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隐衫之欲》 40-50(第4/15页)
”
“你自己难道没感觉,这次你爽约,他对你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么?”
叶青溪忽然想起,过去一天就算不见面也要给她发好多条信息的陈轩南,今天好像格外安静,下意识反驳:“怎么可能?他知道我有多忙……”
但打开微信,置顶对话框里一条新消息提示也没有,声音戛然而止。
陈轩北似笑非笑:“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你选哪个?”
叶青溪定定神,收了手机:“我说了我都要。”
“而且,我还希望你离我们远点,越远越好。”
她凝视着他,“哥哥,麻烦你不要总黏着我们,你想谈恋爱就去谈,不想谈恋爱只想约炮就去约,别一天到晚在旁边弟弟长弟弟短的,盯着我要求三从四德,我是跟你弟谈恋爱,又不是跟你谈。”
陈轩北本来沉着肩靠在驾驶座靠背上闭目养神,闻言倏然睁眼:“约炮?”
“是啊,欲求不满,想办法解决去就是,不必谈性色变,也没必要闲着没事捉弄别人。我今天看在陈轩南的面子上只给你一巴掌就算了,要是再有下一次,我绝对不会轻饶了你。”
这一番话她说得铿锵有力,却没想到他竟还有胆反问——
“要还有下次,你要怎样?”
于是怒火攻心,咬牙道:“那我就亲自去问问你爸妈和陈轩南,让他们评判一下,你骨子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王八蛋!”
没想到他却轻笑一声。
“又成王八蛋了?不是陈医生、陈老师、神经病、阴湿男么?不是还要玩哥哥么?”
这一下反倒惊得叶青溪张口结舌,愣那好半天,才气闷道:“你带我回去!我跟你没话说!以后你少在我面前晃,省得我们相看两厌。”
这是头一次他看到她吃瘪,脸上笑意更深。
“怎么会?这张脸你明明喜欢得要死。”
“送我回去!”
*
陈轩北到底没直接送她回去,而是先带她就近在码头吃了饭。
小店咸鲜的牛肉鸡蛋糁汤,热腾腾的土鸡米线,外酥里嫩的油饼,味道非常好。很快温暖了她的胃,也叫她僵冷的身体恢复了许多。
难得是价格也实惠。
老板是个和气的中年胖子,秃头戴着圆眼镜,不太爱说话。见到陈轩北带着个女孩子进来,面露讶异之色。
下午两点多,店里除了他们俩外空无一人。老板上完菜后已经回到玻璃后的后厨里歇着。
待两人吃得差不多,叶青溪想了想,又找老板点了份米线和油饼打包。
等待间隙,陈轩北忽道:“作业写得怎么样了?”
叶青溪啊了一声,这才记起先前自己信誓旦旦的保证。
“写好了,本来打算把文章发你微信来着,这两天因为一些意外又忘了。等我回去开电脑发你。”
“不用,你就凭着记忆说说吧。”
叶青溪想了想,捧着热水开始组织语言。
仙源酒为什么开始没落?
其实她查到的信息相对零散,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拼凑、梳理和总结。
一是,北方酿酒环境不行。干燥、寒冷,不适合发酵所需的菌群存活。
二是,北方作为政治中心,受历史上的节粮政策所影响更深,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酒的品质。因而给人形成了一种本省无好酒的刻板印象,更进一步加剧了全国消费者对本土白酒的成见。
这些也都是一些客观因素,本也无可厚非,影响不算那么大。
但最要命的还数他们自己作死。
虽然仙源酒厂作为本省老牌酒企的营销意识超前,很早就知道去央视砸重金当标王打造全国知名度,但是,隔壁市酒厂次年有样学样时,却出了一件大事。
上电视后,销路火爆,产量渐渐跟不上销量,便开始动起歪脑筋。
明明没那么多酒,还想赚这部分钱。怎么赚呢——去其他地方搞来点酒,包装成自己的再卖。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被国家级媒体曝出,他们多数基酒是从四川偷偷采购来的。所谓本地佳酿,与本地关系不大,变成了勾兑后的混合产物。
这一下直接自砸招牌,引发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而且,不只是针对隔壁市的,甚至波及到了整个省内。
与此同时,雪上加霜的是,没过几年,21世纪初,国家提高酒类的消费税。
除了从价征收的那部分以外,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更使得以中低档酒款为主的本土白酒受到重创,由此一蹶不振。
她说完自己的推理,不太确定地看向陈轩北:“我说的对吗?”
陈轩北难得目露肯定之色:“基酒风波是关键,但还有几个因素。”
“还有?什么?”
叶青溪认为自己资料已经找得够全面了。
“标准,底蕴,和商会。”
“标准不都是统一的吗?白酒的十二大香型,国标,企标,地理标志……”
“是,问题就在于统一的标准。”陈轩北以狭长冷锐的眼睛看她,“统一的标准,是谁制定的?谁说了算?”
“国家啊,早些年有全国评酒会,有资深的白酒专家。”
“也就是说,它是人为划定出来的。”
叶青溪抓住了他话中的另一层意思:“你是说,它也受到了人为的刻意引导?”
陈轩北没有直接回答,只道:“喝酒这件事,咱们起先就说过,百人百味。就好比美食,有人喜欢臭豆腐,也有人喜欢榴莲,还有人喜欢炒苦瓜,有人专好吃西湖醋鱼。你可以说它不对你的胃口,但你不能说它就不是美食,对吧?”
“那你这样说我就不认同了,冰岛人那个腐烂鲨鱼肉,英国人那个仰望星空派,它跟美食有半毛钱关系?”
陈轩北:“……”
“总之,标准和规则掌握在谁手里,就对谁更有利。在白酒这里,千变万化、独具特色的风格与口味,被人为强行划分成了固定的香型、流派,并指定某个品牌的某款酒就是这个香型的标准典范。”
“譬如茅台之于酱香,五粮液、泸州老窖之于浓香,汾酒之于清香……直截了当告诉大家什么是好酒,本无可厚非。”
“但对于其他未掌握先机的酒厂来说,就被动了。”
“长此以往下去,它们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小众’,没有标准意识,不积极争取,也就等同于放弃了自己的话语权。这种营销出来的大众认知潜移默化,而且经过几代人的时间推移,越发牢靠不可动摇。”
“所以,你能看到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小酒厂,都在拼命往这些标准上靠。”
“给自己来点什么‘赛茅台’、‘北方茅台’、‘小五粮液’这种名号。”
“因为大众认知就是这个,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在意你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