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杏花饭馆(美食): 27-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临安杏花饭馆(美食)》 27-30(第1/5页)

    第27章 酒酿绿豆冰汤圆(一)

    ◎江娘子,很有趣啊……◎

    “噼啪——噼啪——”

    一串鞭炮炸响之后,是雾腾腾的白烟。杏花饭馆被绕得云蒸霞蔚一般。

    江清澜站在门边,用手捂住团团的耳朵,看着虎子又去点树上的另一串鞭炮。

    杏花饭馆的左边,是一家卖酒的小作坊,右边是布店。

    两家的掌柜、伙计听见鞭炮声,都出来看。

    卖布的唤作孙娘子,是个矮矮胖胖的妇人,一脸的和气:“哟,这是开业啦?”

    江清澜早有准备,笑着把一碗酒酿绿豆冰汤圆塞在她手里。

    又对周围人道:

    “各位街坊邻居,妾姓江,初到此地,还请多多关照。”

    “小店今天开业,天热,绿豆冰汤圆冰凉解暑,免费赠送,请随意享用。”

    王蕙娘、团团和放完鞭炮的虎子,端着一碗碗冰汤圆,给大家分发。

    孙娘子体胖,怕热,日常是团扇不离手的。

    这下子,她捧着那碗冰汤圆,只觉泡在冰窟窿里一般,浑身都是凉气。

    她定睛再看:青花白瓷的小碗里,浮着一团团的绿与白,冒着丝丝冷气。

    如此颜色,光是看看,人的暑气先消了一半。

    原来,那白的小团子便是糯米丸子。因在成絮的酒酿水里煮过,有一股淡淡的酒香。

    绿的,却是熬煮得极软、极碎的绿豆,和碾碎了的冰沙混在一起。

    加了冰沙,难怪如此消暑。

    孙娘子的儿子才七八岁,是个小胖子。舀起满满一勺吞下,两眼放光:

    “哎呀,原来绿豆可以这么好吃?!”

    孙娘子听罢,老脸就是一红。

    原来,绿豆有清凉下火之效,孙娘子便经常熬煮绿豆粥。

    但大米粥本就味淡,加上绿豆,更是寡淡,小儿子说什么也不吃。

    如今,他在杏花饭馆吃到这个,只觉酒酿又凉又甜,糯米丸子软软糯糯。甚至绿豆那股难闻的气味,也变得香甜起来。

    对小孩子来说,口舌之欲大过天。小胖子也不管孙娘子什么反应,一双小眼睛又紧盯着竹簸箕里的卤肉。

    那里有卤鸡腿、卤猪耳、卤猪蹄、卤肘子各种,均是焦黄的颜色,散发着卤料与肉的香气。

    尤其可爱的是卤鸡蛋。

    它们都是被剥了壳的,一个个光溜溜的。身上却被划了三刀,好让浓香的卤水能够渗透进入,更加入味儿。

    另外一个簸箕里是素菜——卤海带、卤木耳、卤香菇,等等。有没被打捞完的川椒粒、茱萸片,藏在卤藕片的小孔、木耳的窝窝里。

    光一看这些,都觉得麻辣鲜香,令人满口生津。

    其他人也如孙娘子母子,有吹捧冰汤圆消夏解暑的,也有对卤肉卤菜感兴趣的,向王蕙娘等人打听价钱。

    正是啧啧称奇、吵闹混乱之际,一年轻郎君从外面进来:

    “江娘子,原来你上此处开饭馆来啦,叫我好找!”

    这人约莫十七八岁,下巴有些青茬茬的胡子。

    他那张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再遇故人的兴奋。

    但江清澜这人有点儿脸盲,在脑中搜寻一阵,着实没有印象。

    那人道:

    “哎呀,你不记得我啦!”

    “我姓高,在西山蹴鞠场,我领着人来买你的柠檬水。后来,咱们郭朝奉还买了你的神仙水方子。”

    “再后来,我去找你,你都收摊啦。我问那个卖瓜子的老人家,他说你在中瓦。可我去了好几次,也没瞧着你啊。”

    他这么一说,江清澜是想起来了。

    这高郎君是齐云社的,是第一批来买柠檬汁人。后来,还领了几个蓝衣球员来买。

    也不知,郭朝奉后来买她的方子,有没有高郎君的功劳。

    江清澜抱歉地一笑:

    “哟,对不住。妾忙着装修这儿,就没去中瓦了。是妾的不是。高郎君快进来坐,吃碗冰汤圆,消消暑。”

    说着,便引人进去。

    经过一小丫鬟身边时,江清澜忽觉有些不对劲儿,就多看了两眼。

    小丫鬟是隔壁酒馆的杂役,名唤彩珠。

    她倒伶俐,把眼睛从高郎君身上收回来,笑眯眯地道:

    “江娘子,这冰汤圆真好吃,我能再要一碗吗?”

    ——

    太阳下了山,夜风里带了些凉意。

    杨松捧着硕大一盆芍药,吭哧吭哧地下了八字桥。

    走了那么远的路,到杏花饭馆门口时,饶是凉风送爽,他也累得满头大汗。

    饭馆里客人穿梭不停,有买卤肉的,有买粥的,也有只来拿冰汤圆的。

    到处闹哄哄的,没人管站在门口的傻大个儿。

    杨松叉着手,歇足了气。正要扯着嗓子喊“江娘子”,忽的,从芍药绿叶、红花的间隙,他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登时,他瞪圆了小眼睛。

    “啊,言郎君。”他马上把叉着的手放了下来,行了个标准的大礼。

    见来人久没出声,便自己抬了头,有点儿好奇地问:

    “您不是说没空吗,怎么来了?”

    谢临川着一身天青色襕袍,举着一把洒金折扇,端的是玉树临风、风流倜傥。

    街上行人,无论男女老少,无人不往这边张望。

    只是,他在杏花饭馆门口溜溜达达的,时而又将身子隐到树影的黑暗中去,很有些鬼鬼祟祟的意味。

    听见杨松的问题,他只白了一眼,并不回答,似乎对那丛姹紫嫣红的芍药更感兴趣。

    盯了一会儿,他微皱着眉问:“这是你……送的贺礼?”

    “是啊。”杨松脱口而出。

    然而,不过一会儿,眼见得谢临川除了一把扇子外,两手空空,眉头却越皱越紧,他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杨松这人看着傻,却是大智若愚,不然,临安府尹也不会派他来应付谢临川。

    猛的一下,他豁然开朗,道:

    “不不不,这是我帮言郎君送的贺礼!”

    谢临川轻笑一声,唇角两个酒窝深深。

    他不再去想芍药花的事儿。

    往前走了两步,他让半边身子隐藏在树影之下,仰头看靛青色天幕中的酒旗。

    “杏花饭馆”四个大字,工整却不呆板,柔婉却不失筋骨。

    他自小对琴棋书画不感兴趣,却有一项本领——绘画、书法,只消看一眼,便能记住这人的走笔痕迹,识别是谁的作品。

    这字,他倒从未见过。

    难道,是她自己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