,愿意和他们走的又能剩几个?

    虽然他们家叔祖的确比袁氏兄弟更靠谱,但是并州实在太远,只这一点就能让大部分人纠结到底要不要走。

    去并州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换成投奔袁绍就不一样了,只要协助袁绍拿下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