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70-80(第19/21页)


    皇后睨他一眼,“能让你瞧一眼就不错了。”

    永琏抿唇笑,“儿子相信阿玛额娘的眼光。”

    乾隆和皇后说了,永琏跟他心有灵犀,也选中了舒穆禄家的姑娘。皇后觉得儿子平日看着没心没肺的,其实很有打算,知道给自己找助力。

    舒赫德的能力和品行都是有目共睹的,又是皇上信任的人,否则也不会让他掌管步军统领衙门。同时还是永琏他们的老师。这就是跟皇上表明态度,您信任的人,就是我信任的人。

    父子之间不会分出两套班底。皇上自然高兴。

    至于舒穆禄家那姑娘本人,皇后听说她生母早逝,之前还耽误了种痘,怪可怜见儿的。日后自己定然要多照顾几分。

    “既然是你汗阿玛和你都选定的姑娘,你就要珍惜,好好跟人家过日子。”皇后叮嘱儿子。

    永琏一个劲点头,“额娘,我跟您说一件事。”他说着挪到皇后身边,“我以后不打算要侧福晋和侍妾格格,您别在这事儿上替我费心。”

    皇后:“你现在说这话太早了。过两年你就不会这么说。”和亲王那样专情的人,还有两房侧福晋呢。

    永琏知道额娘不信,就说:“那这两年您先别替我操心,汗阿玛要给我安排,您也帮我拦着点儿。”

    皇后道:“好好好,我们没那么没眼色,你看我什么时候给你大哥院里放人了?”

    “额娘您最好了。”永琏给额娘作揖。

    这时候,永琪跑进来。钮伦跟在后面,“你快带着老五玩儿吧,这小子一刻也不消停,累死我了。”

    钮伦说着坐下,让宫女倒茶。

    永琪跑到永琏身边,“二哥陪我玩弹弓。”

    “走走走!”永琏说着站起身,带着永琪出去了。

    留牌子的几名秀女住在储秀宫。

    秀女们都乖乖待在自己屋子里,不敢随便走动也不敢乱说话。

    舒楠就很无聊,跟负责照看她们的嬷嬷聊天。留牌子这些秀女日后很有可能就是自己主子,嬷嬷们也不好怠慢。而且舒楠说话很有意思,聊得也是嬷嬷们感兴趣的话题。

    次日乾隆和皇后就知道了,未来儿媳妇是个话多的。

    乾隆一点都不意外,当年舒楠在宫里种牛痘还写了日记,见了自己也一点不拘谨。旺盛的表达欲根本压抑不住。

    这年头女孩以端庄娴静为好,像舒楠这样的性子其实不太符合选皇后的标准。

    但乾隆现在看儿媳妇也是有滤镜的,这姑娘性格开朗,至少小夫妻俩过起日子来不会沉闷。而且她日后也能哄着太后、皇后高兴。比那不会说话的强。

    复选时,太后和皇后也见了舒楠。

    二人都很满意,太后还和皇后说:“那孩子身体好,看着是个长寿的面相。”

    皇后就笑道:“皇额娘看人一向准,那可太好了。健健康康的最

    要紧。”

    只要妻子身体健康,再有个孩子,这家里就安定了,否则就算永琏不想有侧福晋和妾室,皇上也一定会给他安排的。

    又过几日,指婚的圣旨就下来了。永琏早上去尚书房,明瑞就恭喜他。

    片刻后舒赫德来了,明瑞又恭喜舒师父。

    舒赫德现在面对永琏,心情又不一样了。从前是寄予厚望的未来储君,现在又是未来女婿。

    他还不能嫌弃未来女婿,毕竟这女婿是他教出来的。

    二阿哥虽然有些懒散,但人品贵重,心地纯善,当年能鼓励自家女儿写小说,日后也不会因为这个事儿嫌弃自家女儿。把自家女儿托付给他,舒赫德很放心。

    朝中官员得知舒赫德的女儿被指给二阿哥,也都纷纷上门道喜。

    舒赫德叮嘱家人,日后更要谨慎,万万不可仗着和皇家的这层关系就飞扬跋扈。现有的正面例子,跟皇后的兄弟们学就是了。尤其要学习傅恒,比普通官员更勤勉认真。这才不愧对皇上对他的照拂。

    舒夫人再不喜欢舒楠,这会儿也得恭恭敬敬的捧着,这位日后八成就是主子娘娘,自己生的那些儿女,日后都得指望她拉扯。

    舒楠是看起来最淡定的一个,按部就班交稿,等着新书出版。与此同时关心一下她的嫁妆,比着大福晋的置办就是了,至少表面数量不能超过大福晋。

    婚期定在明年秋天,还有一年多,有充足的时间让内务府给永琏准备婚礼。

    二阿哥的婚事有了着落,也就意味着可以出来办差了。海望就和乾隆提出想辞掉制造局总管的位置。

    其实从他坐上这个位置开始,就有人等着想接他的班了。虽然很多人对内务府的差事不屑一顾,但制造局每年的利润在那摆着,制造局总管的位置是个肥差。

    而且制造局在朝中的位置会越来越重要,别看制造局属于内务府管辖,但地位跟工部不相上下。

    讷亲想接这个位置,被乾隆婉拒了。他都不打算让讷亲留在京城,当然不可能让他管制造局。

    钮祜禄家其他兄弟也不行,文化水平太低,唯一一个读书的爱必达,乾隆派他去江西了。

    工部很多懂技术的官员,要么资历不够,难以服众,要么被安排去铁路司。制造局的工匠们虽然懂技术不,但当总管可不是懂技术就行的,还要和各地官员扯皮,这些匠人在官员面前矮一头,肯定不行。

    乾隆就问海望,有没有看好的接班人。

    海望说:“奴才想了很久,朝中除了慧郡王,再无一人可胜任这个差事。”

    他把选永琏的理由讲了一遍,其实不用他讲,乾隆心里已经同意了。

    永琏对制造局的事儿本就很熟,甚至蒸汽机一开始就是他设计的。他接替海望,能立刻上手。

    而且如此重要的部门,交给其他宗室,乾隆都不放心。只有交给自家人,乾隆心里才踏实。

    乾隆点头,同意了海望的请求。

    当晚就和永琏商量,今年先让他在制造局学习行走,明年大婚后,就正式接海望的班。

    永琏想了想,自己到了领差事的年纪。外朝的事儿太麻烦,他不想和那些官场老油条扯皮。

    制造局最适合他,于是痛快地答应下来。

    第80章 第八十章随驾出巡

    乾隆十年又不是一个好年景。

    夏天直隶一带旱情严重,粮食歉收。

    这时候就体现出京张铁路的好处了,从各地迅速调拨粮食过去,速度快不说,成本也大大降低。

    总体粮价没怎么波动,百姓们也很安心。

    乾隆今年五月就下旨,决定秋天要带着太后巡行木兰,他还要去多伦诺尔召见蒙古王公。

    这回谁拦着也没用,从京城到张家口坐火车,不影响百姓秋收,也不需要沿路官员招待。花不了多少钱。

    官员们也知道,皇上今年铁了心要出巡,召见蒙古王公也确实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就没人吭声。

    而且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