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康熙侧臣·纳兰容若传》 14、第14章(第2/3页)
上的下一句话和儿子的下一步举动。
鳌拜见大家的态度类似:都是谴责康熙皇帝的“坏了祖宗规矩”的声音,都是不满纳兰性德“僭越朝堂礼数”的怒颜。索性不说一句话了。
——皇上今日的荒唐之举,怕是要钉在《清圣祖实录》的耻辱柱上面去的吧?
——纳兰性德恃宠而骄,自高自大,堂堂站在君侧,明珠真是教子无方!
索额图终于忍无可忍,轻蔑道:“幕后陪臣岂有站上朝堂之理?”
“朕说纳兰有资格,他就有!”反驳完索额图,玄烨命令道,“纳兰,你把自己写的跟‘复翰林院’相关的见解和策略都说出来——”
“是。”
“礼终以恩,学进以才。吾皇复设翰林院,兴利除弊,承天合恰,满汉共睦,佳举也。”
“臣之见策有三:其一,大清入关以后,马背得天下之理念有别于中原主流之文化,需兴儒学正道,设所讲授经典以文养、以修学;其二,前制之弊【注2】,满清独有,不合月异,需去劣推优,罢旧制而举新措,设内阁以任贤能、培良材;其三,清承明制,先皇帝之折中之计也,今吾皇有志,深谋远虑,可出先皇帝之上。故而复翰林院之事,其他改制之事,应从圣意,立天而行。”
纳兰性德说完这些,朝堂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而是陷入了交头接耳的混乱状态。
明眼之人心想:
明珠之子,言语谨慎,才华卓然,行文之间,叫人自知其意。纳兰性德所说的三点——兴文尊儒、除旧迎新、拥主集权,滴水不漏,不过激也不保守,不偏颇也不空谈,可见是反复斟酌过的。
有心之人记恨:
明珠之位已高,再有手中“美玉”加持,日后必定把持朝纲,左右皇帝,对大清江山无益。纳兰性德一身才学,本应独善其身当个佳公子,可他偏偏要走到皇帝身边去,真是赞否两论啊!
“纳兰性德你好大的胆子!”
终于有人发了声:
“原来皇上要复翰林院,就是你吹的耳边风。”
“你的目的有三:为自己;为皇帝集权;为了借复立翰林院的契机,以翰林院成内阁,以达到——‘用内阁来抗衡祖宗们立下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目的。”
玄烨正色道:“改制和复翰林院是朕的本意!”
“也难怪皇上高兴,原来纳兰性德是跟着皇上一块往咱们老祖宗的规矩制度上动刀子。一拍即合罢了。”
礼部右侍郎兴必察嘲讽道:“如此谄媚、讨好、满足于君,纳兰性德不愧是我清的:君侧第一陋臣!”
索额图心想:
纳兰性德心思缜密,狡诈如其父明珠。
今日初次露面朝堂,面对群臣的这般压力而不惊,面对满堂的议论之声而不慌,难怪皇上敢把他带身边。看样子,皇上是没把纳兰性德当近臣,而把他当知己和自己人了呀!
吏部尚书道:“臣听闻: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纳兰性德你连功名都没有考取,就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
纳兰道:“先帝对翰林院两复三撤,不是意志不够坚定,而是为朝中势力所阻碍。今你是臣子,我也是臣子,我愿意为皇上赴汤蹈火、粉身碎骨,就可以以份量论,就够格跟皇上称手足,就有底气站在皇上身侧。”
“不错。”玄烨肯定道,又指着吏部尚书问,“你又怎知纳兰考不上功名?照朕看,纳兰是满清第一才子,参加科举必定名列三甲。”
“皇上对纳兰性德如此看重,还会在乎他有没有功名吗?”
鳌拜冷问:“皇上主动问太皇太后许可,将明珠家的公子留在身侧,本就已经犯了朝臣们的忌讳,如今皇上一副让纳兰性德参政议政之姿,可是不把我们这些老臣放在眼里?”
“朕要任用谁,信任谁,轮的到你来指手画脚吗?”玄烨从宝座上站起,“鳌拜你是辅政大臣,不是当朝‘宰相’,没资格不满朕重用纳兰!”
索额图站了出来,指着明珠道:“鳌拜大人你也不必因为今日之事跟皇上生气,说白了还是明珠了得。已经把儿子送到皇上君侧去了,还差把一个新妃送到皇上枕边吗?”
明珠不卑不亢道:“臣请皇上和各同僚明鉴,臣绝对没有动过献宝之心,只是美玉之光难挡,必将为识货人所挑罢了。”
“君臣之嫌远远多于父子之情!”索额图唾弃道,“明珠,你想要耍手段凌驾于我等之上,没那么容易!”
“住口!”
玄烨对着索额图一喝,然后讲起了自己的施政纲领来:
“朕与纳兰商议,复翰林院以后,设:掌院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修撰、编修、检讨等职位,任职者不分满汉,但凡在科举之中成绩优异者……”
忽然,门外传来一声高喊:“太皇太后驾到——”
“哟,还是得让老祖宗来主持大局啊!”礼部右侍郎兴必察幸灾乐祸道,“索大人,明珠大人,你俩站回各自的位置上去吧。免得挡了老祖宗的道路。”
索额图与明珠目光交汇,就跟是有两把剑,在无声之中狠狠地对击一下一样,电光火石,冷光映天。
“臣等参加太皇太后!”
玄烨立刻吩咐总管大太监顾问行去拿凳子来给皇阿奶坐,孝庄却是摆手说不必。
她对玄烨道:“皇上锐意改革,一大早就弄得朝堂内外不得安宁,皇祖母我过来看一看,看一看皇上到底是有什么圣意要上传下达、上行下效,是不是全都对大清江山好、对当下的时局好。”
“孙儿给皇阿奶回话——”
玄烨把脾气一收敛,道:“孙儿没有一早就大兴风浪,之所以有人去通传了皇阿奶、让皇阿奶以为孙儿无事生非,是因为那些人容不下孙儿的新举措罢了。”
孝庄严厉问:“八旗亲贵和满朝文武,难道仅仅是因为皇上一个人吗?”
“还有……”玄烨不情愿道,“纳兰性德。”
“好,今天就到此为止。”孝庄立断道,“皇上,散朝。纳兰性德,带到慈宁宫来领罪。”
“纳兰无罪。”玄烨反驳道,“皇阿奶一向耳聪目明,孙儿实在不明白,为何今日皇阿奶要跟纳兰过不去。”
孝庄也没给玄烨留面子,当众道:“皇帝,纳兰没错就是你有错,你明白皇祖母的意思吗?散朝。”
此情此景,玄烨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违背太皇太后的要求,只好极不情愿地说了一声:“退朝!”
*
慈宁宫中。
玄烨站着,纳兰跪着。
一站一跪,是孝庄的命令。
孝庄正颜厉色,问:“纳兰,你知道自己错哪了吗?”
纳兰清晰应道:“知道,臣不该说出‘内阁’二字。”
“祖宗家法固然不是条条都对,祖宗规矩固然不是款款无错,但是你和皇帝如此在朝堂之上君唱臣和,就没想过亲贵大臣们心里面会如何不服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