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杏花饭馆(美食): 13、苕皮蒜苗回锅肉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临安杏花饭馆(美食)》 13、苕皮蒜苗回锅肉(第1/2页)

    住在江米巷,生活比青莲庵更加方便。

    出门便是菜市。

    江清澜买了些猪肉、蒜苗、芡粉,以及一些时蔬小菜。

    加上给团团买的火烧馍,一共花了三十来文钱。

    以她如今的积蓄,这个花销并不算多。于是,走到卖牛羊肉的摊儿前,她又迈不动步子了。

    比起猪肉,她更喜欢吃牛羊肉。

    以前在学校里,食堂吃腻了,她隔三差五就要去吃牛羊汤锅——养生鲜汤黄牛肉、广东牛肉牛杂煲、老北京涮羊肉。

    这些不同风味的牛羊肉,有的清鲜,有的浓郁。有的蘸香喷喷的芝麻,有的配碧油油芫荽。

    各有各的曼妙滋味。

    跟上辈子一样,此时的牛羊肉,比猪肉贵得多。

    刚才她问了,猪肉只需二十文一斤,牛肉却要五十文,羊肉甚至达到了七十文一斤。

    饶是如此,看着肉摊儿上,呈玫瑰红色的牛羊肉,江清澜已经脑补了它们做成牛肉火锅、羊肉烧烤时的样子。

    团团也眼巴巴地望着。

    江清澜本在犹豫,见此场景,一咬牙,唤摊主:“来两斤牛肉、一斤羊肉!”

    是谁说要狠狠地吃肉、猛猛地吃肉的?

    就要吃!赚钱就是为了吃!

    ……

    回了家,先解决猪肉。她早打算好了,做蒜苗回锅肉吃。

    回锅肉是四川的一道名菜。五花肉须先煮后炒,两次入锅,故名“回锅”。

    此菜咸鲜油香、重盐重油、微辣回甜,是下酒之精华,佐饭之良品,最适合江清澜她们这种,久没尝肉味儿的人。

    有以五花肉配莲花白的,名莲白回锅;有配青椒的,名青椒回锅;而江清澜最爱的,还是苕皮蒜苗回锅。

    煮好的五花肉切薄片,让每片都是半肥半瘦。再下锅,以小火爆香。

    像江清澜这等厨艺高超的,能熟练掌握油爆肉的火候,能使每一片肉卷成灯盏窝儿状。

    成品入口之时,只觉肉质劲道入味,不知瘦肉干柴;只觉油香嫩滑爽口,不知间有肥肉。

    这半肥半瘦的肉,再加一溜儿煮得软糯的皮,每多嚼一口,都多一份香。是以,佐饭下酒,越吃越开心。

    再说苕皮。它是以红薯粉兑水,入锅烙制而成的。

    重庆小吃摊爱以苕皮包裹酸辣萝卜、折耳根、粉蒸肉等物,放炭火上烤,谓之“烤苕皮”。

    成都人却爱以之炒回锅肉。

    这摊得好的苕皮,薄薄一层,软软糯糯。

    在五花肉的油锅里一煎,吸满了花椒、姜片等佐料的香味,以及剁碎了的豆瓣酱熬成的汁水。

    立刻变得晶晶亮亮、灰中带红,且十分入味。

    还有青蒜苗,也是这道菜的必备。

    蒜苗须得白头、青苗皆有,拍后切为斜段,充分暴露出蒜香。在五花肉片、苕皮均炒制好后,才放入。炒几下,断了生就可以装盘了。

    这道四川名菜,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肉片染了浓郁的豆瓣酱汁,晶莹红亮。苕皮软糯入味儿。蒜苗白青相间,煞是好看。

    食材与各种调料的香,更是经久不散,溢满了整间屋子。

    江清澜她们中午就吃了个油饼,搬家忙到现在,饿得前胸贴后肚了,就盼着这口油大的。

    苕皮回锅肉出了锅,雨也停了,太阳从云里冒了一点儿头。她们端着饭菜,到院子里去吃。

    团团虽然饿得慌,江家家教之下,还是很斯文,用筷子夹着吃。

    江清澜教她:“这回锅肉的油水最香了,拌饭极为好吃。”

    用勺子舀了些,盖在二人碗里的白米饭上。

    灯盏窝儿状的回锅肉,q弹软糯、浅灰半透明的苕皮,油浸浸、绿油油的蒜苗,还有颗颗黑色的豆豉,全盖在了饭上。

    那些吸饱了豆瓣酱及各色调料的油汤油水,把香喷喷的白米饭浸得红红的。

    江清澜用筷子把菜、肉、饭、油拌了拌,让这些东西囫囵混在一起,道:“团团,你知不知道饕餮是什么?”

    团团道:“知道,就是一个很凶的怪兽。”

    以前,教养嬷嬷教她,吃饭、喝水要慢慢地吃、斯文地吃,不能太粗鲁。不然,怪兽饕餮就要来把她吃掉。

    江清澜摇头:“不对。”忽的猛刨一口饭,大口嚼了,给妹妹看,“这就是饕餮。吃饭的时候当饕餮,可自在了。”

    团团瞪大了眼睛,这般吃饭,还是她那个斯文、知礼的姐姐吗?

    江清澜知她所想。

    她眯着眼睛,抬头看了一眼云层里隐隐的太阳,莞尔一笑:“妹妹,我们都是经历了大变故的人了。”

    “有太阳就要晒,有美食就要大口大口地吃!不然,枉来了这人世一遭!”

    团团似懂非懂,但也依葫芦画瓢,捧起碗就刨饭。

    太好吃了!

    她越刨越快,小嘴油油的不说,一粒米还粘在了鼻子上。

    江清澜哈哈大笑,帮她把米拈了,道:“在外面,咱们还是斯文些。但进了这个院子,把门一关,咱们就这么吃饭。”

    团团嘴里塞满了,说不出话来,只重重地点了头:“嗯!”

    ——

    黄昏时分,中瓦。

    傀儡戏台边上,一个着青布衣服的小少年正倚靠着打盹儿。听见吱溜一声响,他猛的惊醒。

    对面,有一大一小两个女娘。

    扁担竖在侧壁。两个竹篓筐里,各摆着一个大大的食盒,窈窕的女娘正在开门,矮胖的小女娘紧紧跟着。

    门是木头做的,年生久了没上油,那声吱溜响,正是开门的声音。小少年见她们来了,瞪大了眼睛,然后飞一般地跑了。

    他都等了三天了,终于等到了,快回去告诉平林哥哥!

    江清澜两姐妹,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自顾自地收拾着摊子。

    刚送走了一波客人,两个少年骑着马来了,到了摊子前,也不下马。

    其中一人大喇喇地一挥手:“娘子,你的好运来了,收拾东西,跟我去王府吧!”

    江清澜细细打量:他们的头发梳得工整,着的是细布棉衣。胯.下的马矫健昂扬。尤其是,他们的眉间有一股倨傲之色。

    高门豪奴。

    江清澜自来了此处,一直在努力适应。

    封建社会中,等级大过天。普通人之间,交往还是适恰。但贵人阶层对平民,便如前些天的那位紫裙小女娘对他们一般,永远是用鼻孔看人的。

    这些豪奴,便是分了主人的权势,也带了倨傲。

    其实,平林、陌山作为东平王府世子爷的一等小厮,是该有这份做派的。

    常人道:宁娶大家奴,不要小家玉。便是说,大户人家的奴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