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270-2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270-280(第15/16页)



    姜宁坐在他旁边,托着脸摇摇头,“不用,我喝了一大碗。”

    卫长昀嗯了声,单手端着喝了起来,另一只手还在翻阅公文,不时皱眉。

    堆积的事情太多,又赶上忙碌的月份,事一下多起来。

    “李家的案子,可有什么进展?”姜宁道:“我看衙门里每日进进出出很多人,还在查吗?”

    卫长昀停下翻页的动作,偏过头看他,“中午传回消息,发现王道长和李家宗亲有书信往来,尽管烧掉了大部分,还还是留下了痕迹,而且我们从钱庄那里查到了一些线索。”

    “李家宗亲去存的钱,被闲云观的人取走?”

    姜宁猜测道:“只要有银票、票据,那就可以取。”

    卫长昀嗯了声,“对方很狡猾,还不是固定一个钱庄办这件事,每次去存了再取,间隔时间都会在两到三个月,或者更长,这样一来柜台的伙计会记不清,只要凭据齐全,就会兑换。”

    姜宁啧啧两声,“所以到最后还是为了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果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什么时候收网?”姜宁好奇道:“再不收网,不怕夜长梦多吗?”

    “马县丞已经带人去了,应该后半夜回来。”卫长昀喝完汤,把碗放回食盒又收拾了一番。

    “兵分两路,两边一起抓。”

    姜宁点点头,“等案件审理完,惠安县应该会太平一阵子,大家对你也更有信心。”

    至少不会再有偏见,能客观看待新任县令。

    “是不是觉得查案也没那么风光,有意思?”卫长昀看他面上神情,笑着问:“繁琐又枯燥。”

    姜宁想了想,“一开始觉得有意思是因为两起案子有关联,还牵扯到有钱人家的内部恩怨、道士敛财,不过……”

    一想到里面的受害者,又想案情能不能轻一些,少点人被害。

    “能破案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案件已经发生,当然是真相最重要了。

    卫长昀闭上眼,捏捏眉心,“在翰林院时,我曾想编一辈子的书也挺好。”

    “后来去了大理寺,又想着查明悬案、旧案、冤案,给受害者一个公道就好。”

    但县令好像不一样,与他所想不同。

    姜宁在一旁笑,“结果当了县令,什么都得管,连谁家丢了只鸡都得过问。”

    “不过……如果惠安县都是这种鸡飞狗跳的事,倒也好。”

    思来想去,姜宁还是喜欢过这种小日子。

    京城虽好,可惜太胆战心惊了。

    一会儿一个大官,一会儿一个贵人,谁都开罪不起,一旦犯点事,就得当心脖子上的那颗脑袋。

    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什么江洋大盗、杀人狂魔,最好远离他们这里。

    日子太太平平的,才有力气过日子。

    “嗯。”卫长昀睁眼看着姜宁,“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再琐碎,也比办要案强。”

    姜宁打了个哈欠,“不过话说回来,之前给了那个人一本种地、种树和粮食的书,我想惠安县这边土壤也肥沃,不知道能不能先实验,或者是适合种水果的话,发展一点副业。”

    卫长昀接着翻看公文,“不开酒楼了?”

    “开呀,但慢慢来嘛,不着急。”姜宁冲他眨眼,“我可还没有玩够。”

    卫长昀失笑,“那就不急。”

    惠安县此地虽不如金陵繁盛,却也比黔州要更为富裕,茶楼、酒楼并不少。

    要是想在这儿开酒楼,是得慢慢来。

    姜宁不说要走,卫长昀便也不赶他走。

    他俩像是回到了从前在村里、镇上时,一个人看书,另一个就在旁边做事。

    偶尔说句小话,没头没尾,不需要刻意找话题。

    “等忙完这阵,能休息几天吗?”

    “如果无事,每日到衙门里报道,便可以自行处理公务。”

    “马县丞也挺累的,要是无事,给他也放个假,衙差们一样。”

    “可以。”

    “等案子了结,能请大家吃一顿饭吗?不去别处,就在县衙的院子里,我们自己做。”

    “……算是收买人心吗?”

    “算是人情关系,吃人嘴短,日后能多听你的。”

    “听你的。”

    七七八八地聊了不少事,忽地一阵急促脚步声传来,俩人一块抬头。

    县府的罗捕头飞快走进来,脸上还有新添的伤口。

    “县令,属下幸不辱命,闲云观的相关人等,一个不差全带回来了!”

    罗捕头兴奋道:“他们在路上就忍不住交代犯案的事,想着先说出来能减罪。”

    姜宁和卫长昀站起来,绕过桌案往前走。

    “全都抓回来了?”

    “是!”

    “另一边李家怎么样?”

    “我们回来的时候正巧碰上,他们还早一点,现在李炳珩已经抓回来!”

    卫长昀松了口气,只要人都抓回来就好,后面可以慢慢审。

    只要熬得住,迟早会招的。

    卫长昀道:“闲云观那些孩子呢?”

    罗捕头迟疑了会儿,“那些孩子是孤儿,年纪在五岁到十一二岁,我们问了一些,他们大多都答不上来,就说和家里人走散,或者是被人拐走,然后就到了寺里,给他们吃的和住的,平日就干一些杂活,不过——”

    “有一个年纪大点的和我们说,观里一旦超过十四岁,就会被送走,送去哪里谁都不知道。”

    十四岁?

    卫长昀皱起眉,下意识觉得不对劲。

    旁边姜宁反应得快,一下想到了那些少年的去处,“惠安县周围的其他城镇去寻,尤其是卖小倌的地方,顺藤摸瓜,应该能查到他们的下落。”

    卫长昀立即道:“十四岁这个年纪,确实太巧了。”

    “罗捕头,你是县府的捕头,又熟悉惠安县外的地方,这是我的腰牌你拿上。”

    扯下腰间的令牌,“如果我们审出什么,那你们就直接过去,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天一亮,烦请你再带两个人,赶往最近的县府、城镇,务必请当地协助,查清那些孩子的下落。”

    罗捕头三十出头,家里就有两个十来岁的孩子。

    哪能听不出二人话里的意思,气道:“这帮该死的畜生,能干出这种事来。”

    “县令放心,天一亮,不管问不问得出什么,我立即带人去。”

    卫长昀朝他点头,快步往外走时,就看到马县丞来了。

    视线对上,心里便有了数。

    正要跟马县丞一起去牢房审人,卫长昀忽地停下,看向姜宁。

    姜宁提着食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