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 24-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韬略》 24-30(第9/11页)

 但萧伯瑀只能当没看见,赵从煊心领神会,顿时低首垂眸,一副唯唯诺诺的模样。

    “殿下。”萧伯瑀躬身行礼。

    赵从煊抬眸,似惊诧道:“萧大人怎么来了?”

    萧伯瑀道:“臣今日来,是奉太后懿旨,请殿下以宗室之名,拥立新君。”

    一旁的侍卫正欲宣读懿旨,萧伯瑀却抬手阻拦,他接过懿旨,吩咐道:“退下。”

    侍卫面露犹豫,但只一刹那,便点头应是,梁平派来的禁卫,不得已也得跟着退下。

    屋内只剩下萧伯瑀和赵从煊二人。

    二人双目对视,赵从煊低声道:“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反叛军攻入长安之日,有几个杀红了眼的贼子闯入了宁王府,幸而,府中的侍卫及时阻拦,又将大门紧闭,这才免了一场无妄之灾。

    事后,田安急忙来宁王府时,见大门紧闭,急得差点要爬上高墙。

    这些,萧伯瑀从田安的口中得知时,只得死死地掐着掌心,才能忍住不去看宁王。

    他凝视着赵从煊,心中纵使有万般想要将人搂入怀中安抚,可眼下却什么都不能做,良久,他才道:“……殿下无恙就好。”

    赵从煊仰起头,道:“我何时入宫朝圣?”

    似乎是,他对皇位没有半分争夺之心,心甘情愿般拥立九殿下为新君。

    皇帝没有子嗣,驾崩后按祖制,理应兄终弟及,宁王未必不能争夺这一储君之位。

    实际上,朝中大多数老臣暗地里想扶持的君主是宁王,宁王在朝中没有亲信,不会出现如梁平这般,借天子之名号令四方。

    “三日后,陈太尉凯旋之日。”萧伯瑀轻声道。

    赵从煊点头应下,“我知道了。”

    萧伯瑀望着宁王许久。

    忽地,狸猫蹦跳着闯入屋内,翘着长长的尾巴,绕着萧伯瑀的脚边走了一圈,随后正欲回到主子身旁,然而下一刻,一双大手便将它抱了起来。

    萧伯瑀将狸猫抱在怀中,他轻抚着狸猫的脑袋,片刻后,才将它交给宁王。

    二人的手,有一瞬间的紧紧交缠,萧伯瑀压低了声音,“委屈殿下了……”

    说罢,他便退开几步,躬身道:“臣,先行告退。”

    屋内,赵从煊垂着眼帘,怀中的狸猫轻舔着他的手指,而后歪着脑袋,在他怀中寻了一个舒服的姿势,渐渐眯起了眼睛,发出呼噜声响。

    …………

    萧伯瑀走在长安大街上,只见街上的百姓商贩无不神色张皇,若有风吹草动都能吓得一惊,哪还有往日长安的热闹。

    世家朱门紧闭,早就携妻子家仆逃离了长安,只留了些许家奴,待长安局势稳定后才可能回来。

    梁平为了掌控皇城,将执金吾也杀了,换成了自己的人,因而整个长安的治安也在他的掌控下。

    “官爷!官爷不要!”

    大街一隅,几个北军的人围住一个卖手绢的年轻妇人,为首一人脸上还有一条刀疤,他一把扯住妇人的手腕,“……娘子何不从了我们,有我们兄弟几个在,没有反贼再敢来惹事!”

    妇人手中的手绢散落一地,她双腿一软,竟惊恐得直接跪了下来,“官爷!民妇家中还有病中的幼子要照顾”

    那几人闻言哄然一笑,嘴里碎念着:“不就是想要银子吗,给爷伺候好了,想要多少有多少……”

    妇人脸色煞白,她不住地摇头,“不!不要!”

    她惊慌地看向四周,可周围的百姓纷纷低下头来,有些人不忍地关上了轩窗,满脸叹气。

    那几人已经按耐不住了,其中一人直接上前抓住妇人的手。

    妇人惊慌甩开他的手,那人反手一记耳光,“啪!”

    瞬间打得妇人踉跄倒地。

    正当那人想上前时,忽地,有人从他身后重重地踹了他一脚,力气之大,竟直接将他踹飞了出去。

    “谁!”几人面色一怒。

    “我倒想问问,谁给你们的胆子。”一道寒声传来。

    几人转过身来,面色骤然一慌,“孔都尉!”

    来人正是北城都尉,孔岑。

    孔岑虽为梁平部下,但他恪守职责,在反叛军攻入皇城时,他率军誓死抵抗,在这次宫变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孔家世代忠良,到他这一辈,虽有所没落,但始终为国效忠,他最恨的便是欺民之人。

    那几人下意识后退半步,又强撑着挺起胸膛:“卑职等是奉梁将军之令巡视街巷。”

    本以为,搬出梁将军能各下一个台阶。

    “来人,拖下去,罚军棍五十!”孔岑怒喝一声。

    那几人面色惊恐,五十军棍,不死也得脱层皮,但他们还想反抗,“此事应先禀告将军!”

    孔岑面色一寒,“区区小事,何须叨扰将军,拖下去!”

    “是!”

    孔岑瞥了一眼地上的妇人,但没有说些什么,转身便要离开,抬头正对上一双眼睛。

    萧伯瑀不知何时已站在他的身后。

    “……萧大人。”孔岑一愣,仍低头恭敬行礼。

    曾有段时间,孔岑非缠着萧长则比试,便常来萧府找人,一来二去,孔岑还短暂地喊过他一声:萧大哥。

    如今时移世易,两家都为世家,在朝堂各自为谋,再不可能回到从前。

    萧伯瑀微微颔首,随即便要转身离去。

    “萧大……人。”孔岑张口喊住了他,“不知萧长则他……在何地谋职?”

    自萧长则参军后,两人已经很多年没有见面了,孔岑曾特意打探过他的消息,知道他当了一个小小坊正时,还暗地里偷偷嘲笑了他一番。

    可后来,萧长则被撤了坊正之职,听说是离开了长安,但却不知去向。

    萧伯瑀并未具体告知,只大致说了一个地方:“荆州。”

    孔岑紧接着道:“如今长安正缺良才,萧大人何不唤他回来?”

    新君继位,必当大肆封赏朝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时候正是谋个好职位的时机。

    孔岑倒是真心为萧长则的前途着想,若有机会,他必定要和萧长则再比试一下箭法。

    萧伯瑀只摇了摇头,淡淡道:“他想做什么,我不干预他。”

    孔岑还想说些什么,却见萧伯瑀已经转身离去。

    宰相府。

    萧伯瑀踏入宰相府时,王横趋步迎了出来,低声道:“各位大人已经久等多时,只等大人共商要事。”

    如今整个长安人心惶惶,急需朝廷安抚人心,可新君为永顺帝辍朝治丧,唯有宰相府的政令能下发到各地。

    屋内,不仅有朝中九卿,也有三朝老臣,他们今日来,自然不只是为了商议朝政之事。

    萧伯瑀心中明白,他微微垂下眼帘,开口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