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60-70(第12/29页)

皇贵妃,摄六宫事了?

    后宫无力反抗,前朝却群情激奋,其中尤以张党最为活跃,甚至几次发动御史弹劾。

    恰在此时,盘踞在云贵十年之久的张广泗被调回京城,出任兵部尚书,同时入军机处,授协办大学士。

    鄂尔泰在世时,曾不遗余力提携张广泗,把他从一个偏远地区的知府提拔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张广泗投桃报李,半生唯鄂尔泰马首是瞻。在鄂尔泰死后挑起鄂党半壁江山,继续跟张党斗,同时与西林觉罗家守望相助。

    他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被调回进城,张党中人无不震动,纷纷猜测他是皇上派来给贵妃撑腰的。

    鄂婉听到这个消息,且喜且忧。

    喜的是张广泗被调回京城,若能被重用,也不算明珠蒙尘,枉费了伯祖父生前的一番提携,确实也为自己和西林觉罗家增添了底气。

    忧的是皇上厌烦党争,张广泗回京之后,党争将无法避免,朝堂又将陷入混乱。

    而且鄂婉总有一种预感,张广泗被调回京城,更像是皇上对她对西林觉罗家进行的某种服从性测试。

    通过考验,她便是皇贵妃,顺理成章摄六宫事。西林觉罗家同被皇恩,哪怕无法东山再起,也能像赫舍里家那样煊赫富贵几代人。

    若通不过,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此处,鄂婉甚至有些庆幸西林觉罗家青黄不接的现状,只她一人能够引起张广泗的重视。

    没过几日,西林觉罗家果然递了拜帖进来。

    第65章 说开婉婉不是臣妾的乳名,皇上在喊谁……

    这一次进宫请安的人只有伯祖母一个,连觉罗氏都没来,鄂婉猜多半有事,寒暄两句便屏退了身边服侍的。

    伯祖母含笑点头:“娘娘不像是二房的姑娘,倒比长房的人还要像你伯祖父。”

    胆大心细,该张扬的时候张扬,该谨慎的时候谨慎。

    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给鄂婉。鄂婉展开信笺先看落款,微微眯眼,竟是张广泗写给她的亲笔。

    这人胆子真大!

    难怪伯祖父生前评价他,说用好了是治世之能臣,用不好便是年羹尧第二。

    后妃结交外臣,既是大罪,也是帝王心中的禁区,谁碰谁死,张广泗入职兵部才多久,就敢给她写亲笔信。

    信上其实没写什么,只是问她要不要他出面把张党反对西林觉罗家抬旗的弹劾压下去,并保证不会引火烧身。

    “不会引火烧身么?”

    鄂婉反问了一句,看向伯祖母:“张广泗多少年没进京,没有面圣了,对皇上的印象恐怕还停留在很久之前吧?让伯祖父生前忌惮的人,又怎会是个简单,好相与的?”

    说着朝窗外看一眼,笑容微冷:“伯祖母才进宫门,养心殿那边应该就知道了。若皇上问起,伯祖母以为我该如何回答?”

    伯祖母敛去慈和笑容,正了颜色说:“你伯祖父留了锦囊给我,锦囊里写着凡事都听你的。这会儿娘娘已然是贵妃了,遇事更要听娘娘的了。娘娘说怎么办,西林觉罗家都照做,绝没有二话。”

    鄂婉对伯祖母和西林觉罗家的态度非常满意,点头说:“我会把张广泗的信原封不动呈给皇上。”

    说完见伯祖母唬得变了脸色,鄂婉笑着安抚:“您要知道,我和您还有整个西林觉罗家能够依靠的从来不是张广泗,不是鄂党,而是皇上。也只能是皇上。您想想张廷玉眼下的境况,应该就能想明白了。”

    伯祖母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站起身说:“臣妇告退了,请娘娘尽快将书信呈给皇上。”

    鄂婉也是这个意思,吩咐慎春送伯祖母,她自己则带人去了南书房。

    彼时,乾隆已然得到消息,但见鄂婉这么快出现在南书房,还是有些惊讶的。

    “你怎么到这儿来了?”他坐在书案后,遣了屋里的人,才让李玉带鄂婉进来。

    南书房算是前朝,时常有朝臣走动,实在不是后妃该来的地方。

    鄂婉也知道,奈何事关重大,她不敢等,恐怕迟则生变。

    先将张广泗的亲笔信交到皇上手中,这才开口说:“今日臣妾见了家人,有人托臣妾的家人将此信交给臣妾。后妃私交外臣是大罪,臣妾不敢擅专,只得匆匆赶来呈给皇上,请皇上定夺。”

    乾隆展开信笺,一目十行扫过去,抬眼看鄂婉:“这可不是一封简单的信,是兵部尚书交给你的投名状呢。”

    后妃私交外臣,对后妃来说是大罪,对外臣也是一样。

    手握这样一封具名的亲笔信,鄂婉便可指使张广泗做任何事,包括按住张党,助西林觉罗家抬旗,或者集合鄂党残存势力打压张党……

    皇上把她当替身,她便乖乖当个替身好了,反正有哲悯皇贵妃的庇护,她说什么做什么都方便。

    鄂婉勉强扯出一抹笑:“臣妾想依靠的,能依靠的,只有皇上,并不稀罕什么投名状。伯祖父生前曾说过,张广泗是个能臣,还请皇上看在他曾于社稷有功的份儿上,从轻发落。”

    乾隆听完心声,知道她心里还在难过,又怎会在她难过的时候,处置站出来为她撑腰的人。

    调张广泗回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想找个人在自己不方便出面的时候,替鄂婉出头。

    他要做的,绝不是晋封鄂婉为皇贵妃这么简单。

    想必张广泗进京之后了解到一些情况,这才敢写了亲笔信,托西林觉罗家的人带进宫。借着向鄂婉表忠心来告诉自己,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乾隆转过书案,走到鄂婉面前,拉起她的手说:“朕要给你抬旗,朝中总有人反对。朕将张广泗召回来,便是要用他弹压反对的声音。”

    “皇上为什么要给臣妾抬旗?”前朝已然闹起来了,风声才传到后宫,鄂婉这个受益人才知晓。

    哲悯皇贵妃被追封为皇贵妃之后,身份仍旧是正黄旗的包衣,并没有抬旗之荣。

    她这个替身,何德何能。

    乾隆拉起她的手,心疼地放在唇边亲了亲:“因为朕想让你知道,你在朕心里有多重要。朕想把最好的都给你。”

    这是对逝者的补偿吗?鄂婉悲哀地想,却没有问出口。

    听见心声的乾隆:“……”

    她没问出口,他也不好回答,那便让他用行动来证明吧。

    说得天花乱坠,也不如做一件实事。

    等他把想做的都做完,以她的聪慧,自然能想明白。

    几日后,张广泗新官上任,三把火全都烧在了张党身上,令张党自顾不暇,再也分不出精力管闲事。

    圣旨颁下,西林觉罗家从镶蓝旗抬入镶黄旗,自此全族脱离下伍旗的队伍,编入上三旗。

    相当于普通事业编一跃成为中央选调。

    紧接着鄂津被调入兵部,任武选清吏司郎中,负责武官品阶的考核与后补,武官的升迁与贬谪,世袭和荫袭等等。

    平定西南后,鄂津授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