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宜妃升职攻略(清穿)》 50-60(第13/15页)
一下,譬如说为何知道静妃当年做下的孽,却仍然要包庇静妃,容她在宫中安享富贵。
但康熙明显不想听,也似乎没有给机会太皇太后说。
琇莹想,即使说了又能如何,当年的事说出来,无非就是静妃说的那些缘由,博尔济吉特氏不出废后,不许有什么不光彩的事情记录在案。
即使是废后,也不能把真正的原因暴露出去。
博尔济吉特氏的格格进了宫,就要保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害人了又怎么样,太皇太后的私心里,又没那么喜欢董鄂氏。
可这样做,狠狠伤害了顺治帝。
有些事儿就不能细想,一细想就容易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当年的孝康章皇后不得宠,三阿哥与佟佳庶妃得以保全性命。
顺治爷是否因为知道了这些事又不能够改变,不能够顺着他的心意做事才伤心欲绝的?
二十多岁的人在董鄂氏生了天花病死之后也跟着出了天花,然后心灰意冷从此借死远遁皇宫,和紫禁城断绝了所有的往来。
这天花,真的是意外所得吗?
如果不是呢?
博尔济吉特氏的格格胆大妄为,谁说不敢做大逆不道之事的?
康熙不能深究,严查也不能彻查到底。
琇莹心里都明白,真要是什么都清楚明白了,对于康熙来说,结果太过于冷酷。
但是也很明显了,康熙终归是站在了那一边的。
毕竟,他是幼年生过天花的人。他是闯过来了,可还有许多人没有闯过来。
他的天花,是偶然,还是人为呢。
与太皇太后之间的嫌隙,总是有那么一些的。本来这样的祖孙情感之中,也并不是没有裂痕的。
人与人之间,哪怕是亲人,大约也不存在没有裂痕的亲密关系。
太皇太后不再试图说什么了,只问康熙:“皇帝预备怎么处置?”
康熙道:“驱逐宫中。”
太皇太后说了一声好。
静太妃这样做,这宫里必然是住不下去的。
不在宫里住着也好,若能留下一条性命,回科尔沁去,自然还有她的生路在。
康熙却说:“皇祖母,朕的意思是,宣妃与慧妃,一同驱逐宫中。”
静太妃驱逐宫中怎么够?
就像他说的,此人不配为人,更别说人到临死,还对宜嫔说的那些混账话了。
太皇太后与皇太后不能动。
宣妃与慧妃,康熙却下定决心了。他的后宫里,将不再有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嫔妃。
宣妃与慧妃已经封妃,康熙不会废除,但是自此之后,宣妃与慧妃就到此为止了。
这两位博尔济吉特氏的格格已经暗地里被驱逐出宫,回科尔沁自行生活,与他是半点关系都没有了。
而以后的记录也会标明,宣妃与慧妃是病中早亡,就是两个早死的科尔沁蒙古来的嫔妃。
太皇太后难得有那么一点怒意:“你是不是还要将太后驱逐出宫?是不是还要将哀家驱逐出宫啊?”
康熙垂眸:“皇祖母,孙儿不能再冒险了。汗阿玛难道还不宽仁吗?孙儿难道还不仁孝吗?”
就这么短短几句话,却让太皇太后再难张口。
太皇太后深吸一口气,叹道:“随你吧。”
她也实在是管不了了。
五台山上,那个遁绝红尘的和尚,那是她心灰意冷的儿子,她欠儿子的,又怎么能说不欠孙子的呢?
静妃的下落如何,太皇太后也不想过问了。
静太妃病亡。这是面上的。
私底下,静太妃被处死。暴毙宫中。尸首绝没有送到顺治爷的陵寝里去,而是送回了科尔沁,不让科尔沁的人自行处置,直接丢在科尔沁的荒坟之中,作为震慑。
这就是背叛大清的罪人的下场。
公主和皇子们都搬出了慈宁宫与慈仁宫。
搬回了整修一新的阿哥所与公主所。
康熙无法再安心将孩子们交给太皇太后与皇太后教养。
公主们在慈宁宫小书房的课程会继续,但一应起居全部都回到了公主所那边。
太皇太后会教授公主们蒙文和草原上的事情,没有人会比太皇太后更清楚草原上的事。
康熙心里有成算,他是一定要让公主们好好学的。太皇太后的毕生所学,倾囊授与公主们,这以后都是有用的。
太皇太后宫中的人也不必再照管公主们。
康熙下旨,宜嫔照管阿哥所与公主所事宜,荣嫔协助。
慈仁宫那边,大阿哥和太子本来就不住在慈仁宫。
三阿哥已经可以预备着开蒙了。正好可以安排师傅慢慢在小书房启蒙。
四阿哥与五阿哥还小,搬回阿哥所也正好。
有宜嫔照管,康熙没什么不放心的。
跟着这一段时日处置这些事,康熙见到了小丫头的能力,知道她能做好这些事,一定要委以重任。
还有一点,三阿哥在慈仁宫这些时日,满文都说的不好了,张口就是蒙古话,跟着皇太后活得像个草原上的孩子,康熙瞧着就不乐意了。
这哪里像个皇子?
要是在慈仁宫久了,以后四阿哥和五阿哥八成也是这个样子。
这便是康熙下定决心把孩子们搬出来的原因。
皇太后那里,只是过回原来的日子,再有什么不适应想不开的,自有太皇太后开导。
再一年春来的时候,满宫里有了春日的气息,仿佛才像是活过来了似的。
佟妃还病着并不怎么出来,但冬天的事,也随着承乾宫里的那些气味在慢慢的消散。
把这些草药给洗掉融掉,着实是耗费了一番力气。
但好在还是有成效的。
承乾宫总算是摆脱了旧日的痕迹。
康熙有时候不高兴,说是干脆将承乾宫推倒重建算了,好歹是让琇莹给劝住了。
这宫推倒了容易,重建起来不知道要费多少事。便是整个清洗,那也比重建要轻便些。
只是这气味是没了,对人没有什么威胁了,但至少三五年之内,这宫里是不能住人了。
里头都搬空了,就是得一切焕新了再说吧。
琇莹添了公主所与阿哥所的事务,开头的时候总是要忙些,后来理顺了,也就好了许多了。
孩子们聪明,却也知道进退,就连大公主都不多问什么,仿佛搬出来就是为了让太皇太后好好歇着的。
用郭贵人的话说,这一个个的都跟人精似的,都是跟琇莹学的,演技都精进了。
康熙着紧琇莹,那事之后,几乎是十天就让太医给琇莹看一回身体,后来忙起来,琇莹自己改为十五天一次,再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