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之主竟是我自己: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诡异之主竟是我自己》 60-70(第15/20页)


    这天,在接受例行的每日一检时,宴泠昭突然想起一件事。

    “张教授,鬼母的调查报告能给我看一下吗?”他问道。

    张教授抬头,放下手中的检测仪器,露出疑惑的表情。

    见状,宴泠昭补充道:“那天我没太注意,但这几天通过不断回忆,我发现鬼母有些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她。”

    “这个不在我的职责范围内。”张教授摇摇头,“你得找朱德宏。这属于案件调查资料,我无权调阅。”

    检查结束后,宴泠昭拿出手机,拨通了朱德宏的电话。简单说明了自己的请求,朱德宏回道:

    “可以,我马上把资料发给你。”

    挂断电话后不出半分钟,一份加密文件就发送到了宴泠昭的手机上。宴泠昭点开文件:

    【基本资料】

    姓名:林怀思

    性别:女

    年龄:26岁

    死因:羊水栓塞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并发症死亡

    家庭状况:

    【附照片:一个年轻女性微笑着,笑容中带着几分青涩和腼腆】

    当翻看到最后的照片,宴泠昭终于知道自己为何会觉得眼熟了——这不就是他之前在小区里遇到的那个奇怪女人吗?

    结合资料上记载的鬼母首次出现的时间与他遭遇的日期,可以确定,当时他遇到的女人已经是鬼母了。

    正当宴泠昭陷入沉思时,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咦?”保安王大爷飘过来,目光落在屏幕上的照片上。

    ——按照张教授的请求,宴泠昭将众鬼都释放出来进行各种测试。王大爷刚完成了一轮能量波动测试,正在周围闲逛溜达。

    “怎么了?”宴泠昭转头问道。

    王大爷眯起眼睛,仔细端详着照片,表情变得肯定:“她好像是咱们小区的业主啊,这个长相,这个名字都对上了,确实是她。”

    得知鬼母生前也住在自己所在的小区,宴泠昭一时有些心绪复杂。

    目前,他已知鬼怪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生前遭受不公,怨气极重。另一种则是毫无征兆的转变为鬼,生前并无特别的怨气。

    王大爷、李小虎等就属于后一类——他们死前没有特别的怨恨,却依然变成了鬼。而林怀思的经历则明显属于前一类,她的遭遇充满了悲剧色彩。

    鬼怪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在宴泠昭心中挥之不去。他曾向张教授询问,得到的回答是国家研究了数十年至今仍未得出答案。

    等张教授心满意足的完成所有数据收集,宴泠昭准备将众鬼收回体内时,张教授突然问道:“你能控制他们吗?”

    这个问题张教授先前已经问过,宴泠昭不解他为何要重复问,但还是回答道:“可以。”

    张教授犹豫了一下,说:“如果他们不捣乱不乱跑,你可以把他们放出来。我们的初步研究表明,这些鬼魂在你体内和外部时的能量波动有所不同,让他们偶尔透透气可能对研究有帮助。”

    闷闷不乐的李小虎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欢呼起来:“好耶!我保证不乱跑!”

    手机鬼也眼前一亮:“那我可以打游戏吗?”

    宴泠昭:“”

    ***

    2060年10月18日

    上午九点。Y市某山区,汪家村。

    汪家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距离最近的城镇也有三十公里。这个只有四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近两个月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村里每家每户都在堂屋正中摆放了一个相同的木雕神像:

    一个头戴高冠、面目狰狞的人物形象。

    而这一切,始于约莫三个月前,村民汪文全的归来。

    汪文全今年40岁,早年离开村子到沿海地区打工,几十年来难得回家一次。

    两个月前,他突然衣锦还乡,不仅带回了不少钱财,还出资为村里修建了一条水泥路,解决了村民们多年来运输农产品的难题。

    “文全真是有出息了,不忘家乡啊!”老支书汪德明感叹道,村民们纷纷附和。

    在众人的敬佩声中,汪文全拿出了一个木雕神像。

    “这是我在外面偶然遇到的一位高人赐予的神像,名叫“蚀日真君”。”汪文全郑重其事的说道,“我就是拜了这位真君,生意才逐渐兴隆起来。如果乡亲们也愿意,可以同样得到真君的庇佑。”

    村民们对此反应不一。有人半信半疑,有人觉得这是迷信,还有人完全不在意。但面对汪文全的热情和他为村里做出的贡献,大家都不好直接拒绝。于是,许多人按照汪文全提供的模型,开始雕刻相似的神像放在家中,每日上香祭拜。

    奇迹般的,仅仅一周后,村里开始有了明显变化。

    一直以来,汪家村因地理位置偏远,村民们种出的农产品很难销售出去,往往需要自己找渠道,还经常被层层盘剥,到手的钱少得可怜。

    但在摆了神像的一周后,竟有收购商主动找到村里,以远高于往常的价格收购产品,甚至不挑拣品质。

    “你们看,这不是神明显灵了吗?”汪文全笑着对村民们说。

    原本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们开始动摇。随着更多人开始虔诚祭拜神像,村里的“好运”也越来越多——干旱季节突然下雨,生病的牲畜不药而愈,甚至有人在田边挖出了几块形状奇特的石头,被收藏家高价收购。

    两个多月过去,整个汪家村已经完全沉浸在对“赐福真君”的信仰中,家家户户日夜烧香祭拜,村口还专门建了一座小祠堂。

    然而就在一周前,汪文全突然召集全村人开会,表情异常凝重。

    “真君不满意了。”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祂对我说,我们的供奉不够虔诚,祂即将收回对汪家村的赐福。”

    这个消息在村民中引起了恐慌。

    没有了神明的赐福,他们将回到从前那种贫困潦倒的日子。

    “那我们该怎么办?”老支书焦急的问。

    汪文全沉默片刻,仿佛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沉声道:“真君说要祭人。”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如果是在两个月前,村民们肯定会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甚至可能直接将神像丢弃。但现在,利益的诱惑已经蒙蔽了他们的理智。虽然也有少数村民表示不安和反对,但在切身利益和集体压力下,他们最终选择了沉默。

    “献祭自己人肯定是不行的。”会议最后,有人提议,“要找外面的人。”

    于是,汪家村开始在通往村子的路口挂起了彩灯和横幅,上面写着“农家乐体验”、“采摘节”等字样。

    同时,几个年轻人被派到镇上的车站和旅游点,发放汪家村特色农产品体验的宣传单。

    为了能更快达成目的,汪家村还众筹了一些钱,交给旅行社做了宣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