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2.0: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2.0》 110-120(第16/40页)

使劲儿闹,咱好不容易考上的工作,凭什么给别人!”

    “哎,罗大姐,你刚还让这小媳妇儿引孙子呢,这咋就改口了?”

    被叫做罗大姐的老太太叫道:“什么改口,我老罗虽然稀罕孙子,可也是有闺女的人。闺女自个儿的工作,婆家敢觊觎试试!老娘不撕烂了他们!”

    你一句我一句的,程改改看着吵得热闹的众人,又看向裘盼儿和姜楠,从来不和的二人,如今脸上都是盼着她大闹一场的神情,程改改忽然笑了出来。只是笑着笑着,眼泪顺着脸颊而下。她怎么就活成了这样呢?闹,怕什么,谁还不是个有脾气的,她程改改不怕闹!

    下定了决心,程改改的脸上乍然明媚起来,她一把擦掉眼泪,也不坚持进去了,将手里提着的一包红糖递过去,道:“陈姨,我就不进去了,这是特意在供销社买的红糖,给小楠补补身子。小楠,盼儿,放心,我想通了,一定把工作要回来!”

    等红糖被陈金花接过去,程改改单手抱着儿子,另一只手搂住裘盼儿的肩:“盼儿,走,你给我出出主意,这闹要怎么个闹法。等事儿成了,我好好谢你”

    裘盼儿哼一声,白了姜楠和程改改一眼:“行了,我不去姜家,放开我,我跟你走”

    等两人离开,姜家门口围着的人才渐渐散开,楼道里重新安静下来。陈金花关上门,小跑着去卧室看茶茶:“你出来做什么?茶茶那么小,一个人怎么行,真是的”

    姜楠嘴角微微翘起,笑着道:“妈,茶茶睡了我才出去的,放心吧。”

    小插曲过后,陆陆续续的,派出所的蓝所、邹立、温强等人相继来看望。曹老太还特意住到了姜家,小心伺候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姜楠的产假休完,重新去派出所上班。如今运动已经进入了平稳期,□□的事情基本已经没有了,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姜楠处理起来游刃有余。

    七五年春,茶茶三岁的时候,姜楠又生下一对双胞胎男婴,取名姜枳和周烨。当日,周知行去做了结扎手术,姜满城亲自照顾,第三日就出院了。单独在家时,周知行道:“三个孩子了,够了。后年就高考了,咱们得专心备考。”

    是啊,后面三十年的大概发展脉络,姜楠都跟周知行说过。别的还好说,对于顶级学府,周知行还是十分向往的。大魏朝的时候,他是庶子,国子监根本进不去。如今能凭借考试进入国家高等学府,还犹豫什么呢。就算二十八了又如何,活到老学到老嘛,他才不会觉得年纪大,不好意思呢。

    姜楠也是这个意思,第一代高考的大学生,含金量那可是杠杠的。先不说其他的,单从功利的角度讲,这个大学都得去读!

    姜满城和陈金花自然也知情,这日之后,家里什么活儿都不让两人干了,只管复习去吧。什么,你说他俩也要上班,没人照顾孩子?那还不好解决,找保姆呗。

    这事儿当然不能明着干,暗着操作还是很容易的,只说是西河岸的老亲,一辈子无儿无女的,年纪大了,没人照顾,他们接过来照顾嘛。

    就这么点儿事,谁能证明他们在说谎?不能吧,不能你就闭嘴。谁都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儿,但人家做的没毛病,滴水不漏的,毕竟人真的是在西河岸找的嘛。你能平白说人家剥削吗?这不是瞎得罪人嘛。

    保姆姓文,不到五十岁,瘦瘦小小的一个老太太,做事儿利索着呢,来家的第一天就将家擦洗的干干净净,大家都满意的不行。

    文老太是杜荷花推荐的,据说是中原逃荒过来的,父母亲人死在了路上,虽然在西河岸安家,也曾经嫁过人,奈何逃荒路上乱吃东西,吃坏了身子,一辈子没生下孩子。男人抛下她另娶,她一个人在村里住着,和其他逃荒过来的人还算抱团,没让人欺负了去。为人老实本分,试用了两天,算是留下了。一个月十五块钱,包吃包住。

    家里多了一口人,刚开始还不太适应,不过都努力接受着。小孩子最敏感,没两天,茶茶就追在老太太后面,“文奶奶”“文奶奶”的喊,亲热极了。可惜,小家伙三岁了,再喜欢在家呆着,都得送幼儿园。如今油田的幼儿园全天开门,没有后世的寒暑假。本来就是为了照顾油田职工开的,当然是跟着职工的假期走。这也就意味着,全年哪天送去都行。

    刚去那一天哭的啊,隔着教室都能听见。可把姜楠和周知行心疼坏了,心说咱不送了,回家吧,可等出来,见到老师要带其他人去玩滑滑梯,她不干了,松开父母的手,非要留下来玩儿。眼睛里含着一泡泪呢,就跟父母挥手:“爸爸,妈妈,你们回去吧。我是大孩子了,得玩滑滑梯呢。”

    好吧,要留就留吧,咱也不是那强迫孩子的父母。两人在门口偷偷盯了半个小时,见玩得哈哈的,这才放心回去上班。幼儿园就在下班的路上,晚上下班,顺路就能接回家,方便极了。

    吃完晚饭,夫妻俩要看书复习,茶茶又蹬蹬镫进来了:“爸爸,妈妈,我也要学习呢。”说着还拿出今儿发的识字卡片,像模像样地读起来。

    这算是和闺女一起学习进步了吧?反正这两年的日子就是,上班的时候送闺女,下班的时候接闺女,晚上再跟闺女一起学习。周末了,再带着一家子去公园玩玩,双胞胎大了,也得抱出去见见世面,郊游啊、划船啊,都体验了一遍。也就两年的时间吧,七七年来了。

    这两年的事情多,都不是什么让人高兴地,不过总归是平平安安到了十月。这日是周五,重阳节,一家人正吃午饭呢,文奶奶特意做了麻婆豆腐,香香辣辣的,连两岁的傻小子都闹着要吃,被辣的次哈次哈的,不停拿小手扇风。大人见了不忍心,伸手欲把小碗端走不让吃,小家伙还倾身,用身子和双手护着碗,闹脾气不愿意:“吃,要吃。”一副贪吃的小模样。

    收音机的广播里播着《东方红》,激情昂扬的音乐陡然变成了刺啦刺啦的声响,姜满城皱眉,嘀咕了一句:“刚买没两年,还是新的呢,这就坏了?”说着,擦擦嘴,就要转身去捣鼓收音机。

    只听广播里响起一道威严的女声:“高等院校的招生工作即将开始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凡是符合条件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自愿报名选报几个学校和学科类别,让祖国进行挑选”

    姜满城握着收音机的手都抖了,他抬起头,看向姜楠和周知行:“这是恢复高考了?”

    可不是,周知行二话不说,嘴都来不及擦,起身三两步走到门口,衣服都不好好穿,推开门就要去买当日的报纸。陈金花是个操心的,忙喊:“小行,外面冷,衣服穿好”

    “知道了,妈。”也不知是真知道还是假知道,反正门关上了,接着,三四道脚步声在楼道里响起,肯定是其他人也反应过来了。

    姜楠、姜满城和陈金花忙趴在窗户上往下看,只见乌泱泱走出去楼道的人群,刚开始还疾步走着,后来一个个都跑起来,越跑越快,越跑越急,恨不得将那十年被耽误的时光,都追回来。

    好不容易来到报刊亭,外面已经排起了长队,每个人的脸上,有迷茫,有兴奋,亦有不可抑制的激动。隐隐约约,还能听到谁家里传出来的哭声,以及女人带着沙哑的声音,“写信,赶紧写信,让孩子回来”

    不一样了,周知行排在队伍里,明显感觉,不一样了。之后的世界,和这十年,将是天壤之别。国人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