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渡平城》 70-80(第9/15页)
太后陵寝一事又给她送上黄侃之名
冯初了然,勾唇轻笑,取纸笔写下几个名字,唤柏儿来:
“柏儿,你替我向这几位大人家送上邀帖,三月三,平城东郊别业,我要置一雅宴,请这几位大人饮酒作诗,谈论文理。”
柏儿接过一瞧,俱是些名家大儒,还多半是些食古不化的顽固,冯初好端端地,怎要同这些人作诗?
再看当中,还夹杂着黄侃、宋直二人。
太皇太后的佞幸、皇帝的酷吏、食古不化的大儒。
这算是个什么宴?
冯初瞧得她的疑惑,嫣然一笑,招手示意她近前,耳语几句。
柏儿听完,眉心一跳,称诺退下。
冯初的笑意一点点地收了,她并不想与冯芷君走到如此地步,奈何冯芷君的野心,让她惊惧。
神子托生又如何?天下英才又如何?
在权力面前,她不过是一把刀,一把被冯芷君亲手锻铸,挥砍无度的宝刀。
折了可惜,但并非不能折。
可冯初是人,不是神,亦不是刀,是有喜怒哀嗔、淌着滚烫血液的、活生生的人!
冯初习惯性地摩挲上珊瑚手钏,她已然有些记不大清,上一次同她相拥是何时了
她想她。
红梅晚凋春来早,青衣沾雨杏花香。
谶语在平城的大街小巷伴着流言肆意飞传,太皇太后寿陵逾礼修筑一事不知怎么的就传遍了城中,连带着各种揣测议论纷纷。
最广为流传的,便是皇帝有意兴复周礼,以天子之礼为太皇太后准备万年寿陵。
依周礼规定,天子下葬,列九鼎八簋,墓道四,车乘九,杀殉奴隶逾百,近臣妃子,也要殉葬。
此言一出,最为惴惴不安者,当属黄侃。
他是靠着太皇太后的宠爱一路攀上高位的,生是太皇太后的人,死难道还要他同太皇太后一同去了么?!
冯芷君今已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黄侃却不过是个而立之年的壮年男子,在朝中好容易站稳了脚跟,却要他日后殉葬?!
这流言在平城怎么得也不止息,黄侃更不敢去拿着这话问冯芷君──若是被冯芷君疑心忠心,又或是反问他是否不愿殉葬,他又该怎么办?
牛车在黄土压平的官道上颠簸向东郊,黄侃挑起半扇车帘,外头蒙蒙细雨如针丝,织得天空朦朦胧胧。
而今冯初相邀,他正好能趁着这机会探听一二。
牛车在别业门前停驻,还未下车就听得外头有人相互行礼问候,黄侃没多想,结果甫一下车,便瞧见对面两位峨冠博带的儒生。
黄侃心里头暗暗叫苦,怎么还有这些人来?
“京兆王莫不是还请了你来?”
黄侃还未开口,对面的儒生就已然没了好脸色。
与黄侃同席,无疑是对他们的侮辱!
“京兆王看来并非诚心设宴,既然如此,老夫也只好告辞了!”
说罢便要甩袖离开。
“老先生,烦请留步。”正当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冯初自门中亲迎,“今日黄郎来,并非赴宴,不过太皇太后有事相托于他。”
冯初礼节做得足,对面也不好真的太拂了她的脸面,再三相请之下,还是入了门。
临进门还不忘朝黄侃翻个白眼。
“这些世家大族养望出来的儒生是这样的,黄郎不必放在心上。”
不知何时,宋直居然出现在他身后,笑呵呵地,想是方才那出闹剧都入了他的眼底。
“殿下莫不是还邀了你?”
宋直是皇帝的人啊,这宴──
黄侃直觉不妙,欲借口托辞,不想手臂被宋直钳住,让他挣脱不得:“黄郎,您要是走了,这宴可怎么开呀?”
又倾身在他耳边低语:“最近平城中的流言黄郎很是上心罢?”
黄侃被他一语道破心思,惊出一身冷汗,未能反应过来,竟就叫他这么钳制着拉入了别业当中。
水榭中丝竹酣畅,几位大儒与冯初相谈甚欢,宋直则拉着黄侃入了一旁临近的阁中。
既不引人注目,又能将外间的谈话听得清清楚楚。
冯初三两句话就引得那几位大儒谈起兴复周礼之事,但所谓兴复,依照的除了史料,还有上面人的心意。
黄侃听得头皮发麻,望着眼前的宋直,他算是知晓,自己今儿个是上了贼船了。
“你到底想怎么样?”
“不是我想怎么样,是黄郎君想要怎么样?”
宋直端起案上酒盏,鼻尖轻嗅,“好香啊,这梅子酒”
“太皇太后对在下有知遇之恩在下不能背叛她。”
黄侃垂头束手,目光挣扎,“你与皇帝,死了这条心吧!”
“那黄郎便不该来,好好等着殉葬那一日便是。”
宋直直言不讳,夹起一箸羊肉,撑开手上的随饼,软烂热乎的羊肉包在芝麻香的饼里头,淌着若有若无的奶味:
“纵是圣上胜了太皇太后,宋某也定保你得偿所愿,陪太皇太后至那黄泉之畔。”
“不过到时候先皇面前,你说,太皇太后可还有功夫搭理你?还是黄郎不怕先皇将你三魂六魄都给撕了?”
宋直话音落时,箸落银盘,天空猛地惊起一声春雷。
黄侃惊得身形一颤,双手发抖,杯掷酒撒。
馥郁的酒香成了索命的妖魂,纠缠他周围,漉漉黏湿。
春雨落了又歇,缠缠绵绵,带着一股子江南来的婉约,试图柔化北地这厚重的天。
儒生们饮得烂醉,冯初静坐水榭,凭栏听雨。
俄而听闻木屐叩廊,便见宋直面带笑意,想来是事情成了。
冯初连带着松下一口气。
“这封书,是给殿下的。”
宋直未言明是谁给的,冯初却自然而然地绽出笑意,珍而重之地接过,“有劳了。”
“不敢。”
她本不该如此急切,可还是忍不住当面拆开来,字迹秀丽有韧骨:
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
第77章 偃蹇
◎“登徒浪子。”◎
青山偃蹇,云山醉乱。
平城今年的第一场夏雨来得颇急,春走夏来,中间寒暖反复,一来二去,拓跋聿染病,发起热来,连日不上朝。
“咳咳咳”
“今年雨水来得充沛,平城物候失调,陛下感了风寒也是常理之中。”太医搭着拓跋聿的脉,边撰着药方,“郡主您莫要站在下官身后剑拔弩张的,下官不敢欺瞒怠慢。”
拓跋聿的病让朝中提心吊胆,亦让好容易稍稍压盖住太后一党的风头又再度起来。
毕竟拓跋家的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