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70-80(第18/24页)

精气神再回去。

    鄂婉的心意明玉领了,但明玉表示留下也补不了精气神,鄂婉问为什么,明玉看她:“晚上动静越来越大,睡不着。”

    鄂婉:“……”

    春暖花开的时候,鄂婉手握三子晋封皇贵妃,前朝后宫再无一人反对。

    第78章 博弈太后,是七阿哥回来了!

    鄂婉怀着双生子的时候,太医院开始研究牛痘,到双生子快满两岁,首批牛痘疫苗问世。

    相当于把后世的技术与当时的生产力嫁接,以太医院为据点,集结了全国人痘方面的专家,甚至一些旅居的传教士,终于做出了第一支可注射的牛痘疫苗。

    恰逢南直隶闹天花,太医院立刻带上价值连城的牛痘疫苗赶往疫区,很快掐断了天花病毒的转播。

    太医信心满满地去,敲锣打鼓地回,一度被南直隶的百姓视为神仙。

    太医院不敢居功,把神仙的形象套在了鄂婉身上。等太医院派去的人返回京城,南直隶都传开了,说宫里的皇贵妃是痘疹娘娘下凡。

    “江南好,好江南,痘疹娘娘下人间。西巡路上得妙药,挤出牛痘化金丹。小金簪,点臂间,孩儿不闹痘儿蔫。昔日红点爬满脸,今日笑涡映春帘。婆婆挎篮送莲藕,阿爹挥锄下田欢。都说娘娘手儿巧,种下平安满江南。痘儿圆,井水甜,歌声飘过十八弯。牛痘花开百姓家,岁岁安康乾隆年。”

    永琛摇着小脑袋背完了南直隶传唱的童谣,一脸与有荣焉道:“舅舅说这首童谣是南直隶的百姓为额娘所做,舅舅还说南直隶好多个痘疹娘娘庙都换成了额娘的生祠。”

    “舅舅?”鄂婉诧异地看向皇上。

    不等皇上开口,永琛已然笑道:“是小舅舅,他被皇阿玛调来南书房教我和五哥读书。五哥可喜欢小舅舅了,每天缠着他问这问那。小舅舅去过好多地方,还写了一本游记,皇阿玛也在看呢,说很有趣。”

    “皇上,九十四还年轻,哪里教过学生?”

    真不是鄂婉谦虚,九十四从小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寄情山水,边游玩边读书,与宫里对皇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教育理念南辕北辙。

    “朕试过九十四的学问,给永琛启蒙,教永琪读书绰绰有余。”

    乾隆本人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受害者,当年为了完成皇玛法安排的学习任务,他背书背到喉咙破裂出血。

    当时他就在想,还好他不是皇玛法的儿子,不然早疯了,可能都熬不到二伯那么大岁数。

    己所不欲,他便不想再将这个恐怖的学习任务加诸在儿子身上。

    当然,仅限于聪明的儿子,那些不聪明的还是按老办法来。

    也不怪鄂婉会这样想,宫里对皇子的教学模式基本在皇玛法执政时便固定下来,翰林院那些侍讲学士都是这么教,甚至他们自己都可能是这么学的。

    想要突破很难,乾隆试用了几个人都不满意,这才将九十四从翰林院调到南书房来教永琛和永琪。

    去年春闱,九十四高中探花,之后通过庶吉士的考试入翰林院做了编修。

    同年娶大学士高斌的小女儿高妙宜为妻,婚后夫妻和睦,家宅安宁。

    牛痘疫苗在南直隶临床试用成功,很快在江南推广开来,但由于注射器和针头造价昂贵,牛痘脓液提纯也需要大量人工,导致疫苗价格高昂,普通百姓家负担不起。

    就在鄂婉给内务府造办处施压,企图降低制造成本,把注射器和针头价格打下来的时候,前朝冒出一个大聪明,说为了方便朝廷统治,不建议将牛痘疫苗在民间普及。

    这个大聪明不是别*人,正是皇上的好弟弟和亲王。

    “京城在北边,北方相对安定,南边又是天.地.会又是白.莲.教,还有罗.教和斋.教,皆由贼首煽动百姓作乱,不得不防。”

    按照和亲王的逻辑,南边的天花不用管,否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太后怎么说?”鄂婉问明玉。

    这两年鄂婉有子万事足,很少过问前朝政事,这次和亲王的表态还是明玉在寿康宫听裕贵太妃对太后说起的。

    因事涉牛痘疫苗,明玉才留了心眼,把裕贵太妃与太后的对话听了一个齐全。

    “太后说佛祖都只度有缘人。”

    明玉想了想回答:“倒是裕贵太妃心中不忍,说这话不该由和亲王来讲,有伤天和。”

    心疼也是心疼自己儿子,与百姓无关。

    这时门外响起脚步声,敢在翊坤宫跑动的,只有她生的那三小只了。

    门帘掀开,永琦和永瑞手拉手跑进来,身后跟着一长串保姆、宫女和内侍。

    “额娘,什么时候用膳?”永瑞抢先说。

    这对双生子一奶同胞,性格却大相径庭。

    永琦,人如其名,温润如玉,模样像鄂婉,性情却像皇上登基之前。

    永瑞,也是人如其名,活宝一个,模样也像鄂婉,性格却不像。他的性格不像鄂婉,也不像皇上,慎春和靖秋她们私下都说永瑞的性格像极了七阿哥永琮。

    七阿哥早夭,没人敢当着鄂婉的面说,可是鄂婉早看出来了,只当是七阿哥投胎回来找她了,想要当一回她的儿子。

    永琛长得像皇上,性格也像,不像温润如玉的宝亲王,而是像乾纲独断的乾隆帝。

    他最得皇上疼爱,日日被皇上带在身边,几乎成了挂件,就连早朝时龙椅旁边都给他放了一把交椅,许他旁听。

    永琦性格宽容温厚,像极了御极前的皇上,更招太后喜欢,一个月有半个月住在寿康宫,满周岁便跟着太后去永安寺礼佛。

    只有幺儿永瑞活宝似的哪儿也不去,只守在鄂婉身边,也更得鄂婉偏爱。

    “你又饿了?”鄂婉抱起永瑞,总会不自觉地想起永琮,眼圈发热,声音不自觉变得温柔。

    相比安静的永琦,永瑞最喜欢被人摆弄。他坐在鄂婉怀里也不老实,侧过身用小手抱着鄂婉的腰,将小脸贴上来,娇憨地说:“玩一会儿就饿了。”

    永琦早被明玉抱了,斯斯文文对鄂婉说:“额娘,到用膳的时辰了。”

    鄂婉留了明玉,吩咐摆膳。

    永瑞生下来就比永琛和永琦更依赖眷恋鄂婉,用膳的时候习惯性坐在鄂婉身边,紧紧贴着。

    鄂婉索性将他抱在怀中,亲自喂饭。

    此时怀里抱着两岁大的永瑞,鄂婉忽然想到了一个普及牛痘疫苗的法子。

    这一日,她带着双生子去寿康宫给太后请安,太后轻车熟路接过永琦抱在怀里哄着,抬眼看永瑞时眉心渐渐蹙起。

    “皇贵妃,你今日给永瑞穿的这身衣裳……哀家瞧着有些眼熟。”

    鄂婉抱起永瑞,低头亲他小脸,永瑞咯咯笑起来,笑声顿时充满整间屋子。

    此情此景,仿佛昨日重现,不必鄂婉回答,太后自己也想起来了。

    永瑞身上穿的这件缂丝袍服明显有些窄小,是永琮一岁半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