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直播女性文物后被诸朝围观了》 70-80(第1/22页)
第71章
何况蔡邕的大名,夫子还曾在授课时着力强调过,太平自然记得一清二楚。
事实证明,她的推断一点儿没错:
【作为蔡邕笔法的传承人,正是在卫夫人的努力之下,汉魏时期笔法传承才因此得以延续,未曾断绝,进而启发并影响了后续如王羲之等各位书法大家。】
【当然,传承之余,还因她的存在而发生了变化。】
发挥着承上启下这样重要的作用,说卫铄是两晋书法传承的核心一点儿也不为过。
“难不成除了零星的这些,就没有更多人知道卫夫人的功绩了么?”太平很是不忿。
不必等婉儿宽慰,这个问题主播倒是可以回答:
【好在,书法家卫铄的存在和理论家卫铄的努力,并没有被后人所忽视。】
这话夏语冰说了不算数,自然得搬出专业团队的专业夸赞。
【在另一个书法家辈出的朝代——唐朝,就有人评价卫夫人的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这一个长难并列句说下来,主播稍微缓了缓,奈何还没完:
【甚至还有人专门写了一首诗来称赞卫铄的书法。】
【和前文一样,这篇诗文同样语言优美动人。】
夏语冰深吸一口气:
【“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
甭管这些到底实事求是的夸奖,还是纯粹的彩虹屁,就以文字中所体现的素养来看,肚子里没点儿墨水都夸不出这些话来。
持有这样观点的可不仅仅是主播一个。
【路辰喊我回家吃饭:文化人夸人就是有水平哈。】
【路辰喊我回家吃饭:好险,差点就听懂了!】
和这些文采过分斐然的溢美之词相比,接下来的这句就要朴实无华许多:
【就连杜甫也曾提过:“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咖啡不加糖:还得是子美,瞧瞧人家多接地气!】
【咖啡不加糖:不愧是大唐诗圣啊!】
即便不知这“杜甫杜子美”又是何人,但“诗圣”的名头既然亮出来了,总让她们两人与有荣焉。
【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书法家的卫铄难免会遭受比男书法家更多的轻视和打压。】
【这是意料之中、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可既然后人得以知晓她的姓名,便足以证明从始至终她都不曾退却过。
卫夫人非但没有退却,甚至依旧能在以男性为主导的书法史上留下自己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何况,她的振奋之处远甚于此。
【卫铄不仅成了历代书法家学习的榜样,更激励了往后无数女性冲破世俗桎梏,用手中轻如鸿毛的一支笔,为自己争取更多名望和地位。】
无论成效如何,这样的不屈精神与首倡意义总是令人动容的。
【时至今日,或许我们早已不必像前辈这样,为了任何一点可以争取的公正而奋力,可她依旧为我们留下了更多意想不到的精神财富。】
主播清清嗓子,正经道:
【各位家人们请注意——】
【中华小故事开讲啦!】
【小故事第一则之《洗墨池》。】
【千萌梦薇:这我熟啊!】
一听书法家洗墨,观众们自动触发关键词。
【千萌梦薇:是不是那个“王羲之为了练字,把一池子水都涮黑了”的故事?】
别说是家人们,听到这熟悉的标题,太平脸上都忍不住挂出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
可见,《名人小故事》的影响力不分古今。
【但要说起来,这件事的出处其实是在卫夫人这儿。】
毕竟谁也不是当事人,无法亲自求证。
既然都是道听途说,那便谈不上什么高下之分了。
【这类故事的走向总是大差不差的。】
“无外乎就是说,人家幼时习字有多么认真专注嘛!”
虽说故事换了个主角,但都是一个模子里套出来的,太平托着腮,闭眼都能猜出大概。
【写入迷的时候,一写就是好几个小时。】
“累了呢,就在自家门前的小池子里把笔砚洗一洗。”
太平和夏语冰跨越时空遥相呼应着。
【久而久之,池子里面的水被染成了黑色,这也正是“洗墨池”的由来。】
两人一唱一和,共同完成了这番演绎。
上官婉儿见了新奇,抿嘴一笑,提醒她:“这还没完呢。”
话音刚落,主播应声道:
【小故事第二则之《吃墨》。】
“多新鲜呐!”太平捧着脸,配合地捧着哏。
这故事没听过,她还真有点儿好奇。
【这倒也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嘛!】
主播爽朗解释:【作为东晋卷王,卫夫人就连吃饭的功夫也不舍得浪费,非得留一只眼睛看书。】
【结果有一回,嘿——您猜怎么着?】
夏语冰虚拍惊堂木:
【她手里拿着书,一不留神竟然用馍把墨蘸吃光了。】
【等王羲之过来关心老师的时候,就发现菜还原封不动地摆在桌子上,反而砚台里的墨汁都蘸光了。】
没等直播间内外的观众们给《名人小故事》打出好评,主播的提问已经接踵而至:
【请问家人们,上述行为该叫什么?】
【aaaaaa:手不释卷?】
这是正经答题的。
【天泽你更啊!:老师太爱读书了怎么办?】
这是高度概括的。
【兰姝清幽:卷王竟在我身边!】
这是实事求是的。
上述答案各有各的道理,也各自都能说得通。
太平一一肯定过,又一一否定了,只翘首以待主播最后的一锤定音。
夏语冰不负众望,一摊手:
【光盘行动在东晋嘛!】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回光的并不是“盘”,而是“砚”才对。
“咦?”
说到“光盘”,太平忽然想起先前被打发去做酥酪的嬷嬷。
上官婉儿和她心有灵犀,正要提起此事——“笃笃。”
书房的门被扣响了。
“殿下稍坐。”
想着直播已近尾声,婉儿不慌不忙,先抬手退出回放,才缓步上前。
原以为站在门外等候的应当是那位端着酥酪回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