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康熙侧臣·纳兰容若传》 9、第9章(第2/3页)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注1】
惠儿将那朵带梗的玉兰花别再衣襟边,看着坐在石桌前刚刚写完词的容若。
她似乎曾未从这个角度看过容若,一个他坐着、她站着的的角度,去看他的侧脸和眼角温润的眸光。
容若握笔的姿势、写字的神态、词成的一瞬间的欣喜、自读作品时的风雅,统统惠儿都喜欢。
而最珍贵的,莫过于是自己和容若一并融词中,成为了词中的一轮明月、一朵素花、一缕清风、一卷窗纱……
惠儿小心翼翼地珍惜着,珍惜着跟容若相关的一切。
*
明珠家的午膳,菜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精致。
除了做法多样、摆盘悦目的肉食之外,还有一半是恒例为容若备着的半素食,像是:笋蕨馅儿的馄饨、斋烧鹅、东坡素方、纯南瓜羹、羊肚菌鸡丝汤。
“惠儿。”明珠问她,“今日容若都跟你聊了什么?”
“回伯父,惠儿从表兄口中听得:皇上纳妃不分满蒙汉,所以他要教惠儿学会满蒙汉三语;为妃要有自保之力,所以他要教惠儿骑马射箭;为妃要言之有度,所以他要教惠儿言必行行必果;为妃亦要避免自恃,所以他要教惠儿脱颖而出之计。”
明珠面带满意之色,再问:“还有吗?”
惠儿跟容若汇合了一下眼神,见容若一点头,她继续道:
“表兄让惠儿明白了嫁给皇上的责任,惠儿会爱上皇上、也会让自己被皇上爱上。最重要的,是惠儿会时刻牢记着自己是纳兰氏出身的女子,让纳兰氏一族万安,让伯父在朝中、在家中、在内宫都稳操胜券。”
“好!”
明珠肯定地叫了一声。
容若本不情愿,却还是在额娘的眼神的暗示下,执杯对明珠道:“儿敬阿玛一杯。”
惠儿也紧跟在后,执杯对明珠相敬。
“好,好啊……容若,惠儿,好啊!”
明珠举杯向着这对表兄妹,然后一口饮尽了杯中酒。
用罢午膳。
明珠叫了夫人带惠儿先走,把容若留了下来。
“今儿早上阿玛就看出来了,你强打着精神至今。”明珠对儿子既心疼又无奈,“可是被阿玛伤到了?”
容若淡淡道:“斯人独憔悴,儿自找的,无关阿玛。”
“你就爱瞒着。等到午后,阿玛就叫了太医到府上来瞧你。”
明珠关心完儿子,就用眼神吩咐了管家去办事。
“儿没事。”
“太医瞧你的时候,阿玛也会一并陪着。容若,你别硬撑。”
“儿想问阿玛,天生之病如何能好?”
“我明珠下令要太医治好的病,他们就算提着脑袋、也得想出一个根治无误的万全之法来!”
“那儿就等着太医来。”
“阿玛送你回房。”
明珠的这份关心,来的太快太突然,以至于容若分的不太清楚:
阿玛到底是真的在意我的寒症?还是因为这一整个上午,我在玉兰树之下、做成了一件符合阿玛的期待的事,他才对我这般好?
以前我生病憔悴,阿玛请的都是外头的郎中,为什么这回他要去请宫里的太医?想让我被皇上惦记,还是被慈宁宫的老祖宗惦记?
*
翌日,朝堂之上。
少年天子正襟危坐,傲视群臣。
他铿锵有力地说出了自己将要推行的改革,却在未见收效之前,就迎来了大片大片的质疑之声。
玄烨面对站出来说了反对之词的鳌拜,怒道:
“什么叫做朕没资格拿主意?朕要将内院复为内阁,复翰林院官署,触动祖宗基业了是吧?动摇大清的江山了是吧?”
鳌拜盛气凌人,跟皇帝叫板道:
“皇上如今是不把太宗皇帝和世祖皇帝放在眼里了吗?内三院:国史院、秘书院、弘文院各司其职;翰林院只是文官的处心积虑之所,只会玩弄笔墨误国,不宜再设。二者如何设置,都是先帝们早就定下来了的规矩,岂是能够随便改的!”
“规矩?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玄烨正色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引来了朝臣们的哄堂大笑。
唯有明珠站了出来,坚定地拥护皇帝道:
“臣以为:内阁只是帮助皇上处理日常事务的行政机构,而非以新形势存在的权力机构,并不会有损包括鳌拜大人在内的八旗亲贵们的利益和权属。皇上此举,是英明之举!”
“我大清入关定国以来,推行满汉一家之策,尊重汉人之中的有识之士、招揽有能力者入朝为官,乃是促进文化繁荣的一大壮举。固然八旗之中也不缺能够舞文弄墨、以笔忠君、以节效国之人,但是始终有所欠缺,缺些有益无害的修缮书册之能。
“若是能够设立专门场所,让贤臣们齐聚一堂:顾问于皇帝、论史于得失、拟策在当下、外交于广世……岂非是大清日益兴盛、皇上圣明有功之证?”
玄烨正要顺着明珠的话往下说,哪料被鳌拜抢了先。
朝堂上下,百官只听见鳌拜带着讥讽的口吻道:
“明珠大人如此帮着皇上说话,可是因为纳兰公子满怀抱负得不到施展,非要叫皇上恢复翰林院来养着他这块珠玉啊?”
明珠对天子拱手道:“皇上明鉴,臣赤胆忠心,一心针砭时局时弊,绝无为容若谋青云之嫌。”
索额图倪了明珠一眼,在心中冷漠道:
“纳兰公子的前途,还用得着你这个当阿玛的来铺路吗?别说是慈宁宫里的老祖宗看好他,将他安排在皇上当陪臣,就说整个大清,谁不把他当作可造之材来看?是他托了你明珠的福,还是你明珠托了他的福,明眼人都看的真真的呢!”
玄烨指着明珠道:“纳兰容若日后职位如何,看他自己参加科举后的造化。明珠你不必言,别的大臣的妄加议论你也不必听。”
“是。”
明珠应道。顺带反看了鳌拜和索额图一眼。
玄烨终于逮着了训斥鳌拜的机会:
“明珠所说,满人汉人同朝为臣、理应和睦共处,这点无错。可是朕却看到,鳌拜你不但不把汉人大臣放在眼里,更是在私下对他们打压欺凌、逼他们一切习惯遵循满制,使得他们敢怒不敢言。”
“不止这些,鳌拜你还大肆圈地、掠夺家奴,不把汉人当人看,你还有点人性吗?朕如今欲推行新制,重组机构,复翰林院,提拔汉臣,你不但头一个站出来反对,更是带着一群满臣出来说朕的不是,简直是目中无君!”
鳌拜傲气地一扭头,压根没把皇帝的话当回事。
不止,依附于他的臣子们,也纷纷站出来反指皇帝:浮云蔽日,革新乱为。
“治理国家讲究的是承接祖宗基业,求稳为主,皇上您动则按照个人的意愿大改,只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