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卷王女配不干了[快穿]》 50-60(第3/27页)
不过即便女考生们处于劣势,她们最后交出的答卷也很漂亮。
“本次乡试共设立十五个考点,应考人数两万三千五百六十七人,一共录取九百一十五人,其中二百五十一人为女子,其余为男子。”舒珩报出最后的数据。
乡试规定的最低女子录取人数为十人,比起会试要低很多。
而现在的数据证明,即便没有规定最低录取人数,女子也一样能考过男子。
舒珩:“得到五品官员作保的女考生一共一百六十三人,如若此次成为举人的女子全部赴京赶考,明年三月的会试一共会有四百一十四位女考生。”
黎见微露出满意的笑容,“成为举人的这二百五十一人,每人朕都赐下五十两银子当成盘缠,通知各地知府,务必要让她们顺顺利利来到京城赶考。”
“要是朕听到某某举人在路上出意外,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没抵达京城的话,按照籍贯追责地方长官。”
舒珩一脸淡定的应下,“是否要一并赐予男举人赏银,让百姓知道陛下一视同仁?”
黎见微摆摆手:“不,这份殊荣朕只给这一届的女举人,朕就是要百姓知道,女子入仕能被朕重用。”
“陛下,宁波府送来八百里加急战报。”侍卫低头进来,语气急促。
“呈上来。”黎见微下意识皱眉。
战报经由舒珩的收被送到黎见微手里,随即被展开。
黎见微一目十行,看完战报的内容后忍不住拍桌,“岂有此理,小小倭寇也敢冒犯我大黎的领地!”
“来人,宣内阁和六部尚书议事。”黎见微顺手将战报递给舒珩。
舒珩认真阅读,到最后眉头拧的比黎见微还紧,“陛下,水师大多是前朝留下来的将领,战斗力……”
“海战打不赢,难道倭寇登岛后还打不赢吗?”黎见微说道,“朕也有让人在福建一带训练水师,看来是时候让他们活动筋骨了。”
半个时辰后,重臣们在乾清宫碰面,战报被舒珩交给他们传阅。
黎见微:“朕觉得必须好好教训倭寇,最好能反攻到倭寇本土,把他们打趴下,就如同朕当初对付匈奴一样。”
户部尚书稍显犹豫,“陛下,水师训练需要时间,去年陛下又免了百姓田赋,国库怕是拿不出太多银两来。”
“朕抄了那么多贪官污吏的家,还没填满国库?”黎见微惊讶,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加在一起,抄家所得的银两应当在千万两以上了吧?
户部尚书拱手,逻辑清晰的开始盘账本,“陛下去年拨款两百万两修建河道,三百万两为各地军费,另外扩建学堂,招收夫子等费用,也由国库拨款……”
黎见微啊了一声,“那朕现在让监查卫抄家来得及吗?”
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选择看向舒珩,用眼神向她求助。
你快劝一劝陛下啊,国库一没钱就抄家真不是一个好习惯!
舒珩轻咳一声,“陛下,夏税快要入库了,下月或许国库就充盈了。”
户部尚书瞪大眼,她是要舒珩去劝说陛下,不是要她劝陛下提前透支国库啊!她管钱真的很辛苦!
黎见微摸了摸下巴,“唔,那就对外放出消息,朕有意选十位皇商出来,可享受从六品的待遇。”
“报名费一百两,先从州府开始选一百个商户出来,然后到京城进行第二轮次选拔,报名费一千两,最后入围的十个人朕会亲自见一见他们。”
“对了,皇商三年重新选一次,前一任皇商可直接参与第二轮次选拔。”黎见微补充道。
户部尚书开始头脑风暴,如果按照科举的规模从十五个州府选,按照一百两的报名费用,每个地方报名的人数的都会超过一百人。
那么第一轮国库最少能得到十五万两,第二轮的话就是十万两,正常来说总收入不会低于二十五万两。
面见陛下对于士农工商最底层的商人来说是莫大的荣幸,更别说还能享受从六品的官员待遇,或许初试人数会比自己预料的还要多许多。
户部尚书算的心潮澎湃,发自内心的开口,“陛下,不妨放宽条件,从地方选两百个商户出来到京城进行复试。皇商如果拥有从六品官职,应当由户部对其进行考核和培训。”
户部尚书一脸正色,“臣以为他们每年应当缴纳一万两银子到国库,用来证明他们有资格为陛下效劳。”
黎见微眨眨眼,她以为自己已经很能薅了,但没想到新任户部尚书比自己还心黑。
【作者有话说】
搓手手
第52章 世界三【12】
◎科举舞弊?◎
户部尚书的提议很快就被黎见微通过,谁主张谁负责,户部尚书本就是自己发掘的人才,她说能这样薅,那就薅!
遴选皇商的提议被通过后,水师军费不够情况就得到缓解。
水师原本一共八万人,经过商议后黎见微大手一挥调走四万用于宁波府一带抗击倭寇,随后在地方募兵两万充当水师后备军。
南边原本的八万平叛军在去年完成任务后被打散安排到地方卫所,届时会抽调三万精锐出来,合计七万将士守卫宁波府,并且尝试对倭寇进行反击。
没办法,水师的培养做不到一蹴而就,尤其是大型船只建造需要大量时间,如果想要荡平倭寇,就需要做好长期准备。
“陛下,福建一带海上贸易变多,臣觉得陛下可以派遣专使负责,外来海商对我朝茶叶、瓷器等需求量很高。”工部尚书说道。
“就从市舶司里面调人出来吧。”黎见微思忖片刻,“此事你们两人商量着来,只要是海上贸易就要给朕交税,如若发现欺上瞒下,严惩。”
“臣遵旨。”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齐声应道。
相比起才三十岁的户部尚书,年过半百的工部尚书明显更有经验,所以此事就变成工部尚书主导。
议事主题先是从宁波府战报开始,随后是国库问题,中途拐到到海上贸易不说,到要收尾的时候,刑部又表示某些律法已经太过老旧,需要根据情况制定新的。
黎见微不允许臣下分走太多的皇权,但也不会事无巨细的全部过问,只是把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人一并加进来,让他们三方一起讨论新的大黎律要如何修订。
最后还没忘记把自己最信任的小舒大人塞进去当作监督人员,给她一票否决不合理律法的权力。
“臣遵旨。”大臣们早就对此见怪不怪,他们已经学会从舒珩是否加入来判断陛下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
如果陛下没有派舒珩挂名监督,他们可以适当放缓速度,甚至暗地里操作一下。如果有的话,那么最好是老老实实、兢兢业业的完成。
不然就会像某个大理寺官员一样,直接被抄家,家中成年的流放,未成年的无论男女都去教坊司打工。
值得一提的是,教坊司管辖下的十六楼也被清洗了一遍,已经变成纯粹提供歌舞表演的地方。如果有不长眼的人酒后昏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