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卷王女配不干了[快穿]》 40-50(第16/27页)
营的后,皇帝忍不住皱眉,没在开口要户部拨银子。
皇帝:“既然夏税还没到国库,那就安排他们就地征收粮食,将地方准备的田赋先充当粮饷。”
“陛下,这样怕是会乱套,很容易人吃空饷。”中极殿大学士站出来反对,“不妨先让士兵准备好一月的口粮,等平定叛乱后,将收没的粮饷下给将士们。”
“陛下可调五万精兵前去平叛,加上十五万地方驻军辅助,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了。”
皇帝听到后觉得颇有道理,既然国库现在没钱,那就让士兵先自带口粮。只要打赢,难道要担心没钱发给士兵吗?
北境军前前后后吞吃了不知道多少粮饷,保不准补足士兵口粮后,还能反过来充盈国库。
“父皇,这怕是不妥,如若……”周王有些看不下去,打仗让士兵自带口粮,这仗还能打起来吗?怕不是对面随便唬上两句,他们这边的军心就会溃散。
“怎么,你难道要朕将你大哥和首辅交出去?任由黎见微那个反贼处置!”皇帝打断了周王的话,将自己的独断展现的淋漓尽致。
“就按照爱卿说的去办,如有不同一律格杀勿论!如果一个月还不能平定叛乱的话,主将提头来见朕!”
说着说着,皇帝的执行又重新回来了。
区区十二万北境军有什么值得害怕的,京城驻军二十万不说,地方驻军联合起来也能有二十万,难道还能让黎见微逐个击破不成?-
哈,让士兵自带粮草来和自己打仗?是皇帝脑子被吃了,还是他根本就没脑子?
“我从未见过如此可笑之事。”黎见微是真的没忍住。
退一步说,即便皇帝的脑袋不好用了,可满朝文武的脑袋难道也都是摆设吗?这样的提议是什么被内阁通过,然后下发下去的?
“应当是国库没银子了。”从平阳府赶到太原府的舒珩认真分析。
“去年国库的存银就不足一千万两,逢年过节之时皇帝又大摆宴席赏赐给臣下许多黄金布匹,加上其余零零散散的开支,国库怕是不足五百万两。”
停顿一会后,舒珩继续说道,“国库可能连五百万两也没有,南方已经又多股起义军,最少有十万大军在不停作战,他们所产生的消耗也是一笔不菲的数字。”
“这样算了,我现在富可敌国。”黎见微说道,顺手地上抄家结果。
“单是太原知府的宅院里,就抄出白银五十万两,其余古玩字画不计其数,要是把剩余官员的家也给抄了,说不定能凑出六百万两。”
舒珩忍不住皱眉,“知府一任为三年,他上任甚至不满三年。”
“他宅院内查抄出来的银两越多,就代表这里的百姓过的越是贫苦。”黎见微说道。
“小舒大人,我准备暂时在太原休整两个月,等重新完成官员任免后,再继续往京城出兵,你觉得如何?”
舒珩认真思考,她对如何调兵遣将不怎么精通,但知道什么叫做民心所向。
“将军可以将自己的做为宣言出去,如果连果腹都做不到,队伍的士气肯定很差,将军说不定可以轻松将其收服。”
黎见微点头:“是个好主意,可俘虏变多的话,我们的粮草就不够了。”
“将军不妨让那些投降的士兵参与耕作,这样一来也算是让他们自食其力。”舒珩说道,“而且将军可以用抄家得到的银两采买粮食,太原府内的粮商肯定非常愿意再这个时候出售粮食。”
比起要被砍头的官员来说,有钱的粮商一定不会介意用一些粮食来换取自己脑袋的平安。
“不能把他们都砍了吗?他们哄抬粮价间接害死不少百姓。”黎见微诚恳发问。
贪官都砍了,多砍几个奸商应当也没事吧?
舒珩面露严肃,一脸正色:“不可,太原内四大粮商都是百年老字号,将军贸然动手只会让其余商户担惊受怕,从而想法设防逃离太原。”
“如果将军真的想要惩戒他们,可以在大局已定后慢慢和他们清算,不必急于一时。”
“现在稳定局势才是最重要的。”舒珩强调。
【作者有话说】
搓手手今天一定早一点[可怜]
第47章 世界三【7】
◎现在才知道害怕吗?◎
如何应对需要自备粮草的军队?很简单,只需要一个字——拖。
阵亡千人才拿下的太原城此时发挥出极大作用,在非精锐和人数占劣势的情况下,都能守一守,就更别说换成全是精锐的五万北境军。
朝廷派来担任大将的是兵部侍郎贺越,去年曾经带领三千人平定过近万人的民间起义,所以被从地方指挥使被提拔为兵部大员,此时又成为平叛大将军。
贺越懂些兵法,他也清楚让手底下士兵自带粮草这个提议很荒谬。但他不敢反对皇帝,只是在大军集结完毕后宣布攻城,想要用足够大的人数优势平定太原。
黎见微的对策也很简单,死守太原即可,第一轮三天的交锋下来,北境军只有个别因为动作太快扭伤,并没有出现将士死亡。
对方难道没有投石车吗?
当然是有的,只不过早在他们攻城的前一天,就被黎见微带着亲卫一把火烧掉。
强攻无果后,贺越试图用围困的手段把黎见微困死在太原城,只要叛军主将一死,剩下来的残兵败将也不足为患。
很不错的主意,可贺越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根本就做不到截断太原城后方的粮草供应。
平阳府内驻扎的北境军不是吃干饭的,只要发现敌军就利落派骑兵出来冲锋,没几个来回就将步兵方阵冲散。
“我们将军说了,降兵不杀,只要愿意在城内干活,就给饭吃!”
“将军看不下去奸臣当道鱼肉百姓!故而起兵清君侧!”
负责冲锋的骑兵将领苗云大声说道,她本来是后勤军的统领,打完匈奴靠着俘获的战马在后勤军拉出足足三千骑兵,正式成为黎见微麾下的一员大将。
后勤军也同原本的边境军一样,统一改编为北境军,原本的五万姐妹有三万留在北境,最精锐的两万则是追随自家将军一同起兵。
苗云的大嗓门不输韩将军,带着劝降口号完成三个来回的冲锋后,需要自带口粮的万人队伍就军心溃散,有不少当场就丢下武器投降,表示自己愿意跟着苗云回去平阳府,只要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就可-
“苗云来报,朝廷的军队比我们预想中的还要糟糕,朝廷根本就没给将士太多准备时间,说是要他们带着一个月的口粮,但半数以上的士兵没有足够的粮食。”
“朝廷在将士急行军的时候也不管口粮,两军交战不过十天,就已经有人吃不上饭,需要向同僚借粮食,或者是跑去周围村子里抢夺粮食。”
黎见微说道,将手里的折子合起来递给舒珩。
舒珩很是自然的接过,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这样一来想要劝降士兵很容易,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粮草问题。”
“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