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认真起来鬼都害怕.》 120-130(第11/15页)
,结果摸出了三张证,一张安全局的、一张蓝城艺术研究院的、一张金城电视台的。
导游:“原来你是做假证的,我们可早不干这行了,你找别人吧。”
路潇略显尴尬地收起证件,又拿出一张百元面值的钞票。
“我只对那间房子感兴趣,你辛苦辛苦,带我去看看石膏原件怎么样?”
导游收下钱,仔细验明真伪,确认这个做假证的并没有兼职做假|钞之后,万般无奈地点点头。
“你这人真犟,走走走!我让你亲眼看看挖掘现场。”
路潇看了一眼坐在小桌边聚精会神凿化石的冼云泽,没开口叫他,直接跟着导游从小路去了后面的元古村。
别看前方的景点如此畸形,后方的村庄却出乎意料的雅致,戈壁地带难得一见的高大云杉环绕四野,一幢幢房屋点缀其间,砖瓦颜色尽与木石相称,现代化的设备都藏进了墙里,连水电煤气也进入了地下管网,路面上没有一根水泥杆,可见他们的审美确实有点儿水平,只是懒得用心骗人罢了。
导游一路上不停地招猫逗狗,扯倒东家花架,踢翻西家篱笆,把村子搅得鸡飞狗跳,从村民们厌烦的眼神中能看出他在当地扮演的应该是个反派角色,过年换新鞋的时候,应该有不少人在鞋底写过他的名字。
元古村深处有一片古旧的作坊,村民原想利用原址修一个公共游泳池,打开地板后却看到了满满一坑的石膏模型,因为深知祖先独特的嗜好,他们便把这些石膏当成了仿古半成品或者手工废弃物——通俗点儿说就是垃圾。施工队向下挖了三米还不见底,只得重新估量了一下工程预算,然后理智地把石膏填了回去,拍拍平,就当自己没来过。
后来这位导游灵机一动,想出了盖一间博物馆的点子,于是辛辛苦苦将这些传家宝请了出来,拼了个什么玩意儿拿去骗钱。
路潇站在作坊里,听他讲完了石膏模型的来历,问到:“这和你之前说的故事不一样啊?”
导游弹了弹手里的钞票:“刚才那个是50元的会员版本,这个是100元的VIP版本,你要是再出100元,我还能给你升级成VVIP。”
路潇不甘愿地又拿出了100元。
导游把两张钞票叠好装进口袋,打开手机相册,展示了一张照片,拍的乃是景区建立之初房屋的状态。当时的石膏房比现在高一倍广五倍,确实有点儿上古神庙的意思。
“我本来想把它放在门口镇场子,没想到这些石膏严重老化,露天放置几个月后全碎了,只能不停地修补替换,实在太累人了。我准备过一阵干脆全拆了,换成玻璃钢的恐龙雕像。”
路潇继续问:“关于这些石膏,你还知道些什么?”
导游跳下石膏坑,从角落里捡出几块碎片抛到路潇脚下。她随手拾起一方残片,清晰地看见了骨骼表面细微的纹路,以及骨骼顶点的浇筑气孔,也就是说,这些石膏肯定不是手工捏的,而是利用骨骼原件为模具铸造出来的。残片上还用刻刀刻着一行字——迁安七年秋八月癸戌经九纬六,再看看其他碎片,也都标注了相似的信息,碎片上的年份从迁安三年到八年不等,经纬数字在16乘16的区间内。
迁安正是张浪任时的年号,这批石膏模型数量之巨,工程量之大,让人很难相信只是私人行为,但如果它们是时任太守张浪授意制作的,那么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所以问题在于骨骼原件现在在哪儿?这个工程前后耗时五年,以当年的运输条件,工坊与骨骼原件必不会相聚太远……
路潇瞄了一眼导游,那人正背对着她努力爬出坑。
她左右看了看,看中了作坊边的一株老云杉,三两下攀援而上,像是一只飞鸟般隐没入墨绿的树冠,倏忽间又从树梢钻出,踏着天顶最高枝随风扶摇。登高纵目,乾坤尽收眼底,两条公路十字贯通了元古村,也把青灰色的戈壁滩割作四方,四方都是一样的荒芜,一样的寂静。
只有从这个高度俯瞰,才能发现一条曲折通往远方山鞍的浅淡痕迹。
经年累月的马车碾压使这条古路微微下陷,也较两侧更为平坦,夯实的土层不利于扎根,运载石膏过程中洒落的石膏粉和盐碱渗入泥土,更让这条路上的植物普遍稀疏而低矮,这一切差异都很细微,可一旦绵延数公里,就很容易辨别出这是一条废弃的古路。
导游爬出石膏坑后看了一圈,没看见路潇,还以为她走了,正要独自返回景区时,一只手轻轻搭上了他的肩膀,他吓得猛然跳开,回头看见路潇悄无生息地出现在了他身后。
“啊!你从哪儿钻出来的?”
路潇没有回答,而是指着古路的方向问:“山的后面是什么?”
“还是山咯!”
“你能不能——算了……”
路潇拿出手机打给了本地接洽人。
“派一台直*升机过来。”
第128章 无鱼之凶(6)李珍在船上醉生梦死了……
今日的天气格外晴朗,天空蓝得像漂浮的海洋,看得久了,也许会困在天与海的迷思里,恍惚嗅到带着咸味的海水气息,开始期待极高的天上掠过的灰点靠近过来,却不是自由翱翔的鹰雁,而是跃出海面的鱼。
路潇以手遮住额头,仰面观察着天空,十几秒后,天边的灰点终于伴随着螺旋桨的机械声现出了形状,直升机飞元古村上方时忽然降低了高度,接着又很快拉升,蜻蜓点水似的留了一个信号,而后径直飞往了古路尽头的山岭。
直升机开始在远方山顶上徘徊,测绘图像实时传回到特设处,高空俯瞰之下,很容易便找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确定经纬坐标之后,直升机掉头返回了市区,与此同时,路潇的手机上也收到了准确的扫描方位信息。
从金城市区出发的安全局车队不久之后来到了元古村,载上路潇和冼云泽前往直升机确认的地点。
遗址位于山腰地带,直径约300米,地势下陷,处处可见的开凿痕迹令这里看起来像是一座废弃的采石场,均匀分布的木楔孔将此处分割成16X16的方块,恰好佐证了路潇之前在石膏碎片上看到的信息。
他们将岩石样本的图片传给了地质学专家,经过辨认,遗址与整座山丘位于同一岩层,都属于超镁铁质岩石,约形成于27亿年前的太古代,当时的地球还是一片火海,作为生命种子的原核生物刚刚从沸腾的海洋中萌发,因此历来的古生物学家从未考虑过来这里挖掘化石。
这次勘察的性质并非是考古挖掘,事实上他们挖出的东西根本见不得光,所以可以省去很多流程。百十号人按照事前的分配各就其位,在疑似遗址的外围拉起了隔离带,接着用红线分区,一平米一平米地寻找线索,那些早已被岁月潜藏的人工痕迹一点点被挖掘出来,详细标注到了地图上,复原出了古时火热的工程现场。
遗址位置的岩层被整体平削去一块,岩石中的空洞便更加清晰地显露出来,这些天然空洞竟然像极了巨兽的骨骼,从空洞内的岩石碎片和石膏碎片判断,当年的工人们便是向空洞内灌入石膏浆,待石膏定型之后,再利用火烧水冷的方法打破岩石,取出了其中的石膏模型。他们每灌筑一层石膏模型就打碎一层岩石,如此循环往复,再把一层层的石膏模型连接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