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枝: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枝》 40-50(第20/21页)

速战速决。”

    徐闻铮眉头微蹙。

    外头透过营帐的缝隙,灌进来的冷风还在耳边呼嚎。

    “加派两队哨探,跟随郭将军的军队继续查探,一有动静马上来报。”

    徐闻铮暗忖,郭将军仅调兵一万,可见敌军来势不凶。只是这隆冬时节,积雪厚重,敌军若非万不得已,怎会选在此时长途奔袭?

    他眸光一沉,这些敌军怕只是诱敌的饵。前方风雪深处,必有伏兵蛰伏。敌军选在年关将至,天寒地冻之际发兵,恐怕是军中粮草已尽。唯有攻下唐州,才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徐闻铮阖上双目,脑海中倏忽浮现出唐州城北五十里外的牛芒山山势。他曾仔细研读过一本《北境山脉详注》。犹记得当年与父亲秉烛夜谈时,他指着牛芒山的这道天堑说过,这处天堑乃是天生的伏兵之地。

    徐闻铮猛地睁开眼,厉声说道,“再遣两名精锐斥候前往牛芒山探查,务必在天黑前回报!”

    陈颂抱拳领命,“是!”他转身疾步而出,帐帘被掀起时,营帐内猛地灌了一口刺骨的寒风。

    徐闻铮当即披上铠甲,手握银枪,亲自前往校场点兵。

    果然,日暮时,探子回报,牛芒山天堑处雪地上脚印凌乱,新雪覆盖不及,显然刚有人马频繁活动。

    果然不出所料。

    徐闻铮当即率军开拔,命部队沿西线山道迂回前行。若能出其不意袭敌后路,纵不能全歼伏兵,也能破了对面的埋伏。

    临行前,新兵们个个摩拳擦掌,眼中既有跃跃欲试的兴奋,又藏着几分对未知敌情的忐忑。

    可当他们看见徐闻铮端坐马上,神色如常,他们内心那股子躁动便渐渐平息下来。

    将军这般气定神闲,想来定有胜算。

    两个时辰后,徐闻铮率军悄然逼近天堑。他先派出一支二十人的小队,命他们举着火把,大张旗鼓地沿着山道行进,刀剑故意碰得叮当作响。自己则带着主力隐于后面的山坡上。

    将士们屏息趴在雪地里,箭矢都已搭在弦上,眼下只等敌军发现小队的踪迹。

    果然,当陈颂带领的诱敌小队刚踏入天堑,两侧山崖上便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雪团子便砸了下来。

    陈颂故作惊慌,猛地勒住缰绳,他扯着嗓子吼道,“不好!有埋伏!速速回去禀报将军!”

    声音顿时在山谷间回荡。

    小队当即调转马头,朝着来路疾驰而去。崖上的敌军似乎没料到这般变故。

    霎时间,天堑两侧的伏兵纷纷探出身来,为首的敌将一声呼喝,数百人马已顺着山脊冲下,眼看就要追上陈颂的诱敌小队。

    “放箭!”

    徐闻铮的喝令骤然划破风雪。

    刹那间,弓弦震响,乱箭齐发,黑压压的箭矢如飞蝗般扑向敌军。

    那头的敌军伏兵猝不及防,顿时慌不择路,乱成一团。箭雨过后,敌军死伤无数。

    徐闻铮长枪一指,将士们跟在他身后,迎击敌军,徐闻铮银甲上溅满敌人的鲜血,温热黏腻的血顺着他的脸颊滑落。

    借着地利之便,加上先前箭雨已重创敌军,他们渐渐占了上风,但不少新兵握刀的手仍在发抖,有个年轻士卒甚至弯腰吐了起来。

    徐闻铮见状,猛地挑飞一个敌兵的头盔,厉声喝道,“旌国儿郎,随我杀敌!”

    声如雷霆,震得新兵们一个激灵,纷纷咬牙跟上。

    待最后一名敌兵倒下时,山谷突然安静得可怕。

    此时天色渐白。

    活下来的士兵们茫然四顾,有人瘫坐在血泊里,检查自己的伤势,有人神色恍惚,还没缓过神来。

    徐闻铮持枪而立,浑身是血。

    硝烟未散,将士们望着徐闻铮的背影,终于明白他的威名都是敌人的尸骨垒起来的。平日那个温润的年轻将领,此刻甲胄浴血,宛若修罗。

    他在战场上就像一柄出鞘的利剑,每一招都直取要害。没有华丽的招式,只有精准致命的杀伐,枪法狠辣利落,兵器在他双手间切换自如,新兵们看得目瞪口呆。

    徐闻铮擦拭着枪尖上的血珠,沉声道,“全军听令,就地休整半个时辰。”

    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仿佛方才那场厮杀不过是一寻常的操练。

    将士们闻言,紧绷的身子这才松懈下来。有人直接仰倒在雪地上大口喘气,有人哆嗦着掏出水囊,给自己灌了几口水。

    徐闻铮靠在一块山石上,随手抓了一把雪擦拭枪杆,雪沫混着血,在指缝间渗出水来,透着淡淡的红色。

    徐闻铮眯起眼睛,快速清点着战场上的敌军尸首,方才一番厮杀,对方折损不过两千。

    阿契珂会将主力军放置在何处?

    他眉头微蹙,难道他的判断有误?敌军大费周章在此设伏,就为损耗他们这点兵力?

    这不合常理。

    难道,这是最后一道埋伏?

    远处山风卷着血腥味扑面而来,不一会儿,就将地上的鲜红掩盖干净。

    正思索间,一骑探子踏着风雪,朝徐闻铮疾驰而来。那斥候利落下马,单膝跪地急报,“禀参将!郭将军主力在三十里外遭遇狄国大军,现已全军压上!”

    徐闻铮冷声问道,“敌军兵力几何?”

    “近五万!”

    徐闻铮此时断定,五万大军在此时倾巢而出,长途奔袭,必是此刻狄国营寨内,粮草出了差池。

    他抬眼望向东北方向,那里就是狄军大营所在。徐闻铮的内心犹如明镜。

    朔风卷着雪粒拍打在徐闻铮的脸上,铠甲上的血迹开始凝结。

    徐闻铮抬手示意亲兵安置伤员,自己则站在一块凸起的山岩上,沉声说道,“想回家的,现在就可以离开。”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

    雪地里一片死寂。

    片刻后,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兵哆哆嗦嗦地站出来,头盔都快遮住他的眼睛。他不敢看徐闻铮,只低着头往南边挪步。

    众人见徐闻铮并未阻止,于是陆续有人站出来,跟在小兵身后陆续离开。

    徐闻铮始终抱臂而立,直到最后一道人走出视线。他才转身面向剩下的将士们。

    队伍已不足千人,却个个站得笔直。

    他忽然笑了,枪尖往北方一指,“剩下的将士们,随我继续北上!”

    此时风雪依旧逼人,他们的心却在发烫。

    众人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迂回前进。待到第二日暮色时分,终于摸到了狄军大营的后方。

    徐闻铮示意全军潜伏在山脊背面。他随手折了根枯枝,在积雪上划出几道深痕。将士们默契地围拢过来。

    徐闻铮对着陈颂说道,“你带八百弟兄去叫阵。待他们追出二里地,你们就往身后的陡坡上撤。”

    又转头看向另一名中军,沈大海,“你带两百精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