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北境边关生存日常》 14、十分无赖(第2/2页)
巷本就不远,姐弟俩并未租车,打算步行回家。
这会儿日头已经有点儿高,走了一会儿两人都有些出汗。快走到家门口时,唐宛远远便看见自家小院前有两个妇人在门口张望。
姐弟俩脸色都沉下来。
那是吴大、吴二的媳妇。
“又来了。”唐睦低声嘀咕。
“别理她们就行。”唐宛道。
自从前几日县衙将吴氏兄弟收押之后,案子便进入实地走访和取证阶段。唐宛与唐睦姐弟也趁这空当赶紧着手解决春耕问题。
别家春播都已过半,自家的三十亩军田还撂在那儿,农时不等人,必须得尽快找到新佃户接手,否则一年的收成都完了。
唐宛打定主意,等县衙的官差们取证完毕,立刻换人种田。
可寻找佃户这件事,竟然没他们想得那么容易。
为此唐宛还找了邻居葛三娘和老沈头取经,在他们的建议下找了城中的牙行帮忙物色。
牙行类似现世的中介,只要钱给够,不管是寻佃户、招短工,还是买牲畜,他们都能帮上忙。
就是他们找人的时机实在不算好,合适的人早就被雇走了。
三十亩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方方面面的一早就该预备着,等到这时候才开始招佃户,属实有些临时抱佛脚的意思在。
这也是之前他们没想换人的原因,要不是吴家人太过份,唐宛都想着要不再忍一年。
不过军田到底吃香,消息放出去倒也陆续有人来问。这两日牙行便约了几家人来相看,若能谈得妥,便即刻开耕。
唐宛前世虽然也种过田,可都是在高科技和钞能力的加持下进行的,目的也是为了吸引流量搞噱头。如今靠的是最朴素的人力牲畜,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原本的方案,继续找佃户,开春先把这季的收成保住再说。
这边忙着找新佃户,旧佃户那边的麻烦却还没消停。
吴家人的意思,竟然还有些不甘心,想要继续耕种他们家的地。
一开始,他们没直接上门,而是去衙门打点。
可惜到底只是佃户,手头没几两银子,连县太爷的门槛都没摸着。范大人又素来刚正,不肯通融。
眼见靠不上官府,便有人出了个主意:“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如求唐家姐弟松口。”
于是这几日,吴大、吴二的媳妇就蹲守在唐家门前,不见人还好,一见人就立刻跪地痛哭,哭声又尖又响,离得老远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十分无赖。
果不其然,见唐宛姐弟从街口回来,那两个妇人立刻扯出帕子,扑通跪下,嘴里开始哭唱起来。
“宛娘子,睦哥儿,你们就行行好吧……我们男人是一时糊涂,求您看在这么多年,我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饶他们这一回罢……”
她们倒是巴望着能哭出点围观群众,引得人来说和。
可惜唐宛早有防备。这几日她给邻里几家都送去了亲手做的玉米饼和鸡蛋摊饼,给众人说清了事情的原委。
她没求邻居为他们开口、做主,只求他们在这群无赖上门的时候不要围观。
此刻,街巷静悄悄的,门窗紧闭,没有一户人家探头张望。
围观的人一个也没有,吴家媳妇哭得再卖力,也只像在唱独角戏。
案子已由县衙受理,该怎么判自有官府决断,唐宛此刻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结果,而不是跟无赖扯皮。
她拉着弟弟的手,目不斜视地开门回院。
吴大家的眼见哭没用,上前似乎想扑住她的腿,被唐宛一个眼神横回去。
早在吴家人第一次登门哭闹时,她就警告过,谁敢动她姐弟一下,县衙收押的人就不止吴大吴二。
吴家人终归心虚,这才不敢造次。
吴大家的只能捂着帕子继续哭嚎:“我们不是故意骗主家啊,是那年收成不好,孩子们饿得没法子了……”
至于擅自弃种军田,另起荒地一事,却始终只字不提。
唐宛冷冷一笑:“吴婶子,好叫你知道,不是谁嗓门大、谁嚎得响,谁就有理。我家的邻居,知道得可不比县衙官爷少。你看看你们在门口哭了两天,有谁理过你们?”
吴家两人一滞。
原本她们还指望着靠哭嚎唬住唐家姐弟,再打动些街坊,兴许真能翻个案子。谁曾想,榆树巷这几家家家闭门,根本没人接茬。
只怕自家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早就传得街头巷尾尽人皆知,眼下虽没围观,屋里指不定怎么啐骂他们。
“不论新田旧田,我唐家的地是一定要收的。你们先前吞了的军粮,也得一粒不少地吐出来。”
“侵占军田可是大罪,若官府真要追责,你们一家老小都没好下场。与其在这里哭嚎做无用功,还不如回去想想办法,趁早筹粮,把窟窿补上。”
她声音不高,却像一记记重锤敲在两妇人心头。
“若不想跟吴大吴二一道,押去流民营服苦役,就好自为之吧。”
话落,唐宛牵着唐睦回屋,院门“咔哒”一声落闩,不再理会外面死一般的沉寂。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