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之古代科举日常: 7、蛐蛐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女穿男之古代科举日常》 7、蛐蛐(第1/2页)

    归家路途中,老范头看看越往上的日头,即便春风吹着不冷不热,凉快的很,也让儿子折下路边一小截枝头下来。

    树枝上的杨树叶子每一片长的已有巴掌大小,绿油油的密集,完全能当把小蒲扇。

    兄弟两个轮流给拿着档二狗头上,没让晒着这个小脑袋。

    筐子里的小娃,并不老实的呆着,大人背着走路,头上给举着遮着,一会看看左边一会看看右边,头摇的欢腾。

    范大郎看爹也不说啥,也就没张口。

    一路上三人轮流背着,娃说自己想下来走,直接拒绝。

    这是两个村的人时日久了,踏出来的小径,西边邻村真正的路是村口往北,再往东从大河村路过,去往县城。

    但是大路那可费事了,办个事村民都走这捷径。

    但也是因为走出来的,很不平乎,怕娃再摔着,那可不中哩。

    于是除了下来尿尿,范二狗就这么被一路背回家。

    到家后,老李氏就在院子里忙活着,一看人迎上去,首先就是把筐子里的娃抱出来。

    粗糙的大手摸摸额头摸摸后背,心放下了。

    全须全尾的,也没着凉流汗,对着老头子给一个满意的眼神。

    接着也没管俩儿子,那么大人了也不用管,抱着孙孙给洗洗小脸就往屋里走。

    “乖孙,饿了吧,我的乖乖,先喝点水,我去给你盛饭。”

    日头正中,大中午的吃啥饭,范二狗机械的喝着水,脑子还没跟上奶奶的思路。

    半碗水下肚,先是闻到了食物的香气,再是眼前放在桌子上的碗筷。

    大海碗的疙瘩汤,盘子里的是蒸菜。

    来到这里,疙瘩汤是能吃,喜欢谈不上,但蒸菜是真很喜欢吃。

    好几种青菜和鲜嫩的树叶洗干净、蒸熟,再加上盐巴、蒜汁、香醋、小磨芝麻油调汁,本身独特的清爽入口,俘获味蕾。

    在奶奶的催促声中,大口吃起来。

    疙瘩汤喝着没想象的烫,转着碗边喝就更舒适。

    一炷香后,蒸菜吃的干干净净,旮沓汤还剩个小半。

    范二狗对奶奶说想吐,老李氏点头说喝不下就不喝,收走了碗筷去灶房。

    看着奶奶走出去,心里觉的这没发挥好,想来想去,早上吃了鸡蛋,路上也没走路消化的缘故。

    灶房内,老李氏把剩的喝完,用饭帚直接就把碗筷和铁锅刷出来。

    这面糊要干了,可就不好刷了,还得泡,早刷出来早利索。

    把锅台边也弄干净,抹抹嘴洗洗手去看二孙子。

    一进屋就见那么个小人板正的坐在那,离开啥样回来啥样,上手就搂抱怀中给揉着小肚子。

    揉了一会儿,吃饱饭碳水足的范二娃就开始打哈欠,头开始一点点的。

    老李氏没唤他,抱了起来去里屋放床上去,拿起蒲扇给轻轻扇着。

    *

    这时候没苍蝇蚊子,午觉睡的实在惬意。

    所以被轻声喊起来的时候,范二娃迷瞪着,不知道东南西北了都。

    老李氏给穿上个薄短卦系上,穿上鞋,“二娃,你爹娘他们回来了,两个弟弟给你逮了好玩意,去看看吧。”

    听到这话,正揉着眼睛的范二狗立刻精神了,快步就跑了出去。

    老李氏跟后面慢点慢点,紧跟着。

    恰巧三狗四狗也刚进屋,这一遇上,他们俩就炫耀手上的小黑罐子。

    但范二狗却第一时间注意到的是,两人手上密集的红点痘痘。

    他捏起俩人的手吹吹,“这是怎么了?”

    三狗四狗不好意思,他们可是男子汉,“没事,二哥,过几天就好了,捉毛毛虫就这样。”

    有袖子护着胳膊,手这个不当事。

    把手背身后,两人让看罐子里的蛐蛐。

    迎着这样的眼神,范二狗不愿服了好意,看到里面长长触角的小黑虫。

    长长的触角,黑黑的身子,纤细的几条腿,瞧着就厉害。

    叫声响亮,这就是蛐蛐啊,他上辈子真没见过。

    看着二哥这紧盯的模样,三狗四狗昂着脑袋直乐,“二哥,你来逗逗。”

    半截狗尾巴草,一拨楞这虫子就俯冲跟斗牛似的顶上来。

    手上传来震动,这小玩意竟然这么有劲,出乎预料的好玩。

    三人各拨愣着,斗来斗去,玩的一脑门汗,心神都放上面,被喊也没听到。

    直到三狗四狗屁|股上啪啪响起来,一抬头才发现外面暗了下来。

    大人们板着脸,“扣上盖子明个再玩,吃饭,不饿啊。”

    范二狗心里想还真不怎么饿,可坐桌子旁,才想起来中午就他一人份的饭。

    看向分饭的奶奶,闭上嘴装哑巴,老实吃饭。

    饭后收拾完,使劲擦了两遍桌子。

    老李氏喊着二娃让站起来,给量身。

    三狗四狗等着一起玩的,站一旁看着笑个不停。

    “二娃,胳膊再伸直些,嗯,很好。”

    “二娃,不要吸肚子,这里和肩膀宽松些更好。”

    啊,忘了麻布弹性差,布料得往大了做,想到宽松更舒适,就不那么僵硬了。

    量完了,老李氏轻拍一下孙子小屁屁,“出去玩吧。”

    又叮嘱一句,“以后贱名叫二娃,可别再让人喊你二狗了啊,旁人喊你也不能应。”

    范二娃脚步顿了下,不理解但也哦一声答应着。

    看着几个娃跑出去,老李氏让老二去看着,又警告了儿子儿媳们以后都得叫二娃。

    看着点头,露出丝满意。

    往后是老三的娃了,喊这个没份,年岁在这,喊二娃都比二狗强。

    去里屋柜子里开锁拿出布料,选出其中最好的细麻布料,本是过年给老三做新衣服剩下的料子,这给二娃做了也真是相配。

    *

    外面,成群的孩子中心,范二娃一说今个出村了,就得来一张张羡慕的脸,外加被催促着让说村外面啥样。

    啥样?想着绿油油的大片麦田,小片的蔬菜地,蒜苗地啥的,其实跟村口往外看也没两样,但他可不会这么说。

    小伙伴们这么期待,他就加工一下,说的跟冒险似的。

    范二郎站旁边靠着树,看着二娃,这听着都惊住了。

    啥转个弯突然被吓一跳,啥庄户地里有奇怪的动静。

    不就是顶着大太阳赶路吗,范二郎挠挠头,接着听到卖柴人的房子描述,连他个大人都听的入神。

    小孩们听的聚精会神,想着多大的房子,多大的院子,尽可能的想,也想不出来啥样。

    直到家里大人喊声传来,都依依不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