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屠户家的娃娃亲夫郎》 45-50(第10/14页)
以后,霍青又带着江云苓一路沿着河水下游的方向走。
无论是地皮菜还是菌子都喜欢长在湿润潮湿的地方,像是河两边的湿地里,临水的岩石上,最容易长地皮菜了。
两人走着走着,江云苓果然在河岸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发现了一大片扒着岩石生长的地皮菜,于是欣喜的走了过去,霍青也笑着跟上。
地皮菜算得上是山里雨后非常常见的野菜了,外表看上去黑绿色的,和黑木耳有点像,只是木耳长在腐烂的木头上,而地皮菜长在地上或者是湿润的杂草间。
跟一般长在土里的野菜不同,地皮菜用手捏上去是软的,而且很容易碎,于是江云苓只能用手轻轻的从边缘的地方把地皮菜给揭下来,再放到竹筐里。
这样精细的功夫实在是不适合霍青做,他常年杀猪,手劲儿大,自己觉得还没用力呢,地皮菜已经被他扯碎了。
他看江云苓捡了一会儿,帮不上忙,索性捡了块石头,打起水漂来。
小而扁平的石头在水中一连跳出五个圈才沉入水中,波纹和涟漪一圈接一圈的散开。
江云苓刚捡完一朵地皮菜,一抬眼,正好看见这一幕,随即看向霍青的眼睛都亮了。
这都是村里孩子小时候爱玩儿的东西了,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然而霍青转头看见夫郎一双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自己,忍不住失笑,又从河岸边的石块中捡起一块大小差不多的薄石头片,递给江云苓。
霍青笑着说:“你也来试试?我教你。”
他们这一趟上山虽说主要是为了来捡地皮菜,采菌子的,然而这事儿也说不上多急,玩耍一会儿,放松放松也不打紧。
于是,江云苓便也踩着石头走到了霍青的身边,霍青握着他的手腕,教他怎么扔。
第一个石头飞出去只在水面跳了一下就沉了,直到仍到第第六第七个石头,江云苓才勉强能在水面打出三个圈。
玩耍一阵,两个人心情都很好,放松过了,也就开始干活儿了。
这一片的地皮菜被江云苓捡的差不多了,于是他提起放在草丛里的竹筐,对霍青道:“相公,我去那边看看能不能挖到点菌子。”
霍青点了点头,对江云苓道:“成,带上金点儿。”
前山里是没有大型的野兽的,但夏日里蛇虫鼠蚁的不少,带上狗也可安心些,到时要是找不到人,喊一声,狗一叫也能听见。
至于他自己,他方才瞧到不远的地方还有条山溪,溪水不深不浅,水也没那么急,他想下水去看看能不能摸一些青螺或是小蟹回来。
两个月过去,家里的小鸡小鸭们都长大了不少,身上嫩黄色的绒毛都褪的差不多了,正在长着黄棕色或白色的正羽。
养鸡鸭就跟人一样,想要长得好,肉结实,光吃草和麦麸是不够的,时不时也得给些荤腥吃。要是能摸到几个青螺,回家用石头砸碎了,螺肉拿来喂鸡也是不错的。
“欸,知道了。”江云苓应了一声,喊上金点儿,往林子的方向去了,而霍青也朝着山溪那边走,两个人各忙各的。
——
菌子一般都爱长在树下,被湿润的杂草埋着的草堆里。
用手将枯枝烂叶捡开,江云苓果然在一颗榛子树的树根底下发现了一大丛榛蘑。
菌柄又细又长,浅棕色扁扁的菌盖上还能看见晶莹的水珠,菌盖边缘微微朝内卷曲着,看着便觉得水灵灵的。
榛蘑算是平遥这边山里最常见的菌子了,尤其是雨后的榛子树、柞树底下长得最多,新鲜的时候味道清香,菌盖也长得厚实有韧性,而晒干以后更是有一种像榛果一般的醇厚的味道,用来煮汤,炖鸡,或是直接这么素炒都好吃。
同别的菌子不一样,采榛蘑时最好不要整颗菌子连根拔起,而只要菌柄以上的部分就好了,这样留着底下的根,以后新的榛蘑还能继续长。
老话说靠山吃山,农人的心里对大山总是有种敬畏,他们如今吃的用的,有好些都是来自山里一草一木的馈赠,自然得爱惜着点儿。
幸好江云苓上山时便想到了今天来山里应该会采到榛蘑,于是他出门时还专门带了把剪子出来。
一手轻轻捏着榛蘑的菌盖,一剪子下去,一大丛榛蘑齐刷刷的被从菌柄处剪断,再被江云苓轻手轻脚的放进竹筐里。
榛蘑一般一长就是成片长的,于是,这颗榛树下的榛蘑捡完以后,江云苓又背起竹筐到附近几颗榛子树底下仔细的找了一圈,果然又找到了好几大窝。
有些已经被虫蛀烂了的他便没要,挑出来扔了,剩下好的便都装进了竹坑里。
直到这一片榛蘑都被他捡完了,江云苓这才背起竹筐往一处地方去。
除了榛蘑之外,鸡油菌和刺蘑也是夏日山里雨后经常能见到的菌子。刺蘑的菌柄粗壮,而菌盖上却长着像刺一样的白点,因整颗菌子看起来长得有点像鸡腿,所以有些人也会叫它鸡腿菇。
雨后山上的菌子本来就多,而最近这段时日,村里人都在忙着麦收的事儿,没人有那功夫上山来采菌子,江云苓便是占了这个便宜,一路走一路捡。
等他回过神来一看,才发现今天捡到的菌子竟不知不觉的已经差不多将整个竹筐都装满了,丰收的喜悦让他忍不住眉开眼笑。
原本他还想找找看有没有松茸的,但不知是不是这会儿还没到时候,他方才在几颗松树底下仔细翻了一圈都没找到,倒是在竹林里几颗竹子的旁边发现了几颗竹荪。
竹荪也是一种很珍贵的菌子,白色的,外表看起来有点儿像是白色的渔网。这东西贵得很,晒干了还能卖到药铺里去当药材使,药铺里收竹荪都是按两收的。
只可惜他没找到多少,全部加起来大概也就只一二两重,晒干以后就更少了,于是江云苓想着这点竹荪便不拿去镇上药馆里卖了,等晒干了收起来,以后家里哪天杀鸡了留着和鸡一起炖了吃。
他在挖菌子的时候,大狗便安静的走在他的旁边,不时用鼻子凑在草里闻闻嗅嗅的,草叶间未干的水珠打湿了它的毛发,于是金点儿不时便要甩甩毛。
前阵子天太热了,连金点儿也变得无精打采的,成日里趴在家里的屋檐底下吐着舌头喘气,懒懒的不愿动弹,今日带着它进山,见它总算是恢复了些活力,还帮他找起了菌子,江云苓也总算是放心了。
新鲜的菌子有的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清香,人走在山间不一定闻得到,但狗的鼻子却比人的灵,有的时候能闻到,江云苓挖的那么多菌子里,还有好几窝是方才金点儿帮他发现的呢。
除了菌子和地皮菜以后,夏日山里还有好些野果。
像是欧李、山泡子,桑葚等等,山里随处可见,也都是这个时候开始成熟的。凡是江云苓见到的,都来者不拒的往竹筐里装。
反正这些野果留在这儿没人摘,要么便是被山里的鸟雀啄食了,要么再过段时日彻底红透了也要掉下来烂在地里。
一些他摘了尝了口觉得甜的,狗也可以吃的,譬如欧李,他便也给金点儿扔了一个尝,金点儿咬了一口,也很喜欢呢。
直到竹筐里彻底装满了,他这才带着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