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韬略》 50-60(第12/17页)
狄铁骑天生勇猛,一万铁骑竟将严布的两万兵马打得节节败退。
就在防线即将崩溃之际,萧长则亲率轻骑冲入敌阵,两军会合,士气大振。
此时天色已亮,战场上尸横遍野。
与此同时,孔岑所率一万大军从侧面进攻北狄后方,瞬间形成三路夹击的情形。
随着骑射营提着北狄亲王的头颅扔在北狄大军前,敌方军心涣散。
趁此时机,晟朝主力大军厮杀着冲了上来。
赫连图不得已撤兵后退。
回到庭帐,赫连图命左贤王召集西突厥相助。
然而,左贤王赫连叱却一句话都没说。
赫连图怒了,他大喝一声:“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王兄!”
与大晟交战,赫连叱却坚守不出。
赫连叱看着他,只道:“大阏氏在哪?”
上次萧长则从北狄的牢房逃出来后,赫连图稍一查证,便得知是昭华公主所为。
赫连图大怒,当即命人将她关押了起来,至于关在哪里,连赫连叱也不知情。
“你就为了一个女人?”赫连图嗤笑道。
赫连叱重复道:“大阏氏在哪?”
先王可汗在世时,赫连叱与他的争斗,从不是因为王庭可汗这一个位置,赫连叱在乎的是北狄的每一个子民。
可赫连图不一样,赫连叱的一步步忍让,换来的是北狄即将覆灭的结局。
赫连图猛地一拳打在他的脸上,“我才是王庭的可汗!”
赫连叱擦了擦嘴角的血迹,又问了一次,“大阏氏在哪。”
“呵”赫连图讽笑道:“她死了。”
瞬间,赫连叱瞳孔骤然收缩,眼中翻滚着骇人的血色。
赫连图继续道:“别忘了你的身份,你是北狄人,生来便与晟朝势不两立。”
赫连叱攥紧了手,手中弯刀不知何时已经出鞘。
见状,赫连图怒火中烧,他大喝一声:“来人,将赫连叱拿下!”
侍卫见状,一时不敢轻举妄动。
一个是北狄可汗,一个是北狄的左贤王,而且两人还是兄弟。
赫连图却觉得连侍卫都不把他这个可汗放在眼里,怒火顿时涌上心头,他拔出佩剑,猛地捅穿了一个侍卫的身体。
赫连叱见状,眉头紧蹙,声音夹杂着怒气,“王兄!”
“拿下赫连叱!”赫连图神色癫狂。
恰在这时,外面赫连叱的心腹却闯了进来,他挡在赫连叱身前,不让任何人动左贤王。
赫连图目眦欲裂,命令道:“再有阻拦者,杀无赦!”
“王兄,你疯了。”赫连叱沉声道:“为了你的野心,已经死了太多北狄的勇士。”
赫连图狞笑着拔出佩剑,剑刃上还滴着侍卫的血,“你要拦我?”
“我只是不想再有更多的人伤亡。”赫连叱道。
说罢,他转身就走。
赫连图暴喝一声:“拦住他!”
然而,无人敢动。赫连叱的心腹骑兵已控制王庭各处要道,在赫连图亲征这短短的时间内,北狄王庭已经发生了政变。
二月末,北狄可汗赫连图死于王庭帐内,死因不详。
三月初二,北狄投降。
第58章 奖赏 论功行赏、与陛下的约定……
永昌七年, 长安的三月,桃红柳绿、莺啼燕语。
大军自漠北凯旋,此次与北狄之战, 晟朝犹如苏醒的雄狮,一举击溃北狄, 迫使其俯首称臣。
此等功绩,堪称晟朝百年未有之功绩。
为庆贺漠北大捷, 皇帝赵从煊在紫宸殿大摆宴席, 犒劳三军将士。
宴上, 皇帝赵从煊端坐在龙椅上,他的面色愈加沉稳冷静, 他微微抬手, 殿内乐声戛然而止。
“诸卿。”赵从煊声音不高, 却字字清晰, “此战大捷, 北狄归降,乃我晟朝百年未有之功, 今日,朕当论功行赏,以彰将士忠勇。”
话音一落, 殿内众将纷纷挺直脊背,目光灼灼地望向座上。
“范明。”赵从煊缓缓开口,“此战你率军深入漠北,直捣王庭, 功不可没。"
范明眉间难掩喜意,他单膝跪地,朗声道:“臣不过尽本分, 全赖陛下天威,以及三军将士用命。”
赵从煊微微颔首,眸中神色未变,令人看不出喜怒,“范明听旨。”
殿内瞬间寂静无声。
“臣在!”
“范明封为安世侯,食邑三千,世袭罔替,赐千金,锦缎八百。”赵从煊道。
范明深深叩首:“臣,谢陛下隆恩!”
赵从煊目光微转,唤道:“李晏。”
“末将在!”
众人目光看向了李晏,神色中多了几分探究。
赵从煊道:“朕听闻,你率骑射营突袭北狄后方,断其退路,又斩下北狄亲王头颅数十,此战当记首功。”
李晏低头:“末将奉命行事,不敢居功。”
赵从煊道:“擢升李晏为骁骑将军,赐宅邸一座,良田千顷。”
“末将,叩谢陛下隆恩。”
封赏继续,从主将到校尉,皇帝一一过问,赏赐分明。
直至赵从煊唤道:“萧长则。”
萧长则出列,单膝跪地,声音清朗:“末将在!”
赵从煊顿了顿,目光落在军功簿册上良久,才缓缓道:“漠南之战,你成了北狄的战俘?”
萧长则的脊背微微一僵,殿内霎时落针可闻,朝臣的目光如芒在背,他的背脊稍稍弯了下来,“末将惭愧”
“陛下!”李晏忽地跪下身来,为萧长则解释道:“副将萧长则是为了拖延敌军才不幸被俘,请陛下明鉴!”
赵从煊合上军功簿册,道:“朕亦听闻,你于重伤之下,仍反杀北狄大将阿史那罗延,忠勇可嘉。”
说罢,他抬手示意小酉子上前,小酉子手捧一锦盒,恭敬奉至御前。
“萧长则听旨。”
“末将在!”
“朕念你忠勇,特赐丹书铁券,以彰其功。”
此言一出,满殿震动。
丹书铁券,相当于免死金牌,晟朝开国以来,能得此封赏者,不过寥寥几人。
殿内,萧伯瑀抬眸看向座上的赵从煊,以萧长则的功绩,还不足以受赏丹书铁券。
陛下此举,是为何意?
宴至一半,皇帝先行退席,殿内众臣还沉浸在方才的受赏中,或功名或利禄。
殿内中心自然便是几名年轻的将军,萧长则、孔岑、李晏,均二十出头,他们都是大晟年轻一辈的能臣将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