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亲夫郎的书生赘婿: 17、第 17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娶亲夫郎的书生赘婿》 17、第 17 章(第1/2页)

    两人说了半天,肚子都饿了,柳夏干脆叫了两个菜到房间里吃。

    扒饭期间,柳夏跟陆景又说起闲话。

    “今天本来说到衙门里办完事,顺道带你去拜见一下爷奶大伯,现金想想还是找个时间专门拜访的好。”

    柳夏犹豫解释道:“本来该我爹带头去的,只是我爹当年因为一些事跟爷奶有分歧.....见面就要吵架,这些年两方人基本都不碰面。”

    陆景惊讶,大胤孝字当道,有父母在不分家一说,柳家爷奶尚在,而自己入门却都是柳大山和柳夏自己做的主,居然是这个原因。

    “那夏哥我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唉,其实也没什么不好说的,我娘当年生病药石无医,我爹一蹶不振,他那个时候生意做的可好了,说要变卖家产回乡,全家人都不答应的。”

    “我爷奶生了气,觉得是我娘的过,在我娘走后不久,自作主张又替我爹张罗了一门亲事。我爹哪里肯答应,就吵起来了,后面越吵越过火,最后分了家。爷奶不愿意见爹,这些年的来往多半是我在跑。”

    “辛苦夏哥了。”陆景曾经也有一大家子亲戚要维护,个个都还是极品,知晓在其中奔波的难处和辛苦。

    “也还好,爷奶不喜我家,就也真的没插手管过,面子上过的去就行了,这样反倒还自由些。”柳夏将不喜欢的青菜挑到陆景碗里,抿嘴一笑。

    陆景:......

    柳夏处理完青菜,心情大好,接续给陆景讲家里人的情况。

    “上一辈的事跟我们小辈儿无关,我和堂兄堂妹他们关系挺好。大伯底下有三个孩子,两个汉子一个姑娘,大堂哥叫柳明海,二堂哥叫柳明洋,小堂妹单名一个溪字,今年才七岁。”

    “二伯父没在县城,在之前我给你说过小山村附近有个桐籽沟,产桐油,二伯父在那边包了一片山,在那里安了家。二伯父有两个孩子,三堂弟哥柳明飞,四堂弟跟我一样,是个哥儿,单名满字,也不过十岁。”

    “我这些兄弟姊妹为人都还不错,相处起来都容易。”柳夏怕陆景一个人,自己这洋洋洒洒报菜名一样的介绍亲戚会吓着他。

    “明飞堂弟在读书上有些天分,二伯二伯幺这些年就供着他读书,现在在青云书院上学。平岗集市发展的不错,大堂哥二堂哥这两年在学着跑商,我在里面入了一股。”柳夏悄悄给小相公露出一点家底。

    “所以你安心读你的书就是了。”

    陆景以前为了凑读书钱,上山下水,给道士当炼丹道童的事儿都干过,哪里享受过这种掉进福窝窝里的待遇。

    陆景:这就是赘婿的快乐吗?

    “夏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陆景神色认真,正视柳夏。

    说起来从他踏入柳家大门开始,就一直在接受柳家恩惠,自己半点也没付出,陆景从未被人这样对待过,深感荣幸之时又倍感惶恐。

    “要谢我么?”柳夏支着下巴,歪头盯着陆景。

    “阿景,你可知在大胤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钱?是人?”柳夏缓声道,又自问自答:“都不是。”

    是背景,是权势,陆景默答。

    当今,世家林立,各地豪强并出,普通百姓打个饼子卖都得担心家里面缸子被人盯上,做生意没背景,跟待宰的肥羊没区别。

    “我接手爹爹的生意已经四五年了,刚开始一切都好,可是从两年前开始,这盘子我就再也无法推动分毫。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光凭借现有的东西,我只能走到这一步了。”

    “我不嫁人,非要招赘,就是因为至少在三河,娶亲娘子和娶亲夫郎是当家之主,我要是出去继续做生意,别人也不会因为我是个哥儿太过看轻我,这也仅限于此了。”

    “可是现在不同了。”柳夏目光炯炯,神采飞扬,对陆景道:“阿景,你出现了。”

    柳夏走过去,将额头贴在陆景眉心,闭目叹道:“阿景,你何尝不是上天赐予我的呢?你要谢我,就努力往前走吧,让我也沾沾光。”

    陆景抱住柳夏,只觉得前路光明灿烂,夫郎的愿求如同劈开雾霭的明灯,给他往前走的方向和理由。

    “必不负夫郎期望。”

    两人又在房间里腻歪了许久,柳夏忽然想起个事儿。

    “阿景,我记得你曾经跟我说,来平岗的路上遇到过匪徒,我们赶紧去把这件事告诉衙门吧!让大人派人把他们抓起来,免得匪徒伤人。”

    “这些天事儿太多,我差点就把这个忘了。”柳夏懊恼的说。

    陆景:那我是真的没记起来。

    陆景当初为了安抚柳夏随口扯了不大不小的谎,一个谎就得无数个谎话来圆。

    陆景拉住柳夏,劝道:“夏哥,这事儿我也忘了。不如这样,我们今天先回家,我仔细回想一下,把有用的东西写成文书再递给衙门,如何?”

    柳夏点头答应。

    时日尚早,陆景没来过三河县城,柳夏正好带他逛逛。

    柳夏求夫成才心切,带着陆景直奔青云书院。

    陆景:……

    现在是未时中,学院的学子应当还在上课。

    柳夏本来打算带陆景看看书院的院墙长什么模样,先踩踩点,没想到到了书院门口,那里居然很热闹,里里外外围了三四层人。

    青云书院比着县学而造,县学又毗邻县衙,犯事儿是没人敢在这附近犯的。

    陆景护着柳夏拨开人群,想到前面看个明白。

    却见书院门口一群身着统一青白制式袍子的学子们正端立齐整,腕上齐齐带了束袖,都各配了弓箭及箭囊,个个气派十足。

    有年纪尚小的学子还没练到家,一会儿瞅瞅周围围观的人群红了脸,一会儿张着脑袋往向西城门去的路上张望。

    这附近的百姓不少,炎炎夏日,甚至还有机灵的摊贩在此摆摊卖凉饮。

    陆景方才从百姓的闲谈中得知,这是青云书院每十天就会来一次的轮换会。

    青云书院教学生,不仅教科举用的四书五经策论诗贴,还教君子六艺。

    县城太小,跑不开马,院长特意在城外西郊处圈了一块地,在那里养马射靶,书院里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轮流到那里学骑射。

    书院学子平时关在院里读书,寻常百姓本就难得一见,何况是这样的盛装群集。

    于是每每到了时间,就有闲的没事儿的百姓特意来看热闹,都成了三河一景了。

    其中不少是妙龄的哥儿姑娘,此刻都双眼放光,捏帕举扇捂笑,把年轻的学子们挨个从头到脚品鉴一番跟身边的密友大声说小话。

    “何公子又长高了,袖子都短了,他今年长的好快,添了快有一尺了吧,高些更俊秀了。”

    “还是李公子气质更佳,薄薄的一片,风一吹,跟天上的神仙似的。”

    “都不如王公子英武非凡,文武双全,我听我哥说,王公子学问极好,课业能排前五,还射的一手好箭,上次小比,是头名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