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2.0》 110-120(第13/40页)
的房子欣喜不已。听到又要招待他们去国营饭店吃饭,不仅尹木匠拒绝,姜满塘都嗔了小弟一眼:“行了,那俩工资不知道哪儿花了是吧?小楠新房子要置办的东西肯定不少,钱还是省着花吧。我和尹老哥是过命的交情,不用你假客气。”
说着,揽住尹木匠的肩膀,道:“走,回我家吃,家里肯定准备了好酒好菜。国营饭店只能吃菜,不能喝酒,不爽气。”
尹木匠连连点头,姜满塘如今也有自行车了,下楼后冲四人连连摆手,不让送,带着尹木匠,蹭蹭蹭回了西河岸。
已经是下午五点,因着楼下老头老太太的威胁,姜满城和陈金花寸步不离地守着房子,吩咐小夫妻俩去买东西带回来吃。
“我和你妈吃完,就在屋里呆着,哪儿也不去。你俩再回去送一套被褥过来。不是不让你俩守,你俩年轻,那老头老太太年纪大了,撒起泼,你俩不好上手,还得是我俩来。快去吧,估计守几天就行了,领导早晚得知道情况,会有措施的。”
第114章 时光匆匆
可不是,因着转悠的老人太多了,大家纷纷在房子里守着,睡不安稳啊,不少人就向上反映情况。反应的人多了,领导特意派人去核实,很快出了方案。很简单,将父母的表现和子女的升迁、评级、绩效工资等挂钩。通知上午贴出去,下午去转悠的老头老太太就消失了,抓住七寸,事情很快解决,十分的简单高效。
等家具入场,朝阳油田下了一场大雪,天地一片白茫茫的。新房里暖意融融,家具是一水儿的米黄色,配上白墙和墨绿色的花砖,瞬间高大上起来,姜楠都想立刻搬进来了。
“爸,你这地砖从哪儿找的?真好看!”姜楠忍不住惊呼。还真不是姜楠夸张,这地砖就算放在后世,都不过时。六十乘六十的方砖,居中是八瓣花,中空,花瓣是黑色的,小小的一朵,再往外,是米色粗线条的四瓣花花纹,四瓣分布在方砖的四条边上。单看花里胡哨,但因为家具和墙面都十分朴素,倒是相得益彰,给整座房子增加了活泼明媚的意味。
“好看吧?”姜满城十分的自得,“这还是总部的招待所重新装修,我去找人一起进的货。放心,就用了人家的进货渠道,钱咱们自己出,没事儿。”
姜楠高兴地直蹦,就连其他来参观的,都忍不住赞美,有那冒酸水儿的,忍不住嘀咕:“这得花多少钱啊。”
这不等着你问呢嘛,姜满城将一项项钱说明白,连发票都随身带着,不是说我们家乱花钱嘛,都来看看,我们四个人的工资是多少,装修又花了多少,做家具多少,加起来总共是多少。都瞧瞧,真的超出我们家的支付能力了吗?
没有吧,既然没有,那你们就闭嘴。钱是我们自己挣的,光明正大,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怎么,工人阶级老大哥,连自己的工资都没有权利支配了嘛?
这就不好让人家说话了嘛。就这么着,堵住了大家的嘴。晾了大半个月,十一月中旬,姜楠和周知行收拾东西,准备搬过来。搬家肯定要温锅啊,西河岸姜家一群人、曹老太和周大伯一家、陈兴伟等,都过来了。
已经不是第一次参观房子了,来了还是新奇的四处看。谁见过装修成这样的房子啊,哪次见不得惊讶一回。这个说“等我分了房子,也请小叔买地砖”,那个说“尹大叔手艺就是好,这柜子打的结实又漂亮”,你一句我一句的,叽叽喳喳,热闹到不行。
快吃饭了,姜桂才找到机会,趁着端饭的功夫,小声跟姜楠和周知行道:“方南山是一号院的吧?我记得你们还是住一层的。”
见两人点头,他才道:“前两个月我调到修井队,和方南山一个大队,你们知道吧?这小子不老实,偷着去杏花巷!”
姜楠张大嘴,杏花巷可是暗门子一条街,油田的人哪个不知道,苦于里面的人太警觉,抓不住现行,派出所一直拿那些人没办法。方南山年纪轻轻的,怎么就去这种地方?为了这种事儿,前程都不要了?
惊讶半天,姜楠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低声问:“哥,你怎么知道的?”
姜桂翻个白眼儿:“你以为队里那么些男人,晚上一起值班的时候能聊些啥?还不是那些事儿!好些人都去,我是听着方南山这个名字熟,跟你们说一声,你俩心里有数就成了,别的我可不管。”
说着,小跑去客厅抱儿子了。罗桃年初生了个大胖小子,算是在姜家二房站住了脚。
姜楠和周知行对视一眼,只觉得一号院又要起风了。两人甩甩头,先顾着温锅宴吧,一号院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以后再说。
这么些人,在客厅里支了两张桌子,上的是十个菜的席面,体体面面的招待了大家。自这日后,两人算是在新小区定居了。
也不是不回一号院,四人是这么安排的。中午、傍晚下班,姜满城和陈金花来新小区做饭。中午吃完睡午觉,然后去上班。傍晚呢,一家子吃完饭,小夫妻溜达着,送父母回一号院,顺便唠嗑儿。大概九点多吧,再溜达回新小区,算是每日能去一次一号院。要是刮风下雨,那就不去了,姜满城和陈金花在新小区歇下,第二日再回。
就这么着住了半个月,省里的领导下来视察,新小区被命名为向阳小区,彻底摒弃了之前“一号院”、“二号院”这种简单粗暴的叫法。又是半个月,方南山事发。因着成父的面子,没被开除,却被打发去扫厕所,彻底告别了体面的前线工人的工作。
成美娟倒是不离不弃,一直跟着方南山,大家感慨成美娟是个好女人,却不知道,方家内部的分工,完全掉了个个儿。如今,成美娟彻底当了家,方南山的工资全部上交,她会养两个小叔子,但方南海和方南笙十六岁高中毕业后,她是不会花钱给两人买工作的。有能力考进厂子,那就去工作,没能力?那对不起,该下乡就下乡。她这个嫂子将两个小叔子养到十六岁,供到了高中毕业,够仁至义尽了。
孙巧莲更好说,想改嫁,她成美娟不拦着。不想改嫁,那就得改了勾三搭四的毛病,不然别怪她不给养老!成美娟恶人做到底,在家直接说了,她得为牛牛的将来考虑,得让牛牛能抬的起头做人,不能站出去被人戳脊梁骨,觉得比别人低一头!
儿子说这个话,孙巧莲不会当回事儿。儿子嘛,做母亲的再过分,老了,都得伺候着。可儿媳妇这么明晃晃的说了,孙巧莲还真就怕了。儿子还得看老丈人的眼色过活呢,她孙巧莲有什么啊,这一年年的,年纪越来越大,姿色也快没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呆着吧。
这么着,孙巧莲老实了。袁建设呢,没了姘头,日子更苦了。又因着夫妻俩都没工作,被知青办盯上了,一天天的上门做工作,又是劝又是半威胁的,没办法,夫妻俩最终下了乡,去的还是最苦最累的大西北。
时光攸乎而过,七二年,警察集体换装,换成了熟悉的白衣蓝裤,跟《便衣警察》里的样式一样一样的。派出所的装备也随之升级,更多的挎斗摩托装备起来了,日常巡逻威风极了。姜楠和周知行拿出早早买的相机,穿着新警服,和挎斗摩托合影。此时,姜楠二十一岁,已经怀孕三个月。
这一年冬季,姜楠产女,姜满城取名姜茶,小名茶茶。起完名字,偷看周知行的脸色,见他没有半点不满,心里才放下。不是他非要闺女的孩子姓姜,当初说好的,只需要一个孩子姓周,那就不能反悔,是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