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好运[快穿]: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天生好运[快穿]》 80-90(第7/16页)


    不过也还好,跟后世的那些鸡娃的家长比,她还是差了不少段位的。

    只是当下,跟周围的父母相比,有些严厉。

    此时,今晚梧桐巷的人都晚饭时讨论今天终于搬过来的走大运的有钱人:乔妤母子三人。

    有一位从乡下返城的离异男知青,眼睛中闪过一闪而逝的算计。

    他是今年四月才回城的返城知青,是接的亲妈的班,在巷子外面不远处的一条街道上的街道小工厂上班。

    回到家里后,虽然父母也分到了如今的房子,两间半的房子,可家里除了父母,还有同样返城的知青弟弟妹妹,以及更小的还在读书的弟弟。

    家里住的紧巴巴。

    他现在虽然不急着结婚,但眼前出现了一个不错的人选,能带给他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还有富裕的生活,他想

    这个打主意的离婚返城男知青,就是老王家的大儿子:王志国,平时看起来蔫蔫的。

    他在东北农村还有一个女儿,不过,那孩子他估计是不会认了。

    此时巷子里,不少人家都已经搭好了临时的简易床,罩好了蚊帐。

    浩浩荡荡的两大人六个孩子,一座院子一座院子的拜访。

    一家一户的发自制的雪糕。

    还让巷子里的人家,有小孩子的来她家小卖部喝绿豆沙,自带小碗。

    两大桶的冰绿豆沙,也不知道够不够。

    很快,拿了雪糕的人家,都帮乔妤去通知其余的人家。

    很快梧桐巷热闹了起来。

    孟柯,严泽,还有送雪糕的人家的大孩子都帮忙出来维护秩序。

    孩子们在外面排队,都拿着小碗。

    也有家里没有十二岁以下孩子,都来看热闹。

    梧桐巷热闹了起来。

    “好喝吗?”一个孩子刚刚被盛了一小碗的绿豆沙,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口,整个人透心凉,舒服的很,那一脸的享受在小卖部外面的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扎眼。

    被一侧靠在墙上的一位十八岁的少年看见,忍不住的吞咽口水,好奇的问道。

    小小的男孩子,仰起头,高兴的嘿嘿笑,“好喝,好好喝,是我这辈子喝过的最好喝的绿豆沙。”

    里面有放陈皮,绿豆沙中加入陈皮是传统做法,主要用于中和绿豆的寒性、提升风味并增强健脾功效。陈皮性温,含有挥发油等成分,可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腹胀等问题。(这一段摘自百度)。

    乔妤放了一些陈皮,也放了一些冰糖,还是空间农场里面制作的含有微弱灵气的冰糖。

    味道自然更好。

    提升的可不只是一点点味道。

    不过小家伙的一句一辈子,逗笑了周围的看热闹的成年人。

    “小木头,你才几岁,就一辈子。”

    可小木头小脑袋一昂,脆生生的说,“乔阿姨家的绿豆沙是最好的。”

    反正人家不说一辈子的话了。

    是个会说话的小家伙,乔妤都被小家伙逗乐了。

    周围看热闹的成年人,都看的清清楚楚,每个孩子都是那种大锅勺盛绿豆沙,都是两勺。

    不多不少,无论你拿多大的碗,也是两勺,这时候就没有后世的那种小饭碗。

    如今的小碗,针对后世来说,也不是小碗,正好能装两勺绿豆沙。

    乔妤是试过的。

    第85章 八零俏寡妇(04)

    搬来梧桐巷已经一个月,与巷子里的居民都混了个脸熟,周围的巷子,外面马路对面的人家,也有不少人来光顾她家的生意。

    附近文家的亲戚也拜访了一遍,这些妈妈的堂哥堂姐堂妹,对原主其实也不错。

    原主死的那次去婆家借钱,也是因为觉得婆家有钱,加上她的工作给了小姑子,还有亡夫的抚恤金也被朱家抢走了,这些是朱家人欠自己的。

    可谁知道,朱家人推了她一把,就死翘翘了。

    虽然有人也付出了代价,但其余的人没有付出代价。

    那些人也帮原主找过朱家的麻烦,也帮她出过气,至于金钱上的帮助也有,只是没有那么大。

    这

    点乔妤能理解。

    这年月条件都一般,便是家里有些存款的,那也不多,家里的孩子多,花钱的地方也多。

    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

    有钱也不能大撒把。

    能借给原主钱就不错了,至于多少,已经尽心了。至少人家没有找借口不借。

    这种事,不能想太深,想太深钻牛角尖,劳心的是自己个儿。

    如今乔妤与隔壁的张娟,田洁,关系处的都不错,都是好性格,张娟虽然对孩子的成绩看重,但她性格是温柔的。

    田洁是个直爽的性子。

    今天是周日,两人买完菜回来,没啥事来乔妤的小卖部吹风扇,聊天。

    “乔妤,你怎么不带着孩子就住在港岛那边,听说那边的教育比我们这好?”

    张娟好奇的问道。

    她纯粹从教育的角度好奇。

    乔妤望了一下外面,才调转目光,看向张娟,声音不大,但也足够田洁,张娟听的很清楚。

    “你们觉得港岛好,我也觉得港岛好,但只是去短暂的游玩,我很喜欢。

    可如果是长住,特别是让孩子们在那边读书,那是不行的。”

    “为啥啊,那边有什么不好?”田洁就纯粹是好奇。

    “那边很好,全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高楼大厦,到处的充斥着金钱的味道。

    但那边作为约翰牛国的殖民地,不少人已经黄皮他国心,瞧不起我们国家,也瞧不起内地,他们读书也没有本国的啥历史,那段屈辱史早已被他们抛却脑后。

    那些人,不认同我们,真正还惦记祖国惦记国人的,只有那老一辈。

    要想港人认同我们,还得等到港岛回归祖国后,即便回归后,想掰正那些人的想法,认同感,那也需要时间。

    如今的他们,外国的月亮比华国的圆,外国人放的屁比国人放的香。

    当然也有年轻人认同我们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早已变成了黄皮白瓤的香蕉人。

    我不想我的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我希望他们不说多爱国,但至少要在一个正确的环境下成长,日后至少不会危害自己的国家,不说一些反动的话,做一些反动的事。

    等长大以后,满了十七八岁,三观已经建立,对自己的国家,对这个社会有了正确的认识,他们想出国读书我也不反对。

    但我不会同意他们以后留在国外不回来,国外现在是比我们发达。可我们的国家,也不会一直这样,我相信过几年,会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

    未来的国家,还需要下一代人去建设,我希望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