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气包死对头竟是我夫郎: 10、第 10 章 蟹稻共生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娇气包死对头竟是我夫郎》 10、第 10 章 蟹稻共生(第1/2页)

    “程书生,又来买醉八仙啦。”韩父经过这段时日的历练,已经能游刃有余地和客人交流了。

    “嗯,不知怎的每日不吃就浑身不舒服。”一个略显面嫩作书生打扮的少年急切地接过醉蟹,走到一旁大快朵颐。

    看了看后面还在排队的客人,韩小溪有点伤感道:“明天是我们最后一次来卖醉八仙,程书生您要是还想吃,明日要记得早点来。”

    “什么?”书生郎──程康琪顿时吃不下手里的醉蟹了。

    “不卖了?为什么?”后面的食客纷纷追问。

    韩父记着韩靖川的嘱咐,不说螃蟹不够用,只说:“要春耕了,我们家腾不出人手。”

    原来如此,也是,农民种地比什么都重要。

    “那什么时候再来出摊呢?春耕结束就来吗?”程康琪焦急道。

    “不好说哩。”韩小溪没敢说,很大可能再也不卖了。

    程康琪看看手里没剩两块的醉八仙,哀叹一声,一想到马上就要去私塾读书,还吃不到如此美味,就觉得人生无趣。

    此时,韩靖川正在灶房炒菜。

    自从醉八仙的事交给了家里其他人,他彻底成了甩手掌柜。

    于是接过了准备午饭的工作,每天给家里人做大餐。

    说是大餐,不过是荤有素,油水充足。但这在溪柳村已属难得,天天有肉吃就是县里人也不敢这么想。

    韩靖川觉得之前天天吃煮青菜炖青菜,说是喂兔子不为过,全家已经严重营养不良,既然有钱了当然要吃好点。

    醉蟹生意稳定后,他立刻买了好肉好菜、油盐酱醋,天天炒菜不重样。只可惜精米白面做不到顿顿吃。

    一开始柳竹还以为他又不想成亲了,不然怎么这么大手大脚。

    韩靖川宽慰他安心,婚礼要办,肉也要吃,不然一脸菜色像个病秧子,穿婚服都不好看。

    吃得好气色就好,宝兰和韩小溪还隐约长了个子。韩靖川表示羡慕,尽管他现在的身高和之前在现代时基本一样,但这具身体才19岁,营养跟上好好锻炼,还有希望再窜一窜。

    刚把菜端到堂屋,就看到韩父和韩小溪唉声叹气地回来了。

    柳竹大概能猜到他们是为什么不高兴,无非是醉蟹生意要停了:“靖川这么安排自有他的道理。”说着给韩父端去一杯水。

    韩父不是不知道他这个儿子有自己的想法,但谁不希望挣钱的生意一直做呢?

    “我就是觉得可惜。”

    “只靠去河边捉螃蟹,我们永远只能摆个小摊做生意。”韩靖川走到桌边坐下。

    摆摊……不行吗?

    看着几人疑惑的目光,韩靖川轻笑道:“要想长久地做醉蟹生意,螃蟹的供应是个大问题,所以我想尝试自己养殖。”

    “养殖?你是说养螃蟹?”韩父只听过养鸡鸭猪牛的,还真没听过有人养螃蟹,连鱼虾都很少有人养。

    “对,不过我也只从书上看到过养殖方法,不见得能成功。所以打算拿家里两亩水田先试试。”

    柳竹惊呼:“用水田养,能成吗?别养不成螃蟹,还把庄稼糟蹋了。”

    庄稼大过天,农民心中没有什么比种地更重要。

    “就是,还是别乱整,醉蟹不卖就不卖,咱们好好种地,靖川你再去找个上次润笔先生那种活。”韩父也不赞同。

    “二叔,我觉得还是听听二哥怎么说?”韩小溪迟疑。

    韩靖川安抚地看看柳竹:“阿爹放心,我心里有数。即便养不成螃蟹,水稻的总收成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如果成了,不仅螃蟹供应问题能解决,水稻还能增产二到三成。”

    大晟的农业种植技术并不是很先进,即便气候条件适宜,水田平均亩产水稻也就300-400斤,400斤已经是非常理想的收成。

    韩靖川对蟹稻共生技术也只是具备理论知识,还是得益于他现代的老爸开的公司涉及食品全产业链,从源头种植就投入了大量科研精力,其中一项研究就是蟹稻共生技术。而这正好还是他母亲的研究课题。

    有时他也感慨,原来他的金手指都来自他爸妈。

    本来他也犹豫要不要赌一把,但高风险高收益,如果能增产两三成,那这个挑战就值得尝试。赌输了也不怕,他有把握给韩家兜底。

    听了韩靖川的分析,韩父和柳竹纠结半天,决定和全家人商议此事。

    “我觉得可行,左右就两亩水田,失败了也影响不大。”大伯想试试。

    “我也赞同。”韩小河哥俩早就决定跟着韩靖川干。

    大伯娘、大嫂和星哥儿也支持韩靖川。

    “大胆做你想做的。”韩阿奶没什么犹豫,孙子眼见要有大出息,家里可不能拖后腿。

    “好,那就赌一把。”韩父拍板到。

    韩靖川拿出早就写好的蟹稻共生试验手册,和全家详细讲解如何种植两亩试验田。

    不日,整个溪柳村开始春耕。

    韩家水田里。

    韩大林兄弟在翻地,韩小河韩小溪兄弟拿着一堆木板在其中两块水田外围做成了围挡。

    本来韩靖川想去找村长借牛犁地,但村里只有两头牛,全村都等着借,根本轮不过来,韩大林他们可等不及。

    “老韩,你们这是在做什么?”隔壁田地的秦老伯奇怪道。

    “做围挡,养螃蟹。”韩大石回答。

    韩靖川不想瞒着村里做试验,如果将来成功了,他打算在全村推广蟹稻共生技术。

    啊?秦老伯停下手里的活道:“那不种稻子了?”韩家这是卖螃蟹卖上瘾了不成,地都不种了。

    要知道大晟刚立国时连年征战,人口锐减,国家空有土地但无人耕种,粮食产量严重不足,田税收不上来,国库空虚。

    为了勉励农民耕种,大晟自先皇时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田税由前朝十税二减为十税一。

    同时为防止田地荒废,凡是每个家庭登记在册的田地,除灾年外,若人为原因无产出,仍要按照亩产300斤的产量交税。

    农民靠土地生存,都很珍惜田地不会随意荒废,加上税收压力,即便自家发达了不用继续地里刨食,也会将田地租出去。

    所以看到韩家想拿水田养螃蟹,秦老伯只觉得韩家疯的厉害,不种粮食吃什么,而且秋收时田税可是要照交不误。

    “稻子还种,和螃蟹一起。”韩大林擦了把汗,又弯腰继续翻地。

    螃蟹和水稻一起?秦老伯没听懂,但暗暗留了个心眼,打算日后多关注韩家的水田。

    没几天,全村都知道韩家要搞什么蟹稻共生试验田,说什么的都有,传得沸沸扬扬。

    村长干脆召集全村人,在大柳树下空地听韩靖川讲解什么是蟹稻共生。

    “稻蟹共生就是稻养蟹、蟹养稻,螃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螃蟹的生长提供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