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成年代文男主的漂亮亲妈》 50-60(第20/26页)
,他们的卖得火爆。”
事实和钱良才说得没两样,对于舟市大部分来说,和马红一样,这甜辣味的一出来,原先的心头好麻辣味都要给它让步,甜辣在这个夏天,一下风靡整个舟市。
谁家待客要是能拿出
一包甜辣味的烤鱿鱼丝,那是顶顶体面的一件事,谁家第一次上门去丈母娘家,要是能拿上一家亲海鲜烤鱿鱼丝,三种口味各两包,整整六包的烤鱿鱼丝,那比送半拉猪腿还让人稀罕。
甜辣味烤鱿鱼丝的销量也出乎家属工厂所有人的预期,只半个月的时间,销量就已经是当月原味和麻辣味的总和,和东来厂烤鱿鱼丝生产间的萧条相比,家属工厂的生产如火如荼。
对钱良才来说在,这是他厂长生涯的耻辱,自从当上东来厂的厂长,他这日子就顺风顺水,原本一个小小的家属工厂,他实在是没看在眼里,让他说,这小作坊就应该在最开始,他们把整个舟市市场包圆的时候就关门大吉,哪能蹦跶到现在呢。
谁能想到呢,它不仅好好蹦跶到现在,人家还做大做强,风生水起。
原本想着,仿制出来烤鱿鱼丝,能把它按死,没成想,没把它按死,自己因着烤鱿鱼丝陷泥潭里出不来。
等采购员又递进来新消息,他更是莫名觉着不安。
“你说什么,码头上好几个给咱们供货的生产队,现在不来了?”
采购员比他还着急,“厂长,少了两三家生产队,原本咱们自己的捕捞队加上码头上那些个货,咱们供应是足量的,可您也知道,今年上头下红头文,老百姓购买需求量增加,咱们的计划也提产,这供应上就有些紧巴,可偏偏……”
钱良才拍桌,“偏偏什么!你说话别吞吞吐吐的!”
采购员一闭眼,“偏偏您说咱工厂自己养捕捞队成本高,去年年底给优化掉一半,弄到后勤上去了,现在这码头上供货不足,咱们自己的捕捞量也上不来,已经快有车间要停产了厂长。”
钱良才一呆,这才想起来,是了,去年年底,因着那烤鱿鱼丝耗费大,弄得账面上不好看,他思来想去,把捕捞队的人给弄下去一半,工资也给砍掉不少,原想着那码头上,那么老多的生产队来送货,只有他们挑拣压价的份,哪能不够呢。
“少那两三家,还能耽误咱们吗,之前不是说有十来家的生产队?”
采购员重重喊一声,“厂长!是有十来家,可咱舟市现在发展的好,那些个国营饭店开得好着呢,光那些饭店的采购员每天要的东西就不少,人家有些都和生产队签了合同,每天定点定量供应,咱们根本就插不上手,您赶紧想想办法吧。”
“那少的那几家哪去了?”
“我听说是给家属工厂专门捞鱿鱼去了。”
钱良才听得一呆,然后气愤懊恼灰心,杂七杂八的情绪一股脑冲过来,让他险些站不住脚,“又是家属工厂,又是家属工厂!”
这家属工厂,就是的东来厂的克星!
不提焦头烂额的东来厂,如今的家属工厂,可是大踏步朝前走的。
是的,如今和家属工厂合作的生产队已经达到三家,最开始,只临海大队和家属工厂自己的捕捞队就能保质保量供应,可自从甜辣味的烤鱿鱼丝上市,对鱿鱼的需求量激增,更不用说榆市那边尝过甜辣味的口味后,只这一个口味,就直接下了每月两千斤的订单。
这样一来,现有的捕捞量是指定不够的,范树云考察后又选两家,这两家专搞捕捞,初步处理这些还是临海大队来,算是定点初加工。
这样一来,两个市的供应才算有保障。
可同样的,所有人都认识到,家属工厂以后会越来越好,继续扩建是必须的,按照他们现在的销量,不说他们的东西推到商业部,就算是再多供应一个城市,都支撑不住。
范树云如今时时翻看田园给她的工厂最终设计图,计划着下一步的扩建,不用想,接下来又将是忙忙碌碌的一年。
不过忙碌是大人们的事,对孩子们来说,日子是欢乐而无忧的,只是随着盛夏临近,这份快乐又添上一些离别的愁绪。
因为夏天过后,几个孩子就要升入小学,离开这个给他们无数快乐的育红班。
这里面最为不舍的就是孟圆圆小朋友,她曾经是育红班第一个轮流小班长,也是好多人的大姐姐,她喜欢育红班所有,游戏室同学们还有老师,所以每次想到离别,她眼里都要带上一包泪。
为着这,她没少对着李于蓝哭,央着还要继续上育红班。
要是让李于蓝说,这上小学学的东西可不一定比育红班多,可她也知道,就算今年再上一年育红班,明年也得上小学,育红班是好,可到了年龄,这小学总得上。
思来想去,李于蓝找田园拿主意。
不过李于蓝还真不是第一个找田园的,育红班里,但凡到了年纪该上小学的,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愿意去。
田园听着李于蓝说完,先笑起来,“李嫂子,不瞒你说,可不止你一个人来找我问这个事。”
李于蓝朝着田园凑近些身子,“你说咋整,这孩子想起要上小学就要哭一场,就舍不得咱们育红班,你说家属院好些个哥哥姐姐的都在小学呢,这也不用害怕打怵啊,咋就不愿意上呢。”
田园也知道这个情况,因为在育红班里,孩子们也经常和她说舍不得,“舍不得是舍不得,可这小学我想着,还是得上。”
她说着自己收集到的情报,“咱们家属院在四方小学上学的孩子不少,你也知道,这几年外头乱,老师都被扣上臭老九的帽子,可咱们四方岛没那些风气,我打听过,四方小学的乔校长很负责任,把孩子们送过去,家长可以放心。”
见李于蓝听得认真,田园继续说另一个事情,“前些天我收到方记者的信,她在里面透露,现在的形势越来越好,翻天覆地也许就在眼前,以后就是天宽地广,所以我想着,让孩子们去吧,上小学初中上高中上大学,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这第一步总要走。”
明明是轻描淡写的口吻,可李于蓝莫名就有些热血沸腾,她重重点头,“成,田老师,我听你的。”
田园安抚她,“孩子们毕竟也是上过半年多的育红班,大家都有感情,一想到分离,有焦虑是正常的,放心吧,这些日子,我带着他们转变。”
这话并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田园是真正开始让孩子们接受。
她直接联系四方小学的乔校长,组织了一次小学参观活动。
接待育红班的孩子们,这种经历对于乔耕书来说,还是头一遭,听着田园说完来意之后,他都有些傻眼。
“田老师,你是说,你要带着孩子们来我们小学参观?可是咱们这小学一眼就能望到头,也没什么好看的啊。”
四方小学在四方岛镇中心的位置,算是个镇小学,四方镇周围六七个生产队,三四百户人家,其实孩子并不少,可好多人家都觉得上学没什么用,要么上两年下学,要么直接就不让上,在家看弟弟妹妹。
所以整个学校,五个年级五个班,多的三四十个人,少的班也就二三十个人,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