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2.0: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2.0》 60-70(第1/43页)

    第61章 介绍对象

    姜楠看向周知行,继续询问审讯的事:“后来呢,蓝副所是怎么审问那个男人的?”

    周知行:“蓝副所可厉害了,他没急着审,而是去村里调查了男人的身世,那男人的姨婆不是还住在村里嘛,一问就什么都清楚了。晚上大家才审的人,你没瞧见,蓝副所一坐下,叽里呱啦一通说,将那男人的祖宗十八代都说的清清楚楚,那个男人的脸啊,比纸还白呢。”

    “后来呢,后来呢?”

    “后来啊,男人还想招一部分,隐瞒一部分,不想说书的事儿。蓝副所就说让他想想孩子,他主动交代,多减点儿刑罚,对孩子也是好的。不然一个六岁、父母都坐牢的孩子,在孤儿院都能被欺负死。那男人就全都招啦。”

    “看来还是得有文化啊,这都能被吓住。他就算是交代了,也会判刑的。”姜楠吐槽。

    “少判一个月也是少啊,被抓的时候还关心孩子,他对孩子也是有感情的。”周知行解释。

    四人一路说着话,很快回到小溪边,见陈万里竟然挽着裤腿儿,在河里叉鱼。

    姜满城放下背篓,心疼地叫:“爸,您怎么想着抓鱼了?要是想吃跟我说啊,我来给您抓。这入秋了,水凉,再冻着您就不好了。”

    陈万里拿着削尖的木棍,一个猛子插进水里,瞬间水花四溅。陈万里举起木棍,笑得格外得意,他说:“少废话,老子在野外可是经常叉鱼的,看看,这鱼可不小,够好几个人吃了。”

    果然,一条足有三十厘米长的大鱼,在木棍上还来回扑腾呢,姜满城竖起大拇指:“爸,您可是这个!”

    他走近细看,好家伙,地上已经放了三条大鱼,老爷子可是够能干的。

    陈金花也高兴,不过还是不放心,她走到河边,喊道:“好了,爸,鱼够吃了,您快上来吧。我来抓,您”

    “陈姨,哪能让您去?我也是很会叉鱼的,我来就行。”说话间,周知行已经挽起裤腿,大步朝河里走去,“陈爷爷,您去岸上歇歇。”

    陈万里也累了,没再推辞,边上岸边说:“满城,回去做成水煮鱼,辣辣的吃着舒服。我要一碗就行了,剩下的你们拿回去腌上,冬天里也是一道菜。”

    “河里有虾!”周知行突然大声道,“姜叔叔,陈姨,小楠,你们快来看,河里有虾,还不小呢。”

    “哎呀妈呀,真有啊。真是奇了怪了,以前没有虾的啊,只是啥时候有的啊。”姜满城低头,果真看到好几尾虾。他从小在西河岸长大,这条小溪可是来过很多次的,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虾。他很快乐颠颠儿地说,“我来编个筐子,咱们用筐子捞,这样快。”

    说着他在草丛里翻找起来,迅速找到三四根藤条,这辈子是农家子,一些简单的活计姜满城还是会的,虽然编得弯七扭八,不过还算密实,至少不会让虾从孔隙里露出去。

    一家人齐心协力,很快将河里的虾一网打尽,估计连虾祖宗虾孙子都没了。村里的其他人想再找,估计得好几年。

    姜楠高兴得不行,就差手舞足蹈了,她说:“这么新鲜,回去咱们就炒个虾仁炒蛋,虾壳虾头还能熬成虾油呢。”

    忙活完水产,陈万里才有功夫看四人的收获,见竟然有一头山羊,而且看着还是家养的,他眼神儿闪了闪,问道:“这羊是哪儿来的?”

    “山上的陷阱。”姜满城也没瞒着,将遇见唐夕上山,然后他们跟着收获了山羊的事儿说了,不过隐去了唐夕是穿越女以及穿书的一些细节。

    陈万里何等聪明之人,他想了想开口道:“以后离那个女知青远一点。你们不住在村里不知道,她是有一些神奇在身上的。其他知青来了村里,一个个都累得跟狗似的,不到一个月就成了麻杆儿。就这个唐夕,还跟刚来时一样,我看呐,不仅没瘦,反而还气色越来越好。而且她还总是往牛棚跑,奇奇怪怪的,你们少沾边。”

    看看,啥时候都有聪明人。村里看出来的肯定不止陈万里,大家都没说,也是不想惹麻烦。唐夕算是很谨慎的一个人了,还是被人看出了马脚。姜楠就更想缩着了,她可是有系统的,要是跳得太高,被人抓去做奴隶也不是不可能啊。

    不过能想到被抓去做奴隶,姜楠的想象力也是很丰富了。

    周知行察觉到姜楠的异常,给她一个安心的眼神。他们五个人,有三个人身上都有奇遇,互相查缺补漏,就算是谁不小心露出马脚,其他人也能很快弥补,总比唐夕一个人好多了。

    这趟上山可谓是收获颇丰,几人吃了迟来的午饭,也不多停留,毕竟背篓都满了,再发现好东西,没地方装也是白搭。

    美中不足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唐夕犯冲,姜楠晚上竟然拉肚子了。还是全家都没事儿,就她有事儿的那种。害她心里犯嘀咕,又不敢声张,只跟父母悄悄说了说。

    在西河岸呆了两天,周知行周一下午骑车回了作业处。中秋节嘛,还是得跟曹老太过,毕竟是原主的奶奶。周知行带着一条鱼、一个狍子腿儿,很是乐呵地回了家属院,受到了曹老太、大伯周元庆和大伯娘黄毓秀的热烈欢迎。

    无他,周知行可是带了肉的。

    姜楠一家则是在家过了中秋。为了做五仁月饼,姜满城还特意提前去了黑市,买了黑芝麻、核桃、花生、瓜子仁和杏仁,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红糖,回去后又是烘、又是炒的,包了快一百个,别提多香了。

    这可不是后世人人喊打的五仁,是实打实的真五仁月饼,姜楠这种上辈子都不怎么吃月饼的人,都吃了两个呢。当然,姜家其他人吃得更多,就连小姜河这个两岁的小娃娃,都吃了大半个。

    当然,给陈万里也送了一打,陈万里坚持不去姜家过中秋,姜满城一家只能送完月饼就回去。

    周二那天,一家起了个大早,五点钟*就出发往油田赶,到家时也才七点多一点儿。三人把东西放好,又洗漱了一番,才各自去上班。

    当然,定亲后周知行依然在楼下等着姜楠上班,两人过了明路,来往起来更方便,也更没人说小话了。

    回家后,姜楠第一时间将带来的东西交给周知行。

    “月饼?”周知行接过姜楠递过来的袋子,打开看了眼,问道。

    “对。”姜楠点点头,弯腰打开车子道,“我爸做的,老家那里留了一些,我家带了十个过来。我妈让我给你一半,你别都吃了啊,给曹奶奶留点儿。”

    “还用你说。”周知行将袋子装好,想了想,道,“你等我一下,我先送上去吧,不然带到派出所再忘了带回来。”

    他走了两步,回头调侃道:“要不你跟我一起送上去?我奶更承你的情呢。”

    姜楠摆摆手:“不用,你送上去吧,我等你就行。”

    周知行见姜楠不动,笑了笑,转身小跑着上楼。很快拿着一个石榴下来,曹老太更是打开门,笑眯眯地冲两人挥手。

    姜楠脸有些红,招了招手,很快骑车去上班。派出所众人都知道两人定了亲,姜楠和周知行一路上收获了不少祝福与调侃。

    刚杀回座位,温强和邹立对视一眼,纷纷起身,邹立递过去一个纸包道:“组长,小楠,恭喜定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